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与同县江忠源友。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 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十年,擢广西巡抚。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倏兵倏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于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于前案,或更甚于前案,其有害于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于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 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于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B.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C.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D.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拔贡“,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B.“咸丰“,是当时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番“,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如:番西是指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类。古代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这叫做官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长佑富有谋略,屡建战功。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他多次跟随江忠源作战,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到云南就任云贵总督之后,边境少数民族杀了英国人马加理,刘长佑认为应该等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后,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处理。
    C.刘长佑为政一方,善于治理。在广西匪情猖獗时,整顿吏治,强大军队,解决了军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剿匪成果。
    D.刘长佑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法国军队窥视越南东京时,他就上疏说:“与其在失去越南边境后,再作守边考虑,不如趁法国军队才开始行动,就做好消除边境争端的谋划。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
    ②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力辞,不允,乃拜命。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日:“汝非朕所耀状元乎?”时。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日:“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迭构贤,帝感之,日:“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日:“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痰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 疏言:“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苹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B.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C.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D.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继母忧,文中是指遭遇继母的丧事,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丁内艰”。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做官。也指进士及第授予官职。
    C.顿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即举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光禄寺,是和“大理寺”等并列的五寺,主要掌管祭祀、朝会、宴席酒醴之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彭时刚正不阿。他并没有因为皇上信任李贤而阿谀奉承,反而与他直言争辩,有时甚至变了脸色。
    B.彭时唯才是用。在选拔官吏时,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C.彭时心系百姓。京城附近、山东、河南遭遇旱灾,京城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平价卖粮。
    D.彭时持正修身。他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②或传其语,时矍然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曾祖檐,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奇文瑰句,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父居仁,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亦绝出于四方。至长孺,其学益大振。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 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 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群妪聚浮屠庵,诵佛书为禳祈,一妪失其衣,适长孺出乡,妪讼之。长孺以牟麦置群妪合掌中,命绕佛诵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作集神状,且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数周,麦当芽。”一妪屡开掌视,长孺指缚之,还所窃衣。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长孺初师青田佘学古,学古师王梦松,梦松亦青田人,传龙泉叶味道之学,味道则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访求其旨趣。其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孟子自许,唯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慕之,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为辞章有精魄金舂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终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七卷》,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B.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C.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D.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某影视作品中屈原自称“灵均”,这是极不妥当的。
    B.修撰,古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浮屠,亦作浮图,皆为佛陀之异译。后来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称“佛”。文中的“浮屠庵”即尼姑庵。
    D.乡闱,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亦代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会试、乡试、殿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胡长孺出身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从曾祖到胡长孺这一代,世代为官,且都因文章出众而闻名,胡长孺的文章更是被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宝物。
    B.胡长孺为官刚直不阿,敢于碰硬。显贵程文海,气焰炽盛,他家即使犯法,也无人敢责问。他修建外门,侵占了官道,长孺就命令他拆除掉。
    C.胡长孺断案足智多谋,善用妙计。他巧设妙计,帮无辜被打的农民找到犯事者,并责令其赔偿;又假扮神灵,帮老妪找回了丢失的衣服。
    D.胡长孺学术思想渊源纯正,勇担传承之责。长孺之学,渊源于朱学。他感慨自己就像孟子,又担心儒学失传,常讲解经义,诲人不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
    ②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