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拓展上模块 第五单元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高(chónɡ) 朱(shā) 紫色(hè) 万仞之(diān) B. 宿(lù) 瑚(shān) 黑(qū) 汹涌澎(pài) C. 脏(ānɡ) 吞(shì) 文院(shū) 然起舞(piān) D. 鱼(qīnɡ) 健(jiǎo) 花石(ɡānɡ) 眼花乱(liáo)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战粟 苔藓 鼎足而立 悬崖峭壁 B. 氤氲 凝眸 千资百态 狼狈不堪 C. 弥漫 琉璃 拾级而上 振耳欲聋 D. 坦然 睫毛 开山筑道 亭亭玉立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元旦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
    ②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③艰苦奋斗           是一种进取的精神,           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A. 沉湎 不只 既 又 B. 沉醉 不只 不仅 而且 C. 沉湎 不止 既 又 D. 沉醉 不止 不仅 而且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这位演员在电视剧中扮演一个农民,这个农民的特点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什么都想干,干啥啥不成。” B.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 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五个有”: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备、 D. 片尾曲“我心永恒”是《泰坦尼克号》影片的经典绝唱。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的勇气,克服种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 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C. 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主大致相似,容易 D. 这部电影有几处看似闲笔,实际上恰恰是导演之处。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今天,大约有370多名师生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B. 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C. 学校组织防震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品质,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 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 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 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地上也蒙上了灰色的雾水,多宝属 D. 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带子一样贯穿整个树林。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8 .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被誉为能深刻塑造读者人生的经典著作之一。 B. 韩愈、柳宗元合称“韩柳”,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C. 《登泰山记》是明代姚鼐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D. “社稷”借指国家。社,指谷神;稷,指土神。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在下列场合中,服务员话最得体的是( )
    陈亮第一次走进银行营业大厅,不知该走向哪个窗口存钱,正在犹豫时,在柜台外的服务员见了问:             
    A. “你要存多少钱,先生?” B. “你要取多少钱,先生?” C. “我能为您服务吗,先生?” D. “你要干什么?”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三江小渡
             [宋]杨万野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A. 前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直抒胸臆,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B. 这首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把“交情”比作“山溪渡”。 C. 首句与尾句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希望友情恒久不变的美好愿望。 D. 诗人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抒发了友情经不起风吹浪打的感慨。
  • 题型:阅读理解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杜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底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遣葑菲刍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
    “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摘编自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泰山文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黄河、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B.泰山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国泰民安,它既体现在帝王巡守、封禅、祭祀之中,也体现在民间信仰上。
    C.泰山文化主要由“国泰民安”与“和合共生”构成,而从泰山文化的形成来看,“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
    D.泰山文化中的“和合”源于传统文化,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容,也包括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论述泰山文化的两大精髓,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文章引用《日讲书经解义》卷五中的语句,意在论证“和谐包容”的泰山文化的内涵已有提升。
    C.文章在论述“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时,先论述“天人合一”,再论述“和谐包容”。 D.文章运用引证、例证、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泰山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的泰山宣传语,其内涵与“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精髓一致。
    B.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
    C.泰山祈雨活动源于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底万民”,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
    D.“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赞美泰山文化,显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 题型:阅读理解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豆那些事儿
                                                               史军
    ①据考证,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豆科植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平庸,远不及“近亲”大豆。大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很高,有“田中之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还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所以,它地位卑微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地位卑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经常喝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贡献之大了。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用淀粉制成的“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搅拌。这样制作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除绿豆外,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作用,那就是制作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用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棍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棍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豆真能为我们带走酷热、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流失的矿物质,让人感觉身体更舒服。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应该给他们喝纯净水,而应该给他们喝绿豆汤或富含矿物质的饮品。其实,这跟我们在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等),所以我们在饮用它时会心情愉悦。
    ⑧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煮绿豆汤的水为碱性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会加速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氧化,煮出来的汤就会变红,并且,与氧气接触过多也会导致汤变红。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绿豆,就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还是要及时喝掉才行,否则暴露在空气中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⑨绿点之所以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农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一直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车”的近事明意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提到,绿豆可以“消脚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提到,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有删改)
    (1)根据文中信息,对“绿豆汤”概括正确的是( )
    A.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给他们喝绿豆汤,有助于补充流失的矿物质,缓解症状。
    B.绿豆汤中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能增加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
    C.绿豆汤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就会变红变质的。
    D.喝了绿豆汤,神农氏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所以,绿豆拥有“解毒”的光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绿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淀粉,因此,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C.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功能。在粉条中,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
    B.绿豆淀粉做出来的粉条透亮筋道,是因为绿豆淀粉细腻,提高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
    C.绿豆不能位列五谷,是因为绿豆的营养成分太过中庸。
    D.绿豆虽然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不如小麦,但其对中国人的餐桌贡献很大。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难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来,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灭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官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摘自姚鼎《登泰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是( )
    A.其,济水东流 阴:阴凉
    B.与子颍日观亭 坐:坐在
    C.回日观以西峰 视:看
    D.及既上.苍山雪 负:覆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
    A.而半山居雾若带 是进亦忧,退亦忧,则何时而乐耶
    B.道皆砌石磴 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
    C.古谓天门溪水 动摇承
    D.雪与人滕齐 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3)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多松,生石罅。
    A.当其分南北者,古长城也 B.余始循以人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是近景。
    B.“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由近景拉成远景。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得像蒲一样,这里以夸张的手法,反衬出作者站得高,望得远.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先写日上过程,再写日下的海浪,相互烘托,既生动形象,又很有气势,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丹崖夹石柱,                  。
    (2)及既上,苍山负雪,                  。
    (3)寄蜉蝣于天地,                  。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5 . 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3分)
    例句: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6 . 指出下面一则应用文的四处错误并修改,(4分)
    通知
    全校共青员
    经研究、定于6月1日上午8时召开团员大会,宣布去儿童福利院献爱心的有关事宜,请大家按时参加。
                                                                                                                            2024年5月30日
                                                                                                                               XX中学团总支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高山民宿
                                                                                                                   宁白
    ①遥看起伏的山峦,心存疑惑:把店开到山顶,哪来的底气和自信?车子往山上爬的时候,是在一条不足丈宽的小路上。路已年久,不少地方坑洼不平,好几个弯道,极陡,路边不见护栏,我瞪着眼睛,双手紧紧擦着扶手。近一小时的惊恐后,终于见到被大树环绕着的一幢幢钢架结构的时尚小屋,夕阳斜照,大玻璃墙晃人眼睛,飘窗摆着素雅的靠垫。突然想起,在这高山之巅,晚饭没法下山吃了,那险窄之道,在漆黑的山林里,谁还受得了一上一下?
    ②沿着蓝色的泳池走向餐厅小楼时,心里是吃一顿“高级”晚餐的新奇和无奈。入座,没想到服务员是一位农民大伯,脸色黝黑,沧桑皱纹。一开口,是本地土话:“你们城里人,要吃鱼虾,我们这呒①没,山里养着鸡、猪,种着菜、豆,你们就点几个土菜好了。”心中倏然有了安定感:土菜,不会奢华了。
    ③摆上桌的是:一盘肥腴的整鸡,是蒸的,配有一碗汤;一盘风干猪肉片,切得有一厘米厚,肥的白、瘦的红,咸香气馋人;芹菜炒豆腐干,在盘子里堆得老高,还有一碗山药排骨汤。这一组粗、土、简、拙的农家菜品,就是小时候去乡下舅舅家里吃的啊,舅妈的厨艺,还比这要精细很多,哪会把肉片切得这么厚。
    ④吃着黄嫩的鸡、大块的肉,看着民宿里泳池亮起的五彩灯饰,我问老伯:“这么漂亮的地方,哪儿养猪养鸡种菜做豆腐?”“这山大着呢,哪儿不能搭个棚,筑个栏?”
    ⑤“请了城里的厨师啦?”“我们的食材好,谁烧都好吃。就老板他姐在厨房天天忙着。”
    ⑥“这样辛苦,找几个年轻人当服务员多好?”“找了几个,管着民宿。那电脑网络啥的,咱不懂。老板自个儿在外面开着厂子,让我这60岁老头帮个手。”
    ⑦“大伯,您看鸡和肉都吃不完,您帮个忙放入冰箱,明天中午热热再吃,行吗?”“应该的,可不能浪费了。”大伯的关照,让我有在家一样的随意。
    ⑧第二天早餐,给我们端来煎饼、发糕、鸡蛋、大米粥的正是老板他姐。“我知道你们四个人,先给煎两个饼,等睡懒觉的小青年来了,再给他们煎,这饼热着吃香,"她满脸笑容,爽快地说,“这鸡蛋新鲜,那几样小菜是现炒的,腐乳是自己做的,喝粥吃它最好。你们先吃着,不够再添。”
    ⑨煎饼掺了鸡蛋,又撒了小葱,两面黄而不焦,一口咬下,脆香满舌。煮鸡蛋咬开的蛋黄,呈金黄色。这是散养鸡下的蛋,它们吃树丛野地里的小生物,精气充溢。老板姐姐不穿戴工作衣帽,兜着围裙,来回忙着,只像个农家厨房里辛苦的老嫂子。
    ⑩走出后院,有一观景台。春阳和煦,满山翠绿,映山红点点,山坡上层层果树茶树连绵而去,
    远处的绿丛间、横卧着一排排白色塑料大棚。民宿服务注管正挎着竹篮转向山里;说是挖点野菜给我们尝鲜.
    ⑪山道蜿蜒,闻鸡鸣鸭叫。走着,抬头看到一扇大木门上横挂着“有机示范园"的牌子,才明白原来这儿就是在观景台看见的白色塑料大棚所在处,赶巧碰见了示范因当家人。她说,自从党的乡村扶贫政策落实以来,这里成为市和县里的试点,要向市场提供原生态农副产品。她的背后,一幢木板老房子的廊檐下,密麻地挂着几排正风干的猪大腿,香味飘散。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⑫民宿是现代的农村旅舍,都筑于田边、溪畔、山间,村景入眼。有农食之餐,可与宿景相谐,更是城里人一次又一次入乡的诱引和牵念,会琢磨城里行游者心思的农家人,便敢于把民宿开在山顶之上。
    ⑬回城后,常在闲静之时遥想那一片净土。待我再登山而去,也还想见到在餐厅前后忙着的那两位老人。听说,后山那条更为险峻的上山小路,已在修缮拓宽了。
    [注释]①呒(ḿ),没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⑦段的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2)你如何理解选文②段加点词语“新奇”和“无奈"呢?(3分)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⑧段的画线句。(3分)
    (4)请从词语运用角度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说说原句好在哪里。(3分)
    原句:我们吃的王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改句: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来的。
    (5)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段有何作用。(3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最短的莫缝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自选角度;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习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