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2375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______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押,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 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西域,这一称呼始于汉代,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供戍边。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哥哥一同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体周全。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延光年間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败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②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郎将。 元禧之谋乱也, 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祥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B.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C.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D.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不强壮,故称“弱冠”。
    B.车驾,一是指马驾的车,二是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世宗。
    C.周公,西周初期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其兄周文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待其长大后还政。
    D.中使,意为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中”与四方相对,意为中央、中心,由此引申特指内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于忠为人朴实,一向少言。文明太后执政时,刑法严峻,很多侍臣因为小的罪过便被治罪,而于忠凭着自己的朴实正直、少言终未犯过什么错。
    B.于忠思虑周全,料事如神。元禧谋反之际,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劝皇帝不必担心,最终果然如于忠所料,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C.于忠性情刚直,不畏权贵。他曾因过于耿直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说希望于忠早死,于忠毫不畏惧,有理有据地回应元详,说人有预定的命运,非人力可改。
    D.于忠忠心耿耿,深受器重。世宗曾因听信北海王的谗言,将于忠调出京城,不久就后悔了,又将他召回京城,委以重任,还将他比作自己的股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
    ②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渭,字文长,为诸生,声名藉甚。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节选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注】①永陵:此指明世宗朱厚熜。②曲蘖:酒曲,这里指酒。③石公:作者的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山阴:地名,今天的浙江绍兴,因会稽山而得名。古人将山北水南叫做阳,将山南水北叫做阴。我国许多地名也与此有关,如“江阴”“汉阳”“衡阳”等。
    B.有司:“司”即管理,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
    C.巾帼:本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发饰,后来引申女子的代称。现在称女子中的英雄为巾帼英雄。
    D.骚坛:诗坛,引申为文坛。伟大诗人屈原作《离骚》,后人因称诗人为骚人,诗坛为骚坛。此外,还有骚体、骚人、骚客、风骚之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徐文长政治上不得志,便纵情山水。他游历北方,以诗作记游抒怀,内容丰富,构思巧妙,气派不凡,见解卓越,章法谨严,有王者之气。
    B.徐文长为人狂傲不羁,因自己的文章不与时兴的格调吻合,竟然对当时那些所谓文坛盟主的人都加以斥责,致使自己的名声没有超出越地范围。
    C.徐文长才华横溢,诗文俱佳,一扫近世文坛芜杂污浊之气,却始终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是因为他未遇到英明的君主。
    D.本文结尾一段为议论,作者深深感慨传主传奇的一生,流露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纵观全文,文笔疏荡,形神兼备,实为传记中的名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②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吴楚反时,颍阴侯为将军,请灌孟为。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战常陷坚,逆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 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灌夫为人刚直,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
    灌夫有,过丞相。丞相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丞相许诺。灌夫俱语魏其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丞相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极欢而去。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注:仲孺,灌夫的字。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C.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D.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校尉: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战国末期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地位达到鼎盛,仅次于各将军。
    B.右:周、秦、汉时,官职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在己之右”即地位在自己之上,文中灌夫驾车迎丞相,会空出右边位置。
    C.服:丧服,依照生者与死者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丧服从最重的到最轻的一共有五等,叫作“五服”,此处指在服丧期内。
    D.平明:即平旦。天色计时法按照时间顺序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灌夫勇猛无畏,一心杀敌,不计个人安危,带领勇士冲入吴军,受伤后继续上阵。
    B.灌夫为人刚直,对权贵不但不予礼节,反而会凌辱他们,对贫贱之人却恭敬有加。
    C.灌夫重视朋友胜于遵守礼节,丞相邀他拜访魏其,他没有因自己情况特殊而拒绝。
    D.灌夫言行坦率,丞相爽约,灌夫去丞相府迎接,对丞相酒宴上的做派表示出不满。

    请简要概括文中魏其侯和丞相对彼此的态度。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②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迟顿不及事,数为椽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已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进既厌为小史,西至京师受经,积十余年,经学明习,以甲科为郎。河平中,方进转为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故事,司隶校尉位在司直下,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贱易上卿,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上遂贬勋为昌陵令。方进旬岁间免两司,朝廷由是惮之。上欲试以治民,徙方进为京兆尹,博击豪强,京师畏之。居官三岁,永始二年,丞相官缺,群臣多举方进,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身既富贵,而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饬,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初,定陵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重如此。为相九岁,灾年,上责,方进即日自杀。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赐异于他相故事。谥曰恭侯。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B.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C.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D.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春秋》之义/尊上公谓之宰/海内无不统焉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射策,汉代选士的一种以经术为内容的考试方法。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叫作“射”,射是投射之意。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除服,既指脱去丧服,不再守孝,也指祥祭之服,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乞身致仕、归养、视事、下车等都指的是官员请求退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翟方进年少隐忍坚强,后来学业有成。他为小史时屡次被人责骂侮辱,经人指点后去京师学习经书,积累学习十余年,考中了射策甲科,后官至丞相。
    B.翟方进性格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他刚当丞相司直时,因上奏弹劾司隶涓勋对上级傲慢无礼,不遵礼法,被贬为昌陵令。
    C.翟方进谨行孝道,自觉遵守国家制度。他身处富贵之中,侍奉后母也十分诚敬;认为自己身为丞相,不能逾越国家的制度。
    D.翟方进才能卓越不凡,深受皇帝敬重。他博学多才,兼通法令吏事,上奏进言多被皇帝采纳实施,死后皇帝多次亲自前往吊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
    ②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 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己,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并论副使沈应乾,游击李信、周冕罪。 帝为黜应乾,下信、冕狱,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佑督苏、杭织造,工部执奏,不从。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拱罢,起故官。旋以私议张居正逐拱非是,出为陕西使。再迁山东左布政使。被劾,降辽东苑马寺卿兼海道兵备,加山东按察使。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十九年春,成梁用参将郭梦徵策,使副将李宁袭板升于镇夷堡,获老弱二百八十余级。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杰具奏草,直言其故,要总督蹇达共奏。达匿其草,自为奏论功。巡按御史胡克俭驰疏劾宁,词连成梁,亦诋杰。兵部置宁罪不议。克俭大愤,尽发成梁、达,追数成梁前数年冒功状,及达置杰会稿功罪疏不奏。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真的生病称“抱疾”。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而“赠谥”是仅指古代帝王,依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相应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人受到律法的严惩。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不应该的;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
    ②帝为黜应乾,下信、冕狱,敕焘、随卿还籍听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大讷,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畲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 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遗母表改知永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籍祖父之势战?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B.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C.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D.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其中“除”,是任命的意思。“调”,是调动官职。“迁”是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谪。
    B.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篇末“赞曰”中的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是对文中人物总结性评价,不一定都表示费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大讷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赵大讷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②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

    概括本文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时魏郡召上计掾,;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自称草莽,辞切言至,遂见听许。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咸宁初,又诏曰:“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谧固辞笃疾。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笃终》。而竟不仕。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谧所著诗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B.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C.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D.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历代儒家研习之重要作品。儒家十三经之一。
    B.举孝廉,是古代一种由上向下选拔人才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疏,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皇甫谧有孝心,听教诲。他得到一些瓜果,就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对他游荡不好学痛心到流泪,他被感动激励,听从教诲转而勤学不倦。
    B.皇甫谧性淳朴,不附势。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梁柳做郡守将赴任,有人规劝他为梁柳设酒宴饯行,皇甫谧一如从前,不用酒肉,只用盐菜招待。
    C.皇甫谧淡利禄,终不仕。尽管官府多次征召他任职,他始终拒绝赴任。甚至皇上频下诏书敦逼不已,他也言辞恳切予以谢绝。他一生都未做官。
    D.皇甫谧乐写书,论著丰。皇甫谧年轻时就树立崇高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他著述甚丰,作品体裁多样,很多作品都受到世人的重视推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②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

    皇甫谧勤学苦读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写出两点即可。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景仁,庐州合淝人也。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于青州,师范乞兵于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 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留军不行,解鞍而寝,将将李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裕以死遇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及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怒,以兵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 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兵伐赵。行至魏州,言:“太阴,不利行师。”太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归,病+疽卒,赠太尉。
    (选自《新五代史》)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 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B.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 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C.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D.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祖,一般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末帝”也是庙号,指王朝最后一个皇帝。
    B.司天监,古代官名,掌管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负责管理、主持国家大型祭典等。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跪拜两次,表示郑重、恭敬,多用于正式场合。
    D.京师指首都。京,大也;师,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故以此称国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景仁不求威仪,作战勇猛强悍。他随从杨行密在淮南起兵,在军中不讲排场,两军对阵时冲锋在前,受到杨行密的赞赏。
    B.王景仁颇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救援王师范时,情况紧急,王景仁仍按兵不动、等梁军疲乏时才出兵作战,大败梁军。
    C.王景仁爱惜财物,因而招致祸端。杨渥继位后想讨回宣州原来的财物,王景仁吝惜,杨握大怒,发兵攻打他防守的宣州。
    D.王景仁归顺梁朝,多次立下战功。他尽心效忠梁朝,多次立下战功,即使违令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也未丢失官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
    ②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