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当我们回眸五千年历史,常常为一个又一个的文化单元,以及诸多生命个体的文化创造而感动。中华文化的瑰宝如同镶嵌在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珍珠,形成灿若星河的景象。这些能够持续发亮的珍珠,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过挤压、碰撞,从内心深处压榨、提取出来的 干货。司马迁说,西伯被囚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于困境才修订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方创 作出《离骚》,左丘明失眀才成就了《国语》,而孙膑被膑刑方撰修成《孙膑兵法》。冋样,他自己 也是因为受到慘绝人寰的宫刑,才愤而创作出照耀千古的皇皇大著《史记》。这些中华文明的 珍珠,无不与生命个体的痛切体验有关,包括诗人社甫,包括剧作家汤显祖,包括小说家曾雪 芹,无不与身世家世的兴衰颓败有关。难道文明成果的产生,非要其创造者付出惨痛的生命代 价才能为之? 从人类历史长河看,从中华文明的演进史看,这个倾向是十分明显的。
随着文明进程的改变,人类必然还将诞生更加伟大的灵魂,还会孕育出更加闪亮的珍珠,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问题是,生命塔尖上的人物毕竟是少之又少的,我们常态的文 化建设如宝塔底座一样,要有远远宽博于塔尖的体量,才能保证塔尖的高度。这个宽博体量不 是泥沙俱下的胡乱扎堆,不是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泡沫,不是技术翻新的花里胡哨,也不是金钱 堆砌的空壳鲜亮,而是紧抠着大地的生命匍匐、根须深厚的脐带相连,是可以赖以负重的基石 底座,是能够引体向上的坚实骨骼。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生长出优质的文化果实,从而做出这个时代应有的贡献。如果这个时代的文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受虚浮肿胀、技术 至上、娱乐至死、乱炒剩饭、政绩工程、唯洋是从等乱象搅扰,那么,这个时代对民族文化的历史 贡献就是堪忧的。
文化建设有特殊性,需要尊重其自身的生长规律。最基本的是要让它的内在精神挺拔张 扬起来,这与建设一座物理楼体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首先必须让它有安全矗立的能力。文化 楼体很多是无形的,但在人的心灵上却是有形的,把这座楼盖垮了、盖倒了,其破坏性会比一座 实体建筑的倒塌更加久远。因此,文化建设不是虚幻的,不是可以随意捏圆捏方捏扁的,它需 要更加科学、精细的建设蓝图与施工耐心,因为它是更加真切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 生命活性建设。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陈彦,有改动)
(1)第一段中加点的“这个倾向”,在文中是指 ( )
A.中华文明的演进史灿若星河,镶嵌着许多文化瑰宝。
B.个体的文化创造要经历生命挤压碰撞等痛切体验。
C.杜甫等人的创作是源于其身世家世的兴衰颓败。
D.文明成果的产生需要创造者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 )
A.我们常常为拥有众多文化瑰宝的五千年历史所感动。
B.有了可以赖以负重的基石底座,才可能生长出优质的文化果实。
C.乱象搅扰会导致这个时代无法对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D.因为文化建设不是虚幻的,所以文化楼体倒塌的破坏性更久远。
(3)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 ( )
A.作者善于运用举例论证,如用司马迁等人的事例佐证观点。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采用引用论证,让文章颇有说服力。
C.用“宝塔底座”进行比喻论证,使关于常态文化建设的论述更为形象。
D.就底座的“宽博体量”作正反对比论证,鲜明的对比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