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2年 语文 第三册 第八单元 同步测试卷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 彷徨(huáng)    坍塌(tān)    佣金(yōng)    缜密(zhěn) B. 惩创(chuàng)    婆娑(suō)    窒息( zhì)    粘贴(zhān) C. 晕车(yùn)    驯鸽(xùn)    蜕变( tuì)    沼气(zhǎo) D. 蜂窠(kē)    胡诌(zhōu)    怔住(zhèng)    掺和(cā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 模拟    簿膜    磨肩接踵    有备无患 B. 嗜好    谥号    有峙无恐    吮痈舔痔 C. 弹劾    隔阂    赅下之围    骇人听闻 D. 竣工    疏浚    怙恶不悛    逡巡不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在张宁海的追悼会上,被救的18名大学生向张宁海遗像三鞠躬,并表示:为自己的________行为再次向他道歉。
    ②设计之都,给深圳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期望,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________。
    ③________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________能克服自己的缺点。
    A. 草率    鞭挞    只有    才 B. 轻率    鞭策    只要    就 C. 草率    鞭挞    只要    就 D. 轻率    鞭策    只有    才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B. 丹麦的前驻华大使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感叹地说:“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有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C. 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D. 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决不会参与制裁行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为时太晚。  B. 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各奔东西了。 C. 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D. 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串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了。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 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 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 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 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 ④⑤③②①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④⑤③ D. ①②④③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习惯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 感谢贵方邀请,届时敝人一定 B. 我们一定提供一流的服务,欢迎各位 C. 你们的服务态度很好,下一次我们一定 D. 明天我到贵府拜访,你可要在家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9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B. 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一文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C.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D. 《将进酒》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功业未成,被迫离开长安的悲愤之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10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
      
    陆  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A. 第一、二句是描写,第三、四句是叙述。 B. “卧读陶诗”是指卧读陶渊明的诗。 C. 这首诗属于田园诗歌,其选材和表达的意蕴与陶渊明的诗很相似。 D. 陆游不愧为爱国诗人,即使是写田园生活,也表达出忧国忧民之心。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难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选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1)下列对【正宫】【端正好】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上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凉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意境。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对外界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枫林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2)下列对【耍孩儿】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的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和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以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的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是    (      )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把清浊分辨            只应该
    B.可怎生了盗跖、颜渊    混淆
    C.你错贤愚枉做天          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        邀请
    (2)【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
    “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最准确    (      )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3)这首曲子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呼告    对偶    借代    拟人
    B.比喻    呼告    对偶    夸张
    C.比喻    对偶    拟人    呼告
    D.排比    对比    比喻    拟人
    (4)这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
    A.否定神权  
    B.指斥天命
    C.悲叹自己的命运  
    D.控诉黑暗的封建统治
  •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
    我国的诗词歌赋异彩纷呈,有抒发忧国之思的“知我者,谓我心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劝勉学习的“君子生非异也,(2)________________”;有赞扬在逆境中著书立说的,正如司马迁所说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3)________________”;有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由衷的高兴之情的“有朋自远方来,(4)________________”;有感叹人生短暂的“(5)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5 . 参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写一句话。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中档

    16 . 以下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重点中学的自荐信的正文部分,有些词语使用不当,有些表述不够具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学习刻苦,宵衣旰食,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此外,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八名的骄人成绩。希望责校能慧眼识珠,如有幸能到贵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1)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难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祭
    刘建超
    “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子。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1)分析文中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小说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1)红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作文 难易度:难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有长辈常说:“‘00后’的世界我们不懂”。2018年,“00后”逐渐步入成年,回顾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长的热词有:成人礼、天宫一号、王者荣耀、感动中国人物、QQ空间、抗战胜利70周年、二孩政策、选秀、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诗词大会、金砖会议。
    作为“00后”的你,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让长辈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