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一册 第四单元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是    (      )
    A. 麦(qiáo)    事(yì)    吱(gē)    菜(jiǔ) B. (huǎng)    奢(chǐ)    摇(yè)    打儿(dǔn) C. (xiáo)    幕(wéi)    鱼(lú)    请(jiǎn) D. ( kān)    衣(zhě)    写(téng)    发(bì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
    A. 崭新打烊  皑皑白雪    B. 兴隆札幌    犹豫不绝 C. 惊骇  尴尬  兴高采烈    D. 租赁  忐忑    面面相觑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蒲松龄故居有一个________的小花园,园中几尊怪石,增添了“聊斋”的气氛。
    ②听说那棵“驼背”早已倒在山洪________的溪水里。
    ③爱的嫩芽是细弱的,________长起来的时候,它________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 精致  爆发    只要/就    B. 精致    暴发    只有/才 C. 精制    爆发    只有/才    D. 精制    暴发    只要/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或畏缩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 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地走开了。 C. 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  D. 他的这篇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我看见老师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B. 一些青少年患有“手机综合症”,专家正在有效地寻找解决办法。 C.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书籍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 D. 在本届锦标赛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再次取得了优异成绩。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正确的是    (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②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请假条要说清楚请假的原因和所需时间,必须提前送达,不能事后补送。 B. 证明信只能以单位名义凭借确凿的证据来出具,结尾处的“特此证明”只能接着正文书写。 C. 通知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D. 条据是便条和单据的总称,单据也是一种便条,但仅适用于钱、财、物方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有关作品、作者、朝代(国别)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 《论语》孔子一春秋    B. 《红楼梦》一曹雪芹一清代 C. 《一碗清汤荞麦面>一栗良平  日本    D. 《项链》一莫泊桑  美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下列这首元曲的赏析,正确的是    (      )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A. “半梅花半飘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出“雪乱舞”的景象。 B. 这首元曲的韵脚是“暮”“堪”“去”。 C. “寿阳曲·江天暮雪”是词牌名。 D. 这首元曲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之情。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1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的“秘密”具体指的是    (      )
    A.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获得发展。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种种报复和惩罚。
    D.人类能登月球造核武器,为什么没能揭开人与自然的奥秘。
    (2)对第二段“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一句的理解,表述错误的是    (      )
    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C.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借鉴。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是基于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日益匮乏的认知。
    B.人与生物圈计划标志着已经登上月球的人类完全可以战胜自然灾害、有效保护环境。
    C.人与生物圈计划必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保共识成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易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①劳苦②穷苦③困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④绾⑤梳⑥卷)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⑦细声细气⑧粗声粗气⑨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是    (      )
    A.①⑥⑧   
    B.③④⑨    
    C.②⑤⑦   
    D.②④⑨
    (2)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
    A.第一段刻画了玛蒂尔德十年后的形象,和十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她一切都彻底变了,变成粗壮耐劳的劳动妇女了。
    B.第一段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刻画玛蒂尔德十年后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又通过心理描写(回想)说明她旧景难忘,依然思旧恋旧。
    C.第二段表明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希望人们深思,但他未能指出路瓦栽夫人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而是归结为偶然发生的细小事件。
    D.语言平实,刻画人物准确形象,运用了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3)这段文字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
    A.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C.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客税稷下,会地大震。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依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于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大吠满域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余适税稷下       客居,作客
    B.地大震           恰逢,遇上
    C.相失色           回头看,这里泛指“看”
    D.广亩             屡次,多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不解故    代词,这   
    B.仆复起    连词,表转折关系
    C.墙倾屋塌声    助词,的   
    D.坐地上    介词,在
    (3)下列各句中,与“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句式不相同的是    (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熊掌,亦我所欲也    
    C.虽杀臣,不能绝也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康熙七年地震时,“我”正和表兄李笃之喝酒,当时已是晚上。
    B.人们听到如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知道是地震了,马上跑出房屋。
    C.这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河水溢出,山裂地陷,人们惊慌不已。
    D.作者叙述非常生动,既描述了地震的声响、景象,又刻画了地震中人们的表现。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难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1)________________,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2)粉面含春威不露,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5)一双丹凤三角眼,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难

    15 . 以“学术的创造性”开头,重组下面这句话,要求不改变原意,适当加以精练。
    学问之道不是要去纯粹地充当前人的吹鼓手,而是要求你充分理解前人长处的同时,发现前人没有达到的空白和缺陷,这样才谈得上学术的创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依照下面拟人和比喻的句式,以“河水”(或“市场”“村庄”“校园”)为描写对象,仿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发现我市的楼群又长高了,又长稠了,所以,我把它比作一个大花蘑菇,一场雨后,就蓬蓬勃勃地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菊花
    陈  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a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绝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鸿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a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第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