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xǔ)    染(xuàn)    残羹冷(zhì) B. (zhá)    心(yè)    按不住(nà) C. (yín)    子(tóu)    冕堂皇(guàn) D. 进(bié)    头(chàn)    栩如生(x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琼西正躺着,安祥地编织着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毛线披肩。 B.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C. 只要我认真的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嗤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 D. 河里船舶往来如织,轧轧地响着,有飞速的快艇,也有喷着鼻息的没精打彩的拖驳。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________ 抗击疫情的工作。
    ②青年如果不有效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那将是对个人青春和国家教育________ 的浪费。
    ③人们________ 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________ 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A. 防治  资金  不但  还 B. 防止  资金  不单  也 C. 防止  资源  不但  还 D. 防治  资源  不单  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这是最后一片叶子。”琼西说道:“我以为它昨晚一定会落掉的。” B. 我已经爱过,恨过,笑过,哭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 C. 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 D. 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为时太晚。 B. 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各奔东西了。 C. 生活中要少一些的叹息,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追求。 D. 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只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自然是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 B. 我们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 C. 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 高考扩大分省组织命题范围,是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时我喜欢听的鸟呜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 ③①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①②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B. 我国现代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 C. 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根》曾获得1977年的普利策特别奖。 D. 罗丹是奥地利最杰出的、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 她害怕琼西自个儿瘦小柔弱得像一片叶子一样,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越来越微弱。 B. 我的指头曾在古罗马和后世的生动的大理石雕像上流连。 C. 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 D. 我想看看我脚下的地毯的温暖的色彩,看看墙上的画,看看那些我所熟悉的琐碎的东西。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摹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摹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了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18世纪,欧洲所有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
    我们有手机,手指轻轻触屏就可以选项。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变得机械化了,什么东西都分门别类。而时尚设计师也开始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近年来,背包里开始设计有专放手机的口袋,手袋一般也都有专放手机的小袋子。如今,前卫的时尚业开始将新科技置于衣料中,而不仅仅是为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提供存放空间。
    这种新科技服装有时看上去像是来自科幻片,有的像是情绪戒指,这种服装可以依据穿衣者的举止来感觉和判断他的心情,并据此播放适当的歌曲。创新是不受限制的,有时看起来也可能很荒唐。荷兰乌得勒支艺术学院的大学生设计出一种高科技牛仔裤,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种在大腿上敲键盘的方式有点儿不雅,但它凸显了这种高科技在推动服装技术的发展。还有人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就像是它们在呼吸,有点儿像珊瑚随潮水移动一样。
    英国服装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被公认是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他两次荣获“年度最佳英国设计师”的美称。伦敦设计博物馆正在举办一场有趣而诱人的展览,其展出的全是卡拉扬的杰作。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15年的设计生涯。其中的一件作品是由水晶和激光制成的服装,可以产生艳丽的光影闪烁的效果,还有两件带液晶显示屏的衣服,上面显示的是水底世界卡拉扬认为,将科技融入时装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高科技服装设计师并不期望他们的作品很快会在大街上流行,但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正在慢慢引导时尚业的创意思维。纽约的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了一款皱褶叠层服装,它可展现出一幅纽约市地图。生产防寒服的公司研制出一种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其袖筒上装有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滑雪者的坐标和地理信息,还可以导航。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的是
    A.近年来,服装设计行业设计的专放手机的口袋,以及专放手机的小袋子。
    B.纽约服装设计师张安骅用热变色布料设计的一款皱褶叠层服装。
    C.荷兰乌得勒支艺术学院的大学生设计的在大腿部位装有无线电蓝牙键盘,后兜里放有鼠标,膝盖上装有话筒的牛仔裤。
    D.公司研制出的内置GPS定位系统的导航滑雪服。
    (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A.当今时尚服装设计师将高新科技元素融入服装中是为了取悦消费者。
    B.有的服装设计师利用一种镍钛记忆合金,改变服装面料的质地,使之发光的嵌料可以移动,给人以动感。
    C.高科技服装设计师期望他们的作品能够很快在大街上流行,并能够引领时尚。
    D.高科技服装的创始人侯赛因·卡拉扬曾两次荣获“年度最佳法国设计师”的美称。
    (3)下列各项中推断不正确的是
    A.埃里克设计的那种时尚牛仔裤很不雅观,不会有发展的市场。
    B.融入科技元素的时装可以判断并调节穿衣者的心情。
    C.当今时尚的创意思维正在为高科技服装设计师的这一努力所引领。
    D.公司研制的那种导航滑雪服,可以用于到寒冷荒芜地带探险的人员。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选自《柳河东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出其佣乎吏         十分之一
    B.今我受其             通“值”,价值,钱
    C.存义令零陵二年矣     代理
    D.故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赏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讼平                有达于理
    B.廉颇者,赵之良将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公我献之            若属皆且所虏
    D.而青蓝              不能容远近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恰当的是
    A.来打官司的都心平气和,缴纳赋税的都感觉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
    B.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也从来不取俸禄之外的钱财。
    C.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
    D.打官司的都心平气和,缴纳赋税的都感觉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也从来不取俸禄之外的钱财。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官民关系中,官应该是“民之役”,其职责是“司平”于民,而不是去“役民”。
    B.官吏危害百姓是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就是“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
    C.民不敢“怒而黜罚之”的原因是“势”不同,即老百姓在官民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主人在主佣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D.作者认为薛存义“不虚取直”“知恐而畏”,是一个较为合格的官吏。作者借此号召向薛存义这样的官吏学习。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 ,犹抱琵琶半遮面。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 ,吾未见其明也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小亮找小雨,打算星期六下午一起去书店买书,但是当小亮到小雨家时,发现小雨不在家。请你以小亮的口吻写一则留言条。(正文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6 .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中心意思。(不超过20个字,含标点)
    追求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普遍愿望。A国农业部推出了“食物指南金字塔”图形,成为当地人摄取食物的最佳方案。金字塔底层为面包米饭等谷类食物,是饮食的基础;第二层为蔬莱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第三层为肉、蛋、奶等,是蛋白质的来源;顶层为脂肪、油类、甜食,只要少量即可。许多食品学家都认为这种饮食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人的科学饮食,追求健康长寿。中国90年代也颁布过《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食物要多样,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营养要保证,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适量”,这与金字塔图形十分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于心亮
    ①西风一起,庄稼就东一块西一块地熟了。悠悠然扛根镢头拎张镰,漫不经心地就把秋天收割进场院中去了。地耕过,耙过,种上冬小麦。也有不耕的,留作隔春地,就有群爱占便宜的麻雀闹哄哄地飞来,争抢着捡东西吃。麻雀飞走的时候,冬天也就到了。
    ②男人把农具擦亮,挂好,放稳妥。屋里卷个简单的被筒出来,肩一扛,说:看好家啊!就撇下缸缸袋袋的粮食,撇下大垛大垛的庄稼秸子,还撇下个孤孤单单的女人,然后放心地柄了门,大踏步地走向远方。
    ③女人漠不关心地翻晒粮食,等男人走远了,才慌慌乱乱地跳起来。倚着门框,拿眼睛把男人咬成一个小点,咬呀咬呀,咬没了……
    ④阳光很好的日子里,女人换身衣服,屋里对猫说:看好家啊!屋外对狗说:把家看好啊!然后女人走出来,有条不紊地做许多事:花生蔓、地瓜蔓、豆秸磨成猪饲料,卖掉……玉米秸、高粱秆铡成骡马饲料,卖掉……稻草、小麦秸子编成草帘子,卖掉……
    ⑤老天,全都是些变钱的妤东西。夜晚里,关严房门,诸好窗户,亮个暗淡的灯泡,把床底下的鞋子一只一只摸出来,往外掏,掏出钱,酿着唾沫点一点,然后手捂胸口小心喘气说:妈呀,这么多!
    ⑥冬天可就大踏步地走近了。女人灌壶水,揣个馍,推上木车,远远去山上荒坡割草。密密实实的草,割成个个草捆,懒汉样横七竖八地躺满坡。女人累了,喝口凉水,啃个冷馍,看天上孤雁鸣向远方,看过冬刺猬驮满红果跑回洞中,女人怅然叹口气,垂下头,继续割草……
    ⑦庄稼秸子空出的地方又被山草厚厚实实垛满了。风起下雪的夜里,它们就变成柔柔的火苗在炕洞里慢慢地烧。女人酸着身子横在炕上,妤昐能有个人来替自己捶捶背,揉揉肩,说个疼心话儿。可是没有。女人就愤愤地骂:这个冤家!睡不着了,怎么躺也睡不着,那就干脆起来,把东屋粮食挪到西屋,把西屋粮食搬到东屋,来回倒腾。不知不觉间,晨光可就慢慢地把窗户舔亮了。
    ⑧亮天了,鸡鹅全叫。端个食盆子堵上它们的嘴,又给猫狗拉拉架,日头就悄悄地爬上房脊了。胡乱抓把东西给自己填填肚子,捡点手工活儿拿着,锁上门,去村里说话能说到一块儿的人家去串门子。巧了,双双在路上碰头了。去你家?去我家?得,还是来我家吧!欢天喜地地回来,捧把花生摊锅里慢慢地烘着,人就坐上炕头,大声喜气地先说一会儿高声话,然后声音就渐渐矮下去,矮成只见嘴皮子动弹的声音。过一会儿,说累了,就从锅里捧出花生,奢着嘴眼,美美地吃。又一边千着活计一边继续说着悄悄话,说啊说啊,就慢慢地牵到自家男人了,口气里就开始又怨又怒,最后忍不住开口骂起来。骂半天,不知谁又叹口气说,一个大老爷们家窝在家里没出息!他们愿闯,闯去呗!于是,屋子里又呼隆腾起一片激赏来,在屋的温暖里朴素地飞翔,飞呀飞呀,飞累了,便都不说话,偷偷喜着面孔,愣着眼神,沉沉实实地在各自的心里想上那么会儿……
    ⑨日头一天一天起落,日子也在一天一天慢慢地过。赶集日子,女人把手工制作的炊具笤帚之类的小物件挑到人丛中间去卖,高声细气地吆喝上一番,女人心里也就跟着敞亮几分。卖掉东西,换来几张票子,紧攥在手心里掂量着买点啥,左瞅右瞧,却瞧见一个笼子里锁只黄鼠狼,看看眉眼可怜,遂掏出钱,没犹豫买下了,暖暖捂在怀里,心里怦怦地跑回家,割点腊肉去喂,却不吃,长叹口气,抱到门口手一送:去吧。黄鼠狼摆摆尾,钻进草垛里去了。
    ⑩隔春,男人回来,屋外抱草,瞧见一群黄鼠狼衔尾从面前悠悠跑过,惊慌跳起来,要去打女人说:鸡鹅不少,打它做啥呢?春日里,大大小小的黄鼠狼跑出来溜着墙根晒暖。猫狗看见了,也不管,晃晃尾,去一旁了。
    (选自《微型小说新世界》,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③段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越冬”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女人”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一个家长的帖子在网
    上传播甚广,并引发了大家激烈的争论。有人赞同,有人持相反的意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