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適而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不得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適,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与坐                 乃其匕首提秦王

    B.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为大王不取也

    C.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       秦兵旦暮渡易水

    D.承太子                 道芷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不甚子楚             既封郑

    B.吾能子之门             其人居未来

    C.举立以为適而之         越国以

    D.不得为適               吏民

    3下列句子中,与“子又居中,不甚见幸”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燕王拜送于庭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充,璀,少依舅家。李元为河阳节度使,署牙将。元改昭义,又从之。元尝谓宾佐曰:“充后当贵,诸君必善事之。”未几,兄韩弘领宣武,召主亲兵,元曰:“我知君旧矣,吾儿不才,无足累君者,二女方幼,以为托。”遂辞去。弘峻法,人人不自保。充谦慎无少懈,念弘在久,不入见天子,身又得士,不自安,因请入宿卫,弘许之,不即遣。 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斥军士虚名不如令者七百人。穆宗立,幽、镇、魏复乱,王承元以冀兵二千屯滑州,朝廷恐冀兵相誅为叛,而授充义成军节度使。会汴军逐李愿,以李蝎主留事。帝谓充素为汴士悦向,诏宣武,兼统义成兵讨撾。战郭桥,破之。会李质斩,遂入汴。初,陈许李光颜亦奉诏讨蠲,屯尉氏,意先得汴,欲俘掠以饵军。充闻其谋,驰至城下,汴人望见充,欢跃无复贰者。始,帝遣人问破贼期,充对:“汴,天下咽喉,臣颇习其人,然王师临之,一月可破。”方二旬即克。帝喜曰:“充料敌若神。”加检校司空。籍揭所胁为兵者三万,悉纵之。又责首乱者千余,斥出境, 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之。卒,年五十五,赠司徒,谥曰肃。充虽将家,性俭节,乘机决策无余悔,世推善将。李元没,充为嫁二女,周其家。自弘去汴,监军选军中敢士二千直,日秩酒肴,物力几屈,然不敢废。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旦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具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因悉罢之而后迎充。
    (节选自《新唐书韩充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B.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C.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D.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名,这里是曾用名的意思,即原来的名字,韩充原本叫作韩璀,后来改名叫韩充。
    B.镇是节度使的管辖之地,唐朝中后期称方镇,其兵称镇兵,镇将掌管戍守防御之事。
    C.节度,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文中意为节度使。
    D.阁下,这里指官署,它在古代也常用作敬词,与陛下、殿下、执事的称法来源类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韩充为人所重,受人之托。河阳节度使李元很看重韩充,委任他为牙将,并对幕宾佐吏说一定要好好对待他,韩充离开他时,李元把两个幼女托付给他。
    B.韩充很有见识,心向朝廷。韩充觉得兄长在军镇时间久了,应入朝见天子,于是他请求入朝在官禁中值宿,韩弘答应了他,但没有让他立刻离开。
    C.韩充平定叛乱,安抚地方。面对穆宗时幽、镇、魏等地的叛乱,朝廷授任韩充为节度使讨伐叛军,因为他一向受到汴军士兵的喜爱而很快使汴州被平定。
    D.韩充料敌如神,处事稳妥。皇上派人询问破贼期限,韩充回答一个月,果然二十天就击破叛军;韩充把那些受胁迫的人全部释放,只责罚为首作乱之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
    ②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 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 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刍”: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如现代汉语常用的刍秣、反刍等都是这个意思。
    C.“菽粟”:豆类作物的统称,泛指粮食。如“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
    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②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课文选段。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教之;于其也,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师道不传也久矣
    句读不知
    B.下圣人也亦远矣
    可怪也欤
    C.择师教之
    吾从师之
    D.于其身也,耻师焉
    官盛近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课文选段。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廷举,字献臣,其先嘉鱼人,祖戍梧州,遂家焉。
    正德初,历副使。发总镇中官潘忠二十罪。忠亦讦廷举他事,逮系诏狱。刘瑾矫诏,枷之十余日,几死。戍雁门,旋赦免。杨一清荐其才,擢江西右参政。败华林贼于连河。从陈金大破姚源贼。其党走裴源,复从俞谏破之。 贼首胡浩三既抚复叛,廷举往谕,为所执。居三月,尽得其要领,诱使携。及得还,浩三果杀其兄浩二,内乱。官兵乘之,遂擒浩三。与副使李梦阳不协,奏梦阳侵官,因乞休。不俟命竟去,坐停一岁俸。起广东右布政使,复佐陈金平府江贼。擢右副都御史,振湖广饥。已,复出湖南定诸夷疆地。宁王宸濠有逆谋,疏陈江西军政六事,为豫防计。
    嘉靖元年,廷举寻以灾异复自劾求罢,劝帝修德应天,因奏行其部兴革十二事。寻就改户部,迁右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长洲知县郭波以事挫织造中官张志聪。志聪伺波出,倒曳之车后。典史萧景腆操兵教场,急率兵救。百姓登屋,飞瓦击志聪。志聪逮波、景腆,廷举具白志聪贪黩状。帝乃降波五级,调景腆远方,志聪亦召还。
    三年,以“大礼”议未定,请如洪武中修《孝慈录》故事,令部、寺、台、省及天下督、抚各条所见,并询家居老臣,采而行之,汇为一书,以诏后世。时已定称本生考,廷举窥帝意不慊,故为此奏。给事中张原、刘祺交劾之,不报。寻改南京工部尚书,辞不拜,称疾乞休。帝慰留。已,复辞,且引白居易、张咏诗,语多诙谐,中复用呜呼字。帝怒,以廷举怨望无人臣礼,勒致仕。
    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负以如厕,一昼夜数十反。尝语人曰:“献臣生我。”廷举好薛瑄、胡居仁学,尊事陈献章。居湫隘,亡郭外田,有书万卷。及卒,总督姚镆庀其丧。中,追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吴廷举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B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C 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D廷举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其在太学时∕兄事罗萤∕萤病痢∕仆死∕自煮药饮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乞休,中国古代官员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
    B. 奏,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
    C.两京,分别为南京和京师即北京。明朝有一项独一无二的两京制度,两个都城各设一套中央机构,且多有相同之处,彼此独立,各不统署。
    D.隆庆是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本文中“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廷举直言不惧、正直不阿。正德初年,揭发潘忠二十条罪,在张志聪事件中亦直言进谏,使事件得到公正处理。
    B.廷举一生宦海沉浮、颇多坎坷。遭诬陷、陷敌营、赈灾情、进诤言,曾经三度乞休,但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
    C.廷举颇具卓识、行事有效。为拟定礼制,上书请求效仿洪武《孝慈录》旧例,让各级官员包括退居在家的老臣各陈己见,汇为一书,以诏后世。
    D.廷举清瘦朴实、仁义厚道。在太学时,待罗如兄长,罗病时更是侍奉汤药、不辞劳苦,日夜照料。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首胡浩三既抚复叛,廷举往谕,为所执。居三月,尽得其要领,诱使携。
    ②寻以灾异复自劾求罢,劝帝修德应天,因奏行其部兴革十二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窈窕之章
    幽壑之潜蛟
    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
    望武昌
    ⑥顺流而
    鱼虾而麋鹿
    ⑧不知东方之既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与《离骚》中的“灵修美人”寓意有相同之处。
    B.“子”意义丰富,既指“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爵位,又是古代对成年男子或对时方的尊称。
    C.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
    D.蜉蝣,一种水生植物,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中的第二段重在抒情,第三段重在说理。先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而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甲文节选自《赤壁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文章以文为赋,意象连贯,结构严谨。作者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使文章的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完美统一。
    C.乙文前三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有了良朋益友、佳肴美酒,再游赤壁顺理成章,不多的几行文字,让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被贬期间,虽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字字秋色,宁静清幽;而《后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句句冬景,清冷深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除郎中。后遭母,弃官行丧。服阙,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 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 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B.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C.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D.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廉”是汉代开始的察举制中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忧,指父母的丧事,母忧即母亲去世,又称“内忧”“内艰”;父亲去世,又称“外忧”“外艰”。
    C.太守,是我国古代对郡守的尊称,是郡的最高长官,掌管着地方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
    D.元年,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了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为元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______
    A.陈蕃任职乐安,曾为周璆置榻。他因太尉李固的荐举,升为乐安太守;他尊重周璆,特意为周璆置张床,周璆离开就把床悬挂起来。
    B.陈蕃为人正直,仕途经历坎坷。他触怒大将军梁冀,被降为修武令,反对派兵讨伐山贼,被外调到豫章;上书救李云,被免职归家。
    C.陈蕃敢于担当,维持国家稳定。桓帝去世,各尚书害怕触怒权臣,都称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各尚书后都去朝廷办公。
    D.陈蕃为国理政,痛恨宦官乱政。他和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共同参与理政;宦官乱政,他决心消灭宦官,却因事泄发生变乱而被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
    ②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陈蕃“终取灭亡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之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句为课外,见文中画线的句子;②③④句为课内)

    ①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彼且奚适也?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