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2861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下列句子表达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
    A.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晴的季节。 B.欧阳文忠从小就重视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 C.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D.能够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所在。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___。
    ①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②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③缕缕白色的炊烟
    ④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⑤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A.③⑤②①④ B.③④②①⑤ C.②③⑤①④ D.②①⑤③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赤壁赋》)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涂潦:泥水。③锸(chā):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B.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C.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D.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对节选自《赤壁赋》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既描写了当时的景象,又引出了话题。
    B.“客”想象了曹操当年的盛况,并以曹操自比。
    C.“而今安在哉”一句,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
    D.“客”通过人和自然的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明代花鸟画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C.“吴门四家”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D.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超越了诸多前代画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D.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标题点明了文章的论述对象,文章主要论述了明代花鸟画的发展。
    B.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章语言典雅,饶有韵味,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D.文章列举“吴门画派”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吴门画派的花岛画取得了极大突破。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心理思想的研究,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相关的记载。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她是个的人。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国庆”长假中,很多人都利用这个时间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批示。 C.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政府部门要正确处理文化、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政绩而违背市场规律,不顾艺术尊严。 D.中国许多城市正在建设的超大型街区项目,以修建住宅、写字楼、大型购物商场和高层建筑为主,这些巨型建筑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英国文化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雅思考生的写作考试成绩是全球最低的。
    ②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味和胃口,甚至导致他们怨恨读经典作品。
    ③阅读方面的偏差必然导致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
    ④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
    ⑤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动漫作品、恐怖小说等。
    A.②⑤①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③①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单于欲降武,使卫律治其事。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B.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C.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D.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
    B.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C.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D.单于开始时派卫律对苏武威逼利诱,后来把他关在大窖中不提供食物,苏武始终不屈服。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
    宗 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这在昆明是很少见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各样的宣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糊的纸张被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宽了。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仿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地赶来的。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讲义是江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前把黑板仔细地擦了一遍,一面哼着“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要自强——”
    打胜仗,打胜仗!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不含着烟斗上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随着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这是他的习惯,带了书来,摊一下就算是用过了。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先介绍了《国殇》在《九歌》中的地位,便逐句讲解。江昉讲话时,微阖双目,有时把烟斗在桌上磕一磕。讲完这两句,他问大家:“我说得够明白?”稍停了一下,又接下去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首身分离是古来一句常用的话,用具体的形象表示死。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屈原在《离骚》中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靠这点精神。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有的版本作‘子魂魄兮为鬼雄’,这样一来就差一些,还是‘魂魄毅兮为鬼雄好’,这个‘毅’字很重要。”
    江昉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他毫不觉得,只管讲述,同学们也视而不见。写完板书,他就捏着粉笔站着讲,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其他同学在议论滇西情况。敌人占领了我滇西土地,切断了滇缅公路,一切外援物资都靠空运。这条空运道路非常艰险,飞机在山谷中飞行,又有敌机拦截,坠落牺牲常有所闻。大家愤愤不已。有人说战场听起来太远了,应该走进去,每人都出一把力。
    嵋想到了“面目枯槁、衣衫褴褛”这几个字,好像有人这样形容屈原,他用生命的膏汁点燃丰富的思想,把自己烧尽。他的死如同琴弦的崩裂,如同夜空中耀眼的闪电,留下滚滚雷鸣,响彻古今。先生们也是这样,会不会?大概那也是值得的。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同学庄无因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要下雪了,知道么?”又下雪了,下的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走进图书馆,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在后面接着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不觉“哧”地一笑,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也许战场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大作为。我相信你就会为这世界增添很多,增添什么我不知道。”“莫非是数学定理?”嵋抬起眼睛又一笑,微向上翘的睫毛挂着几颗晶莹的水珠。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看着年轻的教员,只觉得他很像一个士兵。
    晚饭后父亲弗之才回来,他是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长,下午刚去送过一批参军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母亲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妻子的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火盆里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谁都有责任去打胜这场战争,难得有这些好青年。可是嵋究竟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叫人怎么放心。碧初坐起来,走到灯下缝东西。弗之说:“又缝什么?灯这么暗,不要缝了。”碧初叹息道:“你没看见嵋的手冻成什么样了?想缝一双棉手套,反正家里有旧布,总比买的便宜。”弗之默然半晌。碧初又缝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便说:“总有办法的,只要大家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现在,嵋又要走了。”弗之叹道:“这也是她的志气。”碧初不再说话,小小的银针在手里飞舞。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同学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注】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西征记》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将一代学子放在悠远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塑造,他们的精神深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小说中《国殇》《木兰辞》的诗句,起到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的作用。
    B.小说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江昉先生授课时的个人风采。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昉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入和洒脱不羁的性格。
    C.从庄无因与孟嵋的对话可以看出庄无因是一个只为自己前途着想的人,他认为战事和自己无关,这一形象的塑造衬托了孟嵋从军之心的坚决。
    D.对于女儿放下学业选择从军,孟嵋的父母起初虽感不舍,但最终都表示了支持,让读者感受在战争面前,人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决心。

    文中有多处关于雨雪的环境描写,请结合文章分析该描写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特点?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B.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C.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窥塞”“寇边”相对。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主要从事掌管典礼、撰述等工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赞同诛杀种谔、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报边疆安宁。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D.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甚至重兵压境,赵禼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善意慰问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②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夏国人怀疑梁乙埋并杀死了他,请简要分析梁乙埋为什么会被杀?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