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 语文 第一册 第一单元 测试卷七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痴情(chí) 漫溯(sù) 炫耀(xuàn) 百舸争流(ɡě) B. 流岚(lán) 巍峨(wēi) 慰藉(jiè) 生机盎然(ànɡ) C. 剑戟(jǐ) 青荇(xìnɡ) 韶山(shào) 流水淙淙(chònɡ) D. 做窠(cháo) 长嵩(ɡāo) 虹霓(ní) 挥斥方遒(qi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苍白 雾霭 橘子州 书生意气 B. 山岗 斑澜 常春藤 吉祥安康 C. 火炬 艰贞 竟自由 朝气蓬勃 D. 懊丧 寥廓 凌霄花 满载星辉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       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研习欣赏书法作品,       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       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A. 传播 捍卫 虽然 但 B. 传递 保全 不管 也 C. 传递 捍卫 不仅 还 D. 传播 保全 既然 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C.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卧波”。 D. 这些都是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的短语。(也称“词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伴着振聋发聩的一阵轰鸣声,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B. 对于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些父母总是不以为然,觉得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 政府已经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不择手段地帮助疫情下的旅游企业更快走上复苏之路。 D. 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C.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进行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 D. 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立足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中国青年更需要充实青春底色,化解消沉情绪。       
                         。学习先辈的拼搏意志、吃苦精神,有助于激励当代青年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①有的娇气脆弱,一遇上挫折就放弃
    ②他们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缺少磨炼
    ③还有的存在咸鱼心态,得过且过
    ④有的不愿拼搏,常陷入彷徨和徘徊
    A. ②①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③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是现代诗人,他和闻一多、顾城都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 B. 裴多菲是奥地利诗人,《我愿意是激流》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爱情主题。 C. 现代诗人舒婷的第一本诗集是《双桅船》,“朦胧诗派”流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盛行于宋朝。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9 . 下列各项两个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感时花溅泪 几处早莺争暖树 B. 何夜无月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 烽火连三月 沉鳞竞跃 D. 甲光向日金鳞开 庭下如积水空明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A.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标题中的“暮春”点明了季节、时令。 B. 首句的“缓”字,表现出诗人因对山中美最的欣赏而生留恋之情,所以步履都慢下来了。 C. 第二句中的意象“流莺”“燕飞”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体现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D. 本诗“流莺不语燕飞忙”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莺”“燕”所表现的时令、情感都相同。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韩少功
    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会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数。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实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选自《2017中国杂文精选》,原名《有关经典的加减法》,有改动)
    (1)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C.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
    D.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
    (2)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
    B.“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C.“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
    (3)下列对“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
    C.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
    D.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
                                                                           徐默凡
          ①人类的语言具有两大功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表情达意:“表情”就是表达情感,“达意”就是传递信息。但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视信息交流,而忽略了情感沟通,这和语言中情感表达的特殊性是有很大关系的。
           ②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情感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前者如高兴、悲伤、哀愁,后者如羡幕、嫉妒、怨恨。这些表达虽直接 明确,但其实主要用于事后对感情的外在描述,并不经常用于感情的直接抒发—很少见到有人把这些词语挂在嘴边来表达自己的即时感情。
          ③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习惯影响,表达情感更加隐晦,直抒胸臆的手段比较少见,往往把情感混杂在概念信息中来“曲径通幽”。比如在概念意义之外加入褒义或者贬义的情感色彩,同样是“协同合作”的意思,好人就是“团结”,坏人则是“勾结”。称呼别人时,尊敬的用法是“一位”和“您”,不尊敬则是“一个”和“你”。还有些词语字面上不是情感词,却纯粹用于情绪表达。比如詈骂语“垃圾”“人渣”,骂人者和被骂者都不会认为人会变成“垃圾”或者“渣滓”,只是表达极端的蔑视情绪而已。而祝福语、祝贺语等礼貌表达则情感功能大于概念功能,“天天快乐”“远幸福”在事实层面都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只是表达了一些美好的情感。
           ④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纠缠,就容易产生一个语言使用的误区:混淆信息和情感,把情绪当信息来进行交流,甚至用情感宣泄来代替理性思考。在公共社交网络上,很多骂战就是因为这种混淆而引发的。比如这样一则评论:“现在还有人有这种脱离时代的想法,是没脑子还是脑子里进了水?”前半句是一个信息描述,后半句的“没脑子还是脑子里进了水”却超出了信息推断的限度,带上了侮辱性的情感表达。由此带来的后续回应就不会是理性的讨论,可能也是谩骂式的,如“你才是脱离时代的脑残”,如此,交流双方就会陷入一场毫无价值的情绪对抗中。
          ⑤除了上述明显的混清,还有一些隐蔽的情况。有些语言用法混合了信息传递和情绪表达,即使信息传递没有问题,因为情感表达不当也容易引发争论。突出的如语气语调,在书面交流会中表现为标点符号。最常见的就是叹号,一个陈述性的事实加上了叹号,就附加了强烈的情绪。再如表现反问语气的问号,反问句在语义上等于否定性的陈述句,但反问不仅是命题上的否定,还带上了质疑、批驳、讽刺等情感。因此,叹号和反问句都不可滥用,否则情感就会凌驾于事实之上,语气就会变得咄咄逼人,甚至触目惊心。比如:“情况就是这样了!特向大家报告!如有建议,请务必今晚反馈!”明明是请求建议,用了太多叹号,居然带上胁迫的口吻,令人相当不快。网络交流中,经常见到滥用感叹号和反问句的情形,这也是造成情绪对抗的重要原因。
          ⑥让信息的归信息,情感的归情感,人际交流会更有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观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表达需要区分“表情”和“达意”两种不同功能。
    B.使用语言,既要重视信息交流,更要重视情感的沟通。
    C.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
    D.信息传递应该处理好情感因素,避免不当的情绪表达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入手,逐层深入展开论证,结尾自然得出结论,结构严谨。
    B.文章第③段论证中国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特点,并从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论证。
    C.第④段举一则网络评论的例子,论证了侮辱性的表达不会带来理性讨论这一观点。
    D.文章中“除了”“还有一些”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增添了论证的严密性。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中只有少部分词语是直接用于抒发感情的,其余大部分词语都是暗含感情。
    B.汉语词语对情感的表达是多样的,有的包含褒贬,有的情感功能大于概念功能。
    C.有效的人际交流需处理好信息传递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而这需要恰当选择语言。
    D.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功能,用好了增色,用不好会适得其反。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孰若孤 若:像
    C.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D.卿今者才略 才:才干
    (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B.①蒙乃始就学 ②乃悟前狼假寐
    C.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D.①结友而别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岂能想要你治理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B.我难道盼望你治理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C.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D.我岂能盼望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孙权条理清楚。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三个方面来劝导吕蒙读书。
    B.本文人物描写细致。“蒙乃始就学”从正面表现了孙权的“善劝”,鲁肃跟吕蒙“结友”可见鲁肃的爱才之心,从侧面体现吕蒙的变化之大。
    C.本文对话占据大量篇幅。通过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他们真实的性情和融洽的关系。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
    (1)当代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用“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平等独立的爱情观。
    (2)“在康河的柔波里,                     ”,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3)“怅寥廓,                     ,谁主沉浮”作者气壮山河的一问,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5 . 根据下面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江河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交汇成浩瀚的大海;雄鹰有至死不渝的意志,才能翱翔于辽阔的蓝天;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指出下面这个便条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当之处。
    请假条
    张老师:
              我昨天下午背着书包回家后,晚上突然发高烧,今天不能到校上课,特请假一天,恳望批准。
    此致
    敬礼
                                                                                                                                      2023年3月22日
                                                                                                                                               学生 王伟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8题。
                                                                       最是难忘中秋月
                                                                             郭朝晖
           ①最难忘的是儿时乡下中秋月儿圆的时候。
           ②老家乡下有“摸秋”的风俗-—小孩可以在这收获的季节顺手牵羊从富足的农人田地里“摸”上一把,大多是花生、豆角、山芋一类的东西,这时,再小气、抠门的农人也会大方、宽容地装着没有看见,乐滋滋地和小孩分享着这收获的喜悦。
           ③在那样的月圆之夜,我的母亲会领着我们兄妹四人行走在乡间的灌溉渠上。我们穿过一道又一道的渠,漫无目的地走着。渠的两岸长满了杨柳条,渠里是清亮的、汩汩的流水。母亲让我们先是轮流唱歌,她不是让我们比谁唱得好,而是比谁会唱的歌多。要是你没有会唱的歌了,你就学一声狗叫,然后就此被淘汰出局。唱到后来,我们谁也比不上母亲会唱的歌多。后来,她又让我们说说自己的理想。理想对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说来可真是一件奢侈品,我们几个都心里没数,于是就反过来问母亲她希望我们将来做什么。母亲轻轻地说了她对我们的希望—
           ④老大你将来就做个教师,你是老大,你要为下面带一个好头。教书的、做医生的都是做善事的,医院的樊老先生一世行医,年纪大了,上个街和他打招呼的人多得没魂。老二你的数学好、手又巧,将来学个造桥。修桥补路自古以来就是个积德的事。而且,学工的国家有政策,等将来有一天做到工程师家属可以转户口,娘老子也可以沾沾你的光。老三你是个女伢,你最好将来学个会计,女伢只有有了自己的事业,不依附人才能自己做自己的主。老四你去当兵吧。家业大了总得有一个看家护院的。你们兄妹四人大了也不要住在一起,免得像《红楼梦》里那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也不要离得太远,太远了彼此照应不到,我年纪大了也跑不动……
          ⑤月亮在云海里潜行,不知名的虫儿在草丛里呢喃,凉爽的风不时地拂过我们稚嫩的脸庞,远处传来的几声狗叫声在空旷的秋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听着母亲的话,仿佛一个个夜游的神。
          ⑥从这以后每年过年,母亲总会请人来写对联。其实每年的对联写得都是一样的:自力更生,发奋图强。
          ⑦多少年过去了,说来也奇怪,我们兄妹四人后来的发展基本上都应了母亲的理想。只是我在做了四年的中学教师以后下决心做了母亲理想的“叛徒”,对此,母亲只是无奈地叹叹气说:“儿大不由娘。”而当我最小的弟弟初中没毕业就眼睛近视并因此而影响当兵时,母亲竟号啕大哭,伤心不已。
          ⑧去年中秋时节,我把母亲从老家接到城里来。一天晚上,我突然对着正在看电视的母亲说:“走,我们去唱歌啊?”“好啊!”母亲爽快地答应了。在歌厅里,母亲很是兴奋,对着歌单在屏幕、话筒之间忙个不停,唱着一首又一首的老歌。其中有一首语录歌她竟然连唱三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默不作声地吸着烟,眼前的画面、声响也全然无视,脑海里浮现的尽是中秋月来中秋歌。
                                                                                                                                                               (选自《岁月长歌》)
    (1)如果将文章题目改为“母亲的希望”,行不行?为什么?
                                                                              
                                                                              
    (2)朗读第③段中“理想对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说来可真是一件奢侈品”时,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两个?请简述理由。
                                                                              
                                                                              
    (3)请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第⑧段写“我”请母亲去歌厅唱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
                                                                              
                                                                              
    (5)为什么第⑧段写母亲连唱三遍那首过了时的语录歌呢?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阳光洒满窗台/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请以“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②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