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民族中专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dì) 怅廓(liáo) 目光如(jū) B. (liàn)滟 峭楞(léng) 按不住(nà) C. (pī) 仪馆(bīn) 不可估(lianɡ) D. 恨(jì) 拉图 (bó) 春江花(zhāo)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他痴迷形体训练,每天都心无旁骛地练习,整个人的气质有了很大提升。 B. 归来时人事已非,繁华散尽后,洛阳城凭添了几分凄凉。 C.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粱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 D. 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誉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听说那座石狮子早已倒在山洪     的河水中。
    ②我国实行     ,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③去陈言     不容易,要做到既新鲜又自然则更难。
    A. 爆发 法制 虽然 B. 暴发 法制 固然 C. 爆发 法治 虽然 D. 暴发 法治 固然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的形象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B. 是报名一百米跑?还是报名跳高?或是四百米接力?看着比赛项目,子明难以作出决定。 C. 对于这种事件,我们必须科学地去调查,研究,分析。 D.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张校友表示他将,捐出五百万人民币 B. 他们的性格和爱好差距很大,可谓是,实在很难生活在一起。 C. 跳长绳的时候,个别选手心情急躁,往往会导致全队,不可收拾。 D. 翘首而望,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6 .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B. 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就能改善师生关系。 C. 印度军方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D. 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是这些青少年对虚拟成就感的诱惑缺乏自我控制力。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 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B.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合称“前四史”。 C. 布衣之交”指平民间的友谊,“刎颈之交”指志向相投的友谊,“忘年之交”指不分辈分、年龄差异而结成的友谊。 D. 著名的游记《石钟山记》和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关于这件事情我请教了很多人,都没有找到答案,于是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B. 大概是一时疏忽,你的作品有几个不太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做了斧正。 C. 我们一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欢迎各位光顾。 D. 您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对此我表示感谢。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上片前六句中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B.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C. 本词写水则特简,写山则至详,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D.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统舞台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有的老艺人说:“戏曲的布景在演员的身上。”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可以象征各种虚拟的物件。有时是金殿、衙门,有时是山坡,有时又是城楼、院墙、床铺。在京剧《阳平山》里,曹操站在山上观看曹将和黄忠、赵云在山下恶战,这座山就是用桌子来表现的。表现城门,用布画一个大致像城门的软景片子。《秋江》里的艄翁一支装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使观众觉得满台是一江秋水。如果把一条船扛到台上,那么,艄翁与陈妙常载歌载舞的“妙境”就将完全被破坏。“无可绘”的“神境”同样见不到了。
      但是,对于戏曲时空处理的虚拟性,不应强调得过于绝对。“出之贵实”这一面,还是不容忽视。即使道具,也是有虚有实、虚实结合。元帅升帐,有“三军司命”的大帐;县官升堂,有“明镜高悬”的堂匾;《空城计》有布城,以示城墙城门的存在;《武松打店》有“十字坡”的幌子,以意味客店的存在。《秋江》老艄翁划船,船是虚的,桨是实的;《拾玉锅》中针线、小鸡是虚的,玉锅却是实的。有些道具,则是半虚半实、半真半假的。例如杯、笔、灯,都是在和整个舞台艺术风格统一的原则下不可缺少的道具。但是喝酒时,杯子里并没有酒。由此可见,片面强调剧情环境完全带在演员的身上,那也会使戏曲的虚拟失去了生活的基础。著名戏剧理论家马少波说得好:“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缺乏生活基础的虚拟,必然会“浮”起来,虚拟变成虚假。虚拟不是目的,虚从实来,虚拟是为了更好地写实。
      戏曲运用虚拟手法,是有条件的。何者该虚,何者当实,主要取决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在这一出戏里可以虚多实少,在另一出戏里却不妨实多虚少,大可不必强求一律。戏曲舞台强调虚拟手法是对的,但也不必一概拒绝布景道具。《思凡》可以一点布景也没有;川剧《评雪辨踪》,一把椅子可以表示窑门,吕蒙正把身子一弯,朝里一钻,就算进了窑门;但越剧《红楼梦》里布景堂皇,华丽精致,同样大受欢迎。观众看后,觉得整出戏的风格依旧是写意的。河北梆子剧院在新编神话剧《钟馗》中,把写意与写实结合起来运用。天幕上的幻灯投影,虚中有实,实里透虚,同演员的表演互相映衬,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艺术对生活的虚拟无所不在,它处处注重“虚”的运用,并非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B.中国戏曲中的布景往往不追求“形似”,一桌二椅就可以象征金殿、衙门等各种事物,剧情环境靠演员就能很好地创设出来。
    C.“虚”“实”的比例要适当。《思凡》《评雪辨踪》《红楼梦》《钟馗》等例子说明“实”也有其作用。
    D.“虚”是无条件的,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虚”就能更好地“写实”。
    (2)下列例子中,不能体现中国戏曲“虚拟”的美学特征的一项是(  )
    A.京剧《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让观众惊叹不已。
    B.潮剧《陈三五娘》以富有潮州代表性的八大景色作为各场中的布景,秀丽精致,使人观之若见、见之生情。
    C.京剧《苏三起解》唱了几十分钟的戏,走了四百里路,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
    D.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织女,用碎细的台步,飘舞的水袖和腰身的摆动,给人以一种凌空蹈虚、冉冉而去的感觉。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帅的大帐和县官的大堂在舞台上是“虚”的,而“三军司命”和“明镜高悬”则是实的。
    B.表现“喝酒”这个场景时只需在演员面前摆上酒杯,不须倒酒。而在特殊情况下这“酒杯”这一“实”的也是不必有的。
    C.戏曲中的虚拟必须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做到“虚”从“实”来,而虚拟一旦缺乏生活基础,必然会“浮”起来。
    D.马少波所说的“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进一步强调了戏曲艺术中“生活基础”与“艺术虚拟”的综合运用。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基因图谱与人生宣判
    ①日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不期而遇地撞到一起。
    ②一则令人高兴,六国科学家联合宣布,继去年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之后,他们又绘制出了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对人类基因的面貌有了新的发现。
    ③另一则令人悲伤,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被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停止对雇员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是美国首例与工作场所、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有关的法律纠纷案。
    ④诚如人们时下习惯于用“双刃剑”来描述全球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样,基因技术发展,同样也未逃出科学进步与传统道德相互冲突的困局,而上述两则新闻,正是这一困局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⑤毫无疑问,人类基因图谱的精确绘制,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性意义。如果说19世纪的科学家用元素周期表描述世界,为20世纪的科学革命铺平道路,那么现在的基因解码一定会在21世纪掀起生物和医药领域里的革命。
    ⑥科学家们已在着手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而以往的治病方式也可能将因之而改变。人类将能以罹患的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来衡量人体的健康,无须等到真正患病。
    ⑦正因如此,有人担心,今后可能会发生因基因异常而歧视某人的现象。道德家们则更忧虑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所以,有科学家呼吁,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让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毕竟,人不只是一堆基因那样简单,换句话说,人类绝非各种基因加起来的产物。基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与人体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⑧尽管人类已破解了基因图谱,但现在距离认识基因彼此之间的关系仍遥远。人体内有1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里有数万个基因,它们彼此间发生怎样的作用,产生怎样的结果,人类恐怕永远也都不会知道。
    (1)第④段中作者用“双刃剑”一词要描述的对象是(  )
    A.全球面临的诸多问题  B.发展中的基因技术
    C.科学进步与传统道德的冲突 D.目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基因的知识是无限的,医生和公众不可能完全掌握。
    B.有关基因的知识很丰富,有些没有必要让医生和公众掌握。
    C.受客观条件限制,有些基因知识医生和公众永远也不可能了解。
    D.教育医生和公众,有些基因知识的运用不能突破伦理道德等约束。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已经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以往的治病方式将可能因之而改变。
    B.和元素周期表一样,基因解码也将对新世纪的科学革命发挥巨大的作用。
    C.人的社会属性较基因本身更重要,因为人类不是各种基因简单相加的产物。
    D.目前道德学家担忧的是社会会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作者韩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通“授”,教授
    B.其为也 糊涂
    C.是故贵无贱 没有
    D.士大夫之 族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古学者必有师 马千里者
    B.惑不从师 拔剑撞破之
    C.而耻学师 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D.师道之不传久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并阐明老师的作用及择师标准。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就是道家的思想。
    C.第二段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D.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诗歌是文人抒发个人感情的载体。李白在《将进酒》中感慨“人生得意须尽欢,         ”;又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         ”表达了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静女》中用“爱而不见,       ”表达了男子的等待女子的着急不安;《黍离》中表达心中烦闷如有物在喉哽住的一句是“       ,中心如噎”;白居易在《琵琶行》最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       ”表现了自己的悲伤凄切。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5字。(3分)
      2021年12月1日晚,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紧急约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涉华错误言论提出严正交涉。
      华春莹表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今天就台湾问题发表极端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挑衅中国主权,悍然为“台独”势力撑腰,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日本历史上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没有任何资格和权利就台湾问题说三道四。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深刻反省历史,汲取历史教训,不得以任何形式损害中国主权,不得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必将玩火自焚。
    垂秀夫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允即报告本国政府。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阅读下面文字,拟写一则招领启事。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4分)
      火车站某志愿者在2021年12月1日上午于火车站捡到黑色手提包一个,包内有一千元人民币以及三张信用卡和手机,请你帮他完成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火车站服务台领取自己的物品,联系电话××××××××。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寻人启事
    ①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②“通缉令”已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她不得不做战略转移,女孩把用寻人启事叠成的小船放逐湖中,“给你自由。”女孩双手合十。
    ③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有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④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⑤一遍一遍地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女孩走时拿了家中的一千元钱。
    ⑥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看着寻人启事叠成的小船漂远后,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⑦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⑧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不过这次的寻人启事不大标准,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现在才妥协,我偏不回去,女孩的样子很倔强。让母亲花这么多的精力、物力来找她地,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⑨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报纸作为安慰和寄托,给她一种亲切的呵护。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⑩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不过这次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楼下歌厅的歌声绕来绕去,将女孩的心绪越扯越长,越绕越乱。
    ⑪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电话局服务小姐的语调温和。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⑫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在C车站买了很多礼物,想给母亲一个惊喜。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近家情怯,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
    ⑬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只身去了南方。
    ⑭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这么残酷的过错?女孩心头一片空白,手中的礼物无声地滑落。女孩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离开那个属于她和母亲的家的。
    ⑮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母,速归。
    (1)第④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本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3分)
    (2)第⑤段“一遍一遍地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请你挖掘一下这“留言”中所包含的“报复的快意”(3分)
    (3)从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中,你读出了什么?(3分)
    (4)标题“寻人启事”有什么作用?(3分)
    (5)你最欣赏这篇小说的哪一点?请简要说明。(不超过80字)(3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核酸检测现场一老人突发心脏病,医护人员摘下口罩人工呼吸救人;男子在暴雨中被水冲倒,旁边大哥及时拉住;中国女排东京奥运收官战结束,郎平与她们逐一拥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岁半萌娃向兵哥哥敬礼;父母第一次坐飞机,女儿在父母背后贴爱心纸条......
      2021年,总有一些温暖,尽管微小,却足以给人最深的抚慰。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因为有你们,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请以“微小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