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单元同步训练17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 充沛(fèi)    奢(shē)望    赋(fù)予    拜谒(yè) B. 蹲(cún)点    禁锢(gù)    理赔(péi)    暖壶(hú) C. 庶(shù)民    啼(tí)叫    赝(yàn)品    商贾(gǔ) D. 奔(bēn)跑    把握(wò)    扁(biǎn)舟    差(chā)错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惬意  帆布包  兴高彩烈
    C.端详  推销员  自怨自艾
    C. 端详  推销员  自怨自艾
    B.咀丧  生意场  理所当然
    D. 虔诚  新文界  惊慌失措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①“朴质而不拘谨,洒脱而有________”,是鲁迅书法的主体风格。
    ②道路的________、居民的迁动,使老城区在消失的同时也带走了老北京的风情。
    ③________天气怎样,我们________要去参加那场会议。
    A. 气度  拓宽  不论  都     B. 法度  拓展  即使  也 C. 气度  拓展  不论  都     D. 法度  拓宽  即使  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的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灿烂春光。  B. 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纯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 C.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 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B. 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 C. 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总是 D. 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生活美满幸福。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演员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B.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 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D. 我哪里会想到,出版一本译作需要那么多人的努力才能面世。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是    (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诗人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 B. 颔联中“风飘絮”“雨打萍”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如雨中浮萍。 C. 诗的后四句写祖国即将沦亡,抒发诗人虽竭尽全力挽救,却又无力回天的悲愤与痛苦之情。 D. “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二是指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凄楚。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9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我们住在新泽西州的贝利维尔,那是一个位于纽瓦克北部边缘的市郊小镇。时值1932年,正是大萧条最甚之际。我父亲两年前去世,遗留给我们的除了几件西尔斯  罗伯克家具外,别无他物。母亲便带着我和多丽丝投奔她的一个弟弟,也就是我的艾伦舅舅。到1932年时,艾伦舅舅在事业上已经有所成就。他在纽瓦克给一个饮料商做推销,每周挣30美金,穿珠灰色鞋罩,戴活动衣领,有三套西装;他婚姻美满,肯收留一文不名的亲戚。
    满载杂志的我向贝利维尔街走去。那儿人多,在与联合街交叉的路口有两个加油站、一个小杂货店,还有水果摊、面包房、理发店、苏卡瑞里药房以及一个火车餐车式的小饭馆。好几个小时下来我设法让自己引人注目,不断地更换位置,从一个角落移至另一个角落,从这个橱窗移到那个橱窗,以做到人人都能看清我那帆布包上《星期六晚邮报》这几个既粗又黑的字样。一缕斜阳表明晚饭时刻已到,我便走回家去。
    “卖了多少份,老弟?”母亲问道。
    “一份都没卖掉。”
    “你去了哪儿?”
    “贝利维尔街和联合街的十字路口。”
    “你都干了些什么?”
    “站在拐角处等着人来买《星期六晚邮报>。”
    “你就只是站在那儿?”
    “一份也没卖掉。”
    “天哪,拉索尔!”
    艾伦舅舅来干预了。“这事儿我想好久了,”他说,“我正打算定期买《星期六晚邮报》呢。把我算作一个主顾吧。”我递给他一本杂志,他付了我一个子儿。这是我挣的第一个镍币。
    然后母亲就向我传授推销员的技巧。我该去按门铃,与大人们说话既要带着几分自信又要让人爱听,若遭拒绝就要用推销员惯用的口吻告诉对方,不管多穷,家中没有《星期六晚邮报》活得准会不开心。
    我告诉母亲说,我已改变了靠做刊物生意发财致富的主意。
    “如果你以为我会养个光吃饭不千活的家伙的话,”她答道,“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她叫我第二天一放学就背着帆布包上街去挨家挨户按门铃。当我抗议说我觉得自己没有推销员的天赋时,她问我是不是想把我的皮带借给她,用它在我身上抽几下好让我清醒清醒。我屈服于长辈的意志,心情沉重地踏入新闻界。
    (1)下列对“我”卖《星期六晚邮报》的环境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
    A.一个小杂货店、一个火车餐车式的小饭馆。
    B.两个加油站、一个小杂货店。
    C.两个加油站、一个小杂货店,还有一个水果摊、面包房、理发店、苏卡瑞里药房以及一个火车餐车式的小饭馆。
    D.一个小杂货店、一个火车餐车式的小饭馆、还有水果摊、面包房、理发店、苏卡瑞里药房以及两个加油站。
    (2)下列对“光吃饭不干活的家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两个加油站的老板
    B.两个加油站的伙汁
    C.想靠做刊物生意发财致富的“我”
    D.不想卖《星期六晚邮报》的“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的第一个主顾是“我”的艾伦舅舅。
    B.“我”的第一个主顾是“我”的母亲。
    C.“我”的第一个主顾是“我”的妹妹多丽丝。
    D.“我”的第一个主顾是一个火车餐车式的小饭馆的老板。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刚开始“我”没有卖出去一份报纸。
    B.“我”的母亲传授“我”推销的技巧。
    C.因为“我”喜欢推销.但是后来“我”却心情沉重地踏人新闻界。
    D.“我”告诉母亲说,“我”已改变了靠做刊物生意发财致富的主意。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0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题。
    母亲来信了
    [苏]克拉夫琴科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千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