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147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邝埜,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也京钞法(注)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巨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

    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坠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行在,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成化初,谨忠肃。

    (节选自《明史·邝埜传》)

    (注)钞法:纸币制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B.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C.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D.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按规定辞官为父母守制。

    B.田税,指田地的赋税。最早的田税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当时以征收实物为主。

    C.百户,官名。金初设置,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而千户又隶属于万户,不可世袭。

    D.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邝埜处事宽和,能为百姓着想。他监造北京城时,服劳役的人中那些生病的大多保住了性命;任应天府尹时,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B.邝埜晓畅军事,很有战略眼光。瓦剌也先势力强大,邝埜建议朝廷做好防备,免除驻守京城士兵的劳役以备及时调用,可惜朝廷没能采用。

    C.邝埜忠心耿耿,心系社稷安危。邝埜以死相谏力阻皇帝亲征,触怒宦官王振,被迫追随皇帝大营出行,最后被处死,时年六十五岁。

    D.邝埜廉洁正直,深受父亲影响。父亲教子甚严,邝埜在陕西做官时因思念父亲,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

    (2)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哀伟朋赋》序

    (明)汤显祖

    昔人友朋之义,取诸同心。梦簧者得贤友,绝琴者伤知音,其致然矣。予年未弱冠,有友二人:钟陵饶伯宗仑,临川周无怀宗镐,皆奇士也。仑长不尽九尺,瘠而青,瞻视行步有异。镐长不尽三尺,髯甚口。当予谭说有致,仑笑龂然,镐笑轩然。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

    仑父废莪公于丰城李大司马遂,镐于钟陵张大司马臬、南昌刘都督显,皆中表。少长其家,故习谭帝王大略,所喜皆大臣将相筹策占候之事。而仑复晓夜诵书,常与予映雪月,交书而尽,已。同卧处三岁余,前后别去。至同赴南宫,试都下,卧未尝有异衾枕,履袜先起者即是,不知其谁也。仑同举进士,出理顺德,有洁清公忠之名。三察并关将吏,凡却万金。征试御史,病,告卒于临清,汰舟于姑孰。予在南祠,望江濆而哭之,曰:“伤哉伯宗!君亲友之望未,而遽尔乎!”

    镐久为诸生,文字不伦,落去。益学骑射兵法,年四十,走长安,以策陈御史大夫炌,不受。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苦饥,则学辟谷,然不可久。时来就予食。予为收教其子仲儿。壮慧而死,益自伤,慨然有长游不返之志。或止之,则曰:“重华、祖龙皆客死,何必我!”既而谓予曰:“我数梦之帝所,终当仙去,公不甚信我。我所有异书兵诀,长以与仑。”后仑死,而镐书散乱尽。所与卧起信宿,掀髯长叹者,又独予一人而已。

    辛卯秋,裁六十,来送予岭南,握手而唏曰:“伯宗与予,独一子,皆不好读父书,无能言其父者,即从此长别。子能忘言于故友乎?”予怅然止之,曰:“勉饭自怡,长生固人所为也。”去大梅之南,夜梦镐来告别,指伯宗之旧馆曰:“镐如是矣。”予惊而晤,曰:“有是耶!”起而发烛踟伫,为赋而哀之。

    (选自《汤显祖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瞻视行步有异                    瞻视:左顾右盼。

    B.君亲友之望未                  塞:阻断。

    C.以策陈御史大夫炌              干:谋求,求取。

    D.止之                        讽:委婉劝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甚口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交书而尽,已                  度我至军中,公

    C.文字不伦                      勇气闻于诸侯

    D.如是矣                      吾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家庭环境影响,饶仑经常谈论帝王之术,也喜欢读书,经常跟我换书而读。在京城参加考试时,饶仑跟我同住一处,要好到不分彼此,只可惜因病早逝。

    B.周宗镐是奇士,却因所写文章不合官方正统价值观,长期沦于诸生。后来,他奔赴长安,想用策略向京城权贵谋求职位,却一一碰壁,于是更加落魄了。

    C.我去大梅之南时,周宗镐来送行,他希望我能好好地评说一下他与饶仑的一生,并指着饶仑的旧居,预感到自己离大去之日也不远了,我只能竭力安慰。

    D.本文简要地记叙了饶仑和周宗镐的生平遭遇,以及我与他们的交往情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两位知交或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或终生不遇的遗憾与感伤。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镐发愤恚懑归而病目几瞑贫甚发尝所受异人书作黄金不就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嵯峨蹒跚而行乎道中,旁无人也。

    (2)说谭大司马纶,纶阴用其策而阳弃其身。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大 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 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 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鼻,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 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 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史 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 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①也;刑不上大夫,议贵②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 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 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

    (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注]①议亲: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②议贵: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 减免刑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B.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C.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D.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

    C.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D.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 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 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

    B.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 众人都害怕而心服。

    C.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符合皇帝的意旨, 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

    D.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 认为不应该处死萧龄之, 得到皇帝认同, 萧龄之得以免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

    (2)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5唐临为什么认为不能处死萧龄之?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茸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项脊轩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中始篱        为:扎上

    B.二世            乳:喂养

    C.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上

    D.或凭几学        书:写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往往 B.母立于兹 C.呱呱 D.余扃牖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轩中怀旧,写了三件可悲的事,从在客观的记述中寄寓感叹,到含蓄而有节制的“泣",到失去控制的“长号”,感情表达逐层递增,极富层次。

    B.选文第二段写作者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这里稍加点染,不仅淡化了第一段的悲情,也表现出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情。

    C.作者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通过生动的细节,用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朴素的真情实感。

    D.选文最后一段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堪称精彩之笔。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虛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              殊:特殊

    B.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长

    C.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D.固知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感慨系 B.不知老将至

    C.犹不能不以兴怀 D.不能喻于怀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第一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B.节选第二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表明作者的看法,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C.节选部分在句法上骈句与散句结合,而以骈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具有一种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

    D.节选部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东晋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修养,从而激发我们去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 B.项王在鸿门下    军:军队

    C.沛公则车骑     置:留下,弃置 D.张良入,曰       谢:谢罪

    2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我为鱼肉,何辞为 B.公为我献之

    C.使子婴为相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待两军驻地及彼此距离,与刘邦“道芷阳间行”相呼应。

    B.“拔剑撞而破之”等细节描写,表现范增鲁莽、暴躁的性格。

    C.人物语言贴合各自身份,寥寥数语就凸显他们鲜明的个性。

    D.从“沛公已出”到“立诛杀曹无伤”,环环相扣,叙事分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 -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安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之矣     系:附着,随着

    B.之所欣       向:过去

    C.于尽       期:注定

    D.不能之于怀   喻:说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老将至      及其所既倦

    B.当其欣所遇      不能喻之怀

    C.犹不能不之兴怀   不赂者赂者丧

    D.录其述           以兴怀,其致一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描写、议论为主,讨论“生死”的人生问题,表现了作者的伤痛之感。

    B.对于当时流行的“一死生”和“齐彭殇”的思想,王羲之持批判态度。

    C.选文是诗集序的一部分,情感由“痛”转“悲”,脉络清楚,富有哲理思辨色彩。

    D.文章总体情感并非一味消沉,特别是在玄谈成风的东晋,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难能可贵。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涉务

    (南北朝)颜之推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馀文义之士。多迁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於清高,盖护其短也。至於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枚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贲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日:“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貴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耕种之,休组之,对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几几涉手,而入仓廩,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傣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其识变从           宜:合适

    B.具美于六涂哉?     责:责备

    C.皆可鞭枚肃           督:督促

    D.父子不能相           存:问候

    2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君子处世                师道不传也久矣

    B.令仆已下尚书郎          窃大王不取也

    C.坐死仓猝                  求人可使报秦

    D.故名为马乎                大王来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开篇谈及士君子不能光高谈阔论,然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再从反面历举“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当时的士大夫只懂文义,不熟习工作。

    B.作者叙述了要专心致力于事务,提出了士大夫处世要有益于社会的观点主张,抛弃清高,求真务实。

    C.梁朝的士大夫认为周弘正骑马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就弹劾周弘正,后来只要骑马就会遭到弹劾,社会风气也得到了纠正。

    D.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士大夫只有下地种田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2)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士,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囧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人墓碑记》)

    1下列向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而能不其志者   易:改变 B.五人之死           视:看看

    C.非常之谋难于猝     发:发动 D.安能豪杰之流       屈:使....屈身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A.四海之大 B.亦以明死生之大

    C.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D.佯狂不知所之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一个“嗟乎”感叹词,引起深重的感叹,引出了后面的抒情、议论。

    B.选文运用多组对比,从不同角度深人批判缙绅、高爵显位的龌龊品行。

    C.文中多用反问句,质问有力,褒贬分明,表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

    D.末尾以尊敬的口吻交待几位贤士大夫的姓名,这也是“记”这种文体的体例形式。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言:“陛下求治太锐,综核太严。拙者局蹐(注)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臣同官还朝十日,旁措一词,遂蒙谴谪。不可稍加薄罚,示优容之度乎?此上下宜洽也。”然帝终不能尽听。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贼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携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所属郡灾伤,国维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十四年夏,颍州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时周廷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常亦纳之。寻叙颍州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锦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国维乃乞省亲归。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其监国,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骇其十大罪,乃不敢入。逾月,南都覆,鲁王不数日出降,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国维遂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注)局蹐:小心谨慎。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B.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C.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D.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县,一种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宋常派遣京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B.巡抚在文中指的是一种官职名,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专职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因“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省亲是一种回家乡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归省”也指这一礼俗。

    D.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分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国维敢于直言进谏,他大胆弹勤罢免了魏忠贤的党羽,之后又指出皇帝在考核官吏方面存在的弊病,但皇帝最终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B.张国维心系百姓,当他管辖的郡遭遇灾害时,张国维立即替老百姓向朝廷请命,主持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做出了政绩。

    C.张国维忠于职守,大盗李青山在水路上胡作非为、大肆焚掠,张国维联合军队将其部击溃,并把他交给朝廷处置。

    D.张国维忠贞不屈,清兵入京后,他朝见鲁主并监理国家大事。当鲁王出降、各路军队溃败后,张国维自知势不可支,宁死不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2)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