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弼请罢宴彻乐。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 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②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②前资:已去职的官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B.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C.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D.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正旦,即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日。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旦,为旭日东升,农历的初一日。
    B.执政,执掌朝政之意,为执政官。宋代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等为执政官。
    C.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河,古代特指黄河;朔,在表示方位时指东方,如朔风即东风。
    D.虚位,指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原为宴席之上空出座位,等待贤者到来,表示尊重。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富弼热衷学习,才华横溢。富弼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被范仲淹认为辅佐帝王的良才;晏殊看了他的文章,很欣赏富弼,并将女儿嫁给他。
    B.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执政者未釆纳此建议,而契丹果然不参加宋朝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割占宋朝国土,富弼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
    ②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节选自《汉书•艺文志》)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汉书》是 ______ 朝代 ______ (人名)编撰的。

    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儒家学说衰微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戚继光,字元敬。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大义。嘉靖四十年,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明年,倭大举犯福建。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戚继光令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倭巢,斩首二千六百。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至镇,言:蓟门之兵,虽练无益之弊四。何谓虽练无益今一营之卒为炮手者常十也不知兵法五兵迭用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一也三军之士各专其艺金鼓旗帜何所不蓄今皆置不用二也弓矢之力不强于寇,而欲藉以制胜,三也。教练之法,自有正门。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而今悉无其实,四也。又言:“ 臣官为创设,诸将视为缀疣,臣安从展布?”章下,言蓟镇既有总兵,又设总理,事权分,诸将多观望,宜召还总兵郭琥,专任继光。乃命继光为总兵官。自嘉靖以来,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督抚上其议,许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隆庆五年秋,台功成。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继光之功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 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何谓虽练无益/今一营之卒/为炮手者常十/也不知兵法五兵迭用/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一也/三军之士各专其艺/金鼓旗帜/何所不蓄/今皆置不用/二也/
    B.何谓虽练无益/今一营之卒/为炮手者常十也/不知兵法五兵迭用/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一也/三军之士各专其艺/金鼓旗帜/何所不蓄/今皆置不用/二也/
    C.何谓虽练无益/今一营之卒/为炮手者常十/也不知兵法五兵迭用/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一也/三军之士各专/其艺金鼓旗帜/何所不蓄/今皆置不用/二也/
    D.何谓虽练无益/今一营之卒/为炮手者常十也/不知兵法五兵迭用/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一也/三军之士各专/其艺金鼓旗帜/何所不蓄/今皆置不用/二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经史,是指我国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两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
    B.倭,意为猥琐、矮小的,是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现为对日本人的蔑称。
    C.上疏,是我国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如魏征上疏唐太宗“十思十渐”。
    D.兵部,又称为夏官、武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名,属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戚继光智勇双全,抗倭有功。倭寇大掠桃渚、圻头,他在龙山打败倭寇;倭寇大举侵犯福建,他令人携草填沟前进,大破倭寇据点。
    B.戚继光功高望重,深得赏识。戚继光处事稳重,多次击败重要倭寇,名声在俞大猷之上,正是因为这些,兵部才会选择重用他。
    C.戚继光独具慧眼,明察善断。在蓟镇时,他发现了蓟门的军队虽然训练却没有益处的四个弊端;在视察边塞时,他建议修建敌台。
    D.戚继光善处关系,得人相助。当国大臣倚重他,为他扫清障碍;地方重臣,与他交好,让他行事顺利。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如鱼得水,尽展才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官为创设,诸将视为缀疣,臣安从展布?
    ②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辨志
    [清]张尔岐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以异。 志也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适越者南其楫,虽未至越,必不误入燕矣。呜呼,人之于志,可不慎欤!
    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哑哑以笑,蠕蠕以动,惕惕以息,无以异也。出而就传,朝授之读,暮课之义,同一圣人之《易》《书》《诗》《礼》《春秋》也。及其既成,或为百世之人焉,或为天下之人焉,或为一国一乡之人焉;其劣者,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焉;至其最劣,则为不具之人、异类之人焉。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余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恩施沾乎一域,行能表乎一方,业未大光,立身无负者,一国一乡之人也。若夫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则一室之人而已。 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膜外概置,不通疴痒者,则七尺之人。笃于所嗜,瞀乱荒遗,则不具之人。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岂有生之始遽不同如此哉?习为之耳。习之不同,志为之耳。志在乎此,则习在乎此矣;志在乎彼,则习在乎彼矣。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言志之不可不定也。故志乎道义,未有入于货利者也;志乎货利,未有幸而为道义者也。志乎道义,则每进而上:志乎货利,则每趋而下。其端甚微,其效甚巨。近在胸臆之间,而远周天地之内。定之一息之顷,而著之百年之久。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人之所以孳孳终其身不已者,志在故耳。志之为物,往而必达,图而必成。及其既达,则不可以返也;及其既成,则不可以改也。于是为舜者,安享其为舜;为跖者,未尝不自悔其为跖,而已莫可致力矣。 岂跖之聪明材力不舜若欤?所志者殊耳。呜呼,学者一日之志,天下治乱之原,生人忧乐之本矣!
    孟子月:“士何事?曰,尚志。”《学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张子曰:“未官者使正其志。”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由得哉?
    (选自《蒿庵集》,有删改)[注]①膜:人体薄皮样组织,这里代指人自身;置:一概放置不管。②瞀乱:昏乱。③跖:盗跖。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
    A.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B.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C.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D.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志向对人生起到积极作用的一组是 ______
    ①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
    ②人之于志,可不慎欤
    ③笃于所嗜,瞀乱荒遗,则不具之人
    ④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⑤志乎道义,则每进而上
    ⑥人之所以孳孳终其身不已者,志在故耳
    A.④⑤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认为人在决定志向的时候要慎重,人的志向决定了人可以成为怎样的人,志向既是社会治乱的源头,又是人们忧乐的根本。
    B.舜一类的人志在道义,跖一类的人志在货利;若达成目标后再想改变志向已不可能,所以像跖一类的人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
    C.作者行文先简论“志”的重要性,再列举人的差异性表现及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志”的作用,进而分析差异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构严谨。
    D.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志”“习”“异”三者关系说得明白、深刻;引用孔孟论志之言,增强了论证力度并增添了说理文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志也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
    ②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
    ③岂跖之聪明材力不舜若欤?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对“志”“习”“异”三者关系是怎样阐述的?(用原文回答)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
    初,刘裕尝为刘牢之参军,与无忌素相亲结,因密共图桓玄。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也。甚惧。曰:“刘裕勇冠,当今无敌。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其见惮如此。无无忌等次桑落洲,玄部龙骧将军何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旌旗甚盛,无忌曰:“贼帅必不居居此,欲诈我耳。宜亟攻之。”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以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战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无忌之众亦谓为然。 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无忌进据巴陵。玄从兄谦、从子振乘间陷江陵,无忌道规进攻谦于马头,攻桓蔚于龙泉,皆破之,进军破江陵。无忌侍卫安帝还京师,以兴复之功,封安成郡开国公,三千户,加散骑侍郎,进镇南将军。
    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以舟师距之。 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而薄王山侧。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江陵,众遂奔败,无忌尚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至,乃躬执以督战。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
    (节选自《晋书•何无忌传》)
    【注】桓玄、卢循都是晋朝叛将。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
    B.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
    C.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
    D.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三军”,是军队的统称。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秦汉以后,为左、中、右三军。
    B.古人常用敲击打击乐器发出声响来召集、提醒或报时。文中“一鼓“指的是一更,也就是黄昏人夜之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至21点。
    C.旧时君主常把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及大臣、诸侯。“食邑”,就是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D.“节”也叫符节,有好多种类,常指皇帝派出的钦使所持有的信物和标志。当年苏武羁留匈奴,始终拿着符节来激励自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叛将桓玄听说何无忌与刘裕共同起兵征讨他,非常害怕。因为他忌惮刘裕的勇猛无敌及何无忌如同其舅的军事才能。
    B.何无忌胆大心细,与何澹之交战时,敏锐地判断出何渝之不在指挥船上。于是率军乘势追击,活捉何澹之,取得大胜。
    C.何无忌驻军巴陵后,叛将桓玄的堂兄和侄子率军趁机占领了江陵。无忌和道规挥师进兵,先后剿灭各路叛军。
    D.突然而至的猛烈西风,帮助贼寇的大船快速逼近了无忌的小船,敌众我寡,无忌毫无惧色,奋勇督战,最后壮烈殉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
    ②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而薄于山侧。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寻拜吴王晏郎中令。晏于西园大营第室,云上书曰:“臣窃见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臣以凡才,特蒙拔擢,亦思竭忠效节以报所受之施,是以不虑犯迕,敢陈所怀。如愚臣言有可采,乞垂三省。”
    入为尚书郎、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 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云弟耽为平东祭酒,亦有清誉,与云同遇害。大将军参军孙惠与淮南内史朱诞书曰:“不意三陆相携暗朝,一旦湮灭,道业沦丧,痛酷之深,荼毒难言。国丧俊望,悲岂一人!”其为州里所痛悼如此。后东海王越讨颖,天下,亦以机、云兄弟枉害罪状颖云。
    (节选自《晋书•陆云传》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①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A.①虽 ②其 ③而
    B.①虽 ②之 ③以
    C.①因 ②其 ③以
    D.①因 ②之 ③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公府掾”官名,即公府掾史属,“三公府下属诸曹职吏统称。文中的“公府掾”是指陆云不久之后以公府掾的身份当太子舍人。
    B.“黄门”原是官署名,汉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文中的“黄门”是指宦官,东汉时给事内廷的黄门令等职务皆由宦官充任。
    C.“使持节”是魏晋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中国古代的信物。文中的“使持节”应是和大都督、前锋将军并列的官职。
    D.“移檄”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文中用作动词,指发布公文进行声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陆云天资聪慧,少有才名。他六岁能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如陆机,但立论超过哥哥,时人称他们为“双陆”。吴国尚书闵鸿也认为他是奇才。
    B.陆云长于吏治,文武双全。补任县令时,他巧断杀人疑案,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张昌作乱时,他担任大都督率军前去征讨,后遇事停下来了。
    C.陆云品格清正,不畏权贵。黄门官孟玖想让自己的父亲做邯郸县令,让左长史卢志等人一并到县中任职,陆云坚决不同意,孟玖对他十分怨恨。
    D.陆云蒙冤而死,天下痛惜。在孟玖的谗言蛊惑下,陆云无辜被杀,他的门生和旧吏将他安葬并且四时祭祀。后来司马越讨伐司马颖时,也为他抱不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②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遘,字得圣,寘子。咸通中,擢进士第,辟节度府。入朝,拜右拾遗。与韦保衡,而遘姿宇秀伟,气孤峻。保衡才下,诸儒靳薄之,不甚齿,独呼遘太尉,保衡憾焉。于是保衡已为相,摭遘罪,由起居舍人斥播州司马。道三峡,方迫畏不瞑,若有人谓曰:“公无恐,予为公呵御。”遘怳悟。 俄谒白帝祠,见帝貌类向所睹,异之。未几,保衡死,召为礼部员外郎。始,王铎主贡举而得遘,及是,与铎并位。铎年老,尝入对踣殿中,遘掖起之。帝喜曰:“遘善事长,大臣和,予之幸也!”遘曰:“不止以长,乃铎门生。”帝笑曰:“铎选士,朕选宰相,卿无负我!”遘谢。遘负大节,以王佐自任。既当国,风采峭整,天子器之。时藩镇多兴于盗贼,横放莫能制,权纲濯弛。支详在徐州,引散骑常侍李损子凝吉为佐,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田令孜受溥金,劾损,付御史狱。遘即时叩延英争曰:“ 凝吉以冤就屠,已不可言,损与子音问不接且数期,安得谓同谋哉?溥恃功坏天子法,请案近臣,卑侮王室,有之萌。今损可无罪诛,祸且及臣辈。”帝寤,止免官。当此时,令孜持禁军,权宠可炙,公卿无不附顺,唯遘未尝少下。诸节度共劾令孜生事,离间大臣。遘素恶之,与裴澈计,共召朱玫于邡。玫起邠兵五千奉迎,与沙陀等连和。令孜迫帝幸陈仓,夜出,百官不及从。玫怒令孜,并望帝不谅其心。玫曰:“我择一王为帝,违者斩。”乃立嗣襄王煜,而召遘作册,遘苦辞,玫更委郑昌图,滋恨遘。及还长安,使昌图相煜,罢遘为。移疾不出。帝还宫,宰相孔纬与遘雅隙,乃劾尝为伪臣,即赐死其所。遘见柄任凡五期,行完而材,逢世多故,召愎臣以济乱,身污伪署,不得其死,人为哀之。
    (节选自《新唐书•萧遘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
    B.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
    C.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
    D.会牙将时溥逐详/而取节度溥为饔干所毒/不死/或谗凝吉为详报仇者/溥怒杀之/损时在朝/溥即上/言损连谋/请并诛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联第,科举考试中数人同时及第;也指在各级考试中接连及第。文中取前义。
    B.顿首,磕头,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顿”是“稍停”的意思。
    C.无将,原指勿存叛逆篡弑之心,后多反其意而用之,谓心存谋逆为“无将”。
    D.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统称为“三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萧遘清秀英俊,才高遭妒。韦保衡才能低下,诸儒生鄙视他,却呼萧遘为“太尉”,保衡为相,找出萧遘罪过将其贬斥。
    B.萧遘以礼待人,善事长者。萧遘和王铎并为宰相,王铎年老,上朝入对时跌倒在殿中,萧遘将他扶起,深得皇帝赞许。
    C.萧遘坚持大节,仗义执言。在李损儿子被杀李损又被弹劾的情况下,萧遘挺身而出,向皇帝求情,最后李损仅被免官。
    D.萧遘身陷伪署,晚节不保。萧遘为遏制田令孜征召朱玫,朱玫擅立新君建伪朝,倚重萧遘,萧遘虽称病不出,终未划清界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谒白帝祠,见帝貌类向所睹,异之。
    ②凝吉以冤就屠,已不可言,损与子音问不接且数期,安得谓同谋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路铎,字宣叔。明昌三年,上书言事,召见便殿,迁右拾遗。明年,卢沟河决,铎请自玄同口以下、丁村以上无修旧堤,纵使分流,以杀减水势。诏工部尚书胥持国与铎同检视。章宗将幸景明宫,是岁民饥,不可行。御史中丞董师中上书谏,铎与左补阙许安仁继之,赐对御阁。诏尚书省曰:“ 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乃罢行。尚书左丞完颜守贞每论政事,守正不移,与同列不合,罢知东平府事,台谏因而挤之。铎上书论守贞贤,可复用,召对于崇政殿。五年,复谏幸景明宫,语多激切,章宗不能堪,遣召凡谏北幸者诣尚书省,诏曰:“卿等谏北幸甚善,但其间颇失君臣之体耳。”是岁,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上优容之,谓铎曰:“汝言诸王皆有觊心,游其门者不无横议,是何言也?但朕不罪谏官耳。”顷之,改。自完颜守贞再入相,以政事为己任,胥持国方幸,尤忌守贞,并忌铎辈。铎辈虽尝为守贞论辨而不相附。铎论边防,守贞以为掇拾唐人余论,皆不行。及守贞持镐王永中事久不决,铎等亦上言切谏,并指以为党。上乃出守贞知济南府,凡曾荐守贞者皆黜降。 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顷之,主奏事。铎述十二训以教民。诏曰:“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迁陕西按察副使。泰和六年,除孟州防御使。贞祐初,城破,投沁水死。铎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为文尚奇,诗篇温润精致,号《虚舟居士集》云。
    (节选自《金史•完颜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B.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C.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D.郝忠愈狱起/事密/谏官不能察/其详议者颇谓事涉镐王永中/思有以宽解上意/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封事/铎继之尤/切直/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便殿,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常为皇帝休息宴饮之处。“便”,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
    B.近侍,接近并随侍皇帝左右的人,职位不高,权利不一定很大,但有时对帝王影响很大。
    C.补阙,官名,唐朝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D.路,宋朝行政区名称;宋朝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路、州、郡、县四级制,路直辖于中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路铎爱护同僚,敢说真话。尚书左丞完颜守贞讨论政事时坚持己见,造成与同事不合,被贬谪主持东平府事务,台谏因此排挤他。路铎上书评论完颜守贞十分贤能,可以重用。
    B.路铎恪尽职守,劝谏皇帝。路铎担任右拾遗时,两次谏止章宗巡幸景明宫,特别是第二次,言辞激烈,章宗不能忍受,下诏说你们的规劝很好,言辞有点儿不顾君臣名分。
    C.路铎坚守自我,痛恨结党。路铎因为没有依附完颜守贞,所以他的有关边防的意见被完颜守贞认为是唐朝的经验没有施行,后来路铎也恳切规劝过完颜守贞不要结党营私。
    D.路铎教化民众,皇帝称赞。路铎在主管上奏事务时,上奏表述了十二条准则用来教导百姓,皇帝认为路铎的十二条准则都劝人为善,要遍告各州郡,让人们知道路铎上奏的准则。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言民间多阙食,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其忍自奉以重困民哉!
    ②杨伯通引用乡人,铎劾奏,诏责铎言事轻率,慰谕伯通治事如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泗水守监,于是周昌、风吹雨打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羽。封周昌为汾阴侯。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曰:“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居顷之,赵尧侍高祖。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 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①期期:口吃结巴貌。②赵尧:当时担任符玺御史。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B.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C.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D.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指直系亲属,文中的“从”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从”的意思相同。
    B.职志,是秦、汉军队中掌管旗帜的官员。职,意为“掌管”;志,意思是“旗帜”。
    C.陛下,帝王卫士在皇宫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陛,指台阶。
    D.跪,古人两膝着地,臀部落在小腿上,稍欠身子即为跪。跪谢,即跪着感谢对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周昌征战有功,历任多种官职。他随着高祖入关破秦,曾经跟随高祖打败了项籍,先后被高祖封为卒史、职志、中尉、御史大夫以及赵王相国等官职。
    B.周昌性情耿直,尤为高祖畏惧。高祖曾让周昌评价自己是个怎样的君主,周昌直说高祖就像夏桀、商纣一样的君王,高祖虽然笑了,但特别畏惧周昌。
    C.周昌极力劝谏,反对另立太子。高祖想废除太子另立戚姬之子,周昌在朝廷劝谏时态度强硬;皇上问他理由,周昌愤怒地说,这样做不行,臣不奉诏。
    D.周昌一片忠心,设法欲保赵王。吕后曾多次派使臣去召见赵王,周昌坚决不送赵王回京,为此遭到吕后贵骂:赵王饮药而死之后,周昌托病不见吕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②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渊明传
    袁宗道
    口于味,四肢于安逸,性也。然山泽静,不厌脱粟;而啖肥甘者,必冒寒出入,暑拜起之劳人也。何口体二性相妨如此乎? 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渊明夷犹柳下,高卧窗前,身逸矣;瓶无储粟,三旬九食,其如口何哉?今考其终始,一为州,再参建威军,三令彭泽,与世人奔走禄仕,以餍馋吻者耳。观其自荐之辞曰:“聊欲弦歌,为三径资。”及得公田,亟命种秫,求一醉。由此观之,渊明岂以藜藿为清,恶肉食而逃之哉?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虽欲不归而贫,贫而饿,不可得也。檃括《归去来辞》为《哨遍》,首句云:“为口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相累。”可谓亲切矣。譬如好色之人,不幸禀受清羸,一纵辄死,欲无独眠,亦不可得,盖命之急于色也。
    渊明而归,尚可执杖耘丘,持钵乞食,不至有性命之忧。而长为县令,则韩退之所谓“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未有不丧身失命者也。然则渊明者但可谓之审缓急,识重轻,见事透彻,去就瞥脱者耳。若、魏鹤山诸公所称,殊过当。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时而驾,识与才可也。若如萧、魏诸公所云,不过恶嚣就静,厌华乐淡之士耳。 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注】①弦歌,指出任县令。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③檃括,就原有的文章剪裁改写。④瞥脱,爽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
    A.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B.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C.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D.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祭酒,古代学官名,最早出现于汉代,是国子监的主管官。
    B.萧统,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后未及即位就英年早逝。他主持编撰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C.子瞻,是苏辙的字,他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解印,即解下印绶。印,借指官爵。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口腹享受,四体安逸是人之常情,作者认为这两者常常互相干扰妨碍,很难两全。
    B.陶渊明能写出“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正是因为他有作者所十分推崇的才识。
    C.在人们心目中陶渊明的形象历来是很飘逸的,作者觉得这是过誉,于是重加评说。
    D.该文是一篇否定历史定论、自出心裁的杂说类文章,多引古人论述佐证自己观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
    ②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阅读文章第二段,作者认为萧、魏诸公分析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自己分析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