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索额图,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索尼第二子。初授侍卫,自三等洊升一等。康熙七年,授吏部侍郎。八年五月,自请解任效力左右,复为一等侍卫。及鳌拜获罪,大学士班布尔善坐党诛,授索额图国史院大学士,兼佐领。九年,改保和殿大学士。十一年,世祖实录成,加。索额图权势日盛。会地震,左都御史魏象枢入对,陈索额图怙权贪纵状,请严谴。上曰:“修省当自朕始!”翌日,召索额图及诸大臣谕曰:“兹遘地震,朕反躬修省。尔等亦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 自任用后,诸臣家计颇皆饶裕,乃朋比徇私,益加贪黩。若事情发觉,国法具在,决不尔贷!”是时索额图、明珠同柄朝政,互植私党,贪侈倾朝右,故谕及之。上并书“节制谨度”榜赐焉。
    十九年八月,以病乞解任,上优旨奖其“勤敏练达,用兵以来,赞画机宜”,改命为内大臣。寻授议政大臣。先是索额图兄噶布拉,以册谥。推恩所生,封一等公;弟心裕,袭索尼初封一等伯;法保,袭索尼加封一等公。二十三年三月,以心裕等嬾惰骄纵,责索额图弗能教,夺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但任佐领,并夺法保一等公。二十五年,授领侍卫内大臣。二十九年,上以裕亲王福全为大将军,击噶尔丹,命索额图将盛京、吉林、科尔沁兵会於巴林,败噶尔丹於乌阑布通。以不穷追,镌四级。三十五年,从上亲征,率八旗前锋、察哈尔四旗及汉军绿旗兵前行,并命督火器营。大将军费扬古自西路抵图拉。上驻克鲁伦河,噶尔丹遁走。费扬古截击之於昭莫多,大败其众。三十六年,上还幸宁夏,命索额图督水驿,会噶尔丹死。叙功,复前所镌级。四十年九月,以老乞休,心裕代为领侍卫内大臣。
    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居月馀,皇太子疾愈,还京师。是岁,心裕以虐毙家人夺官。四十二年五月,上命执索额图,交拘禁。江潢以家有索额图私书,下论死。仍谕满洲人与偶有来往者,汉官与交结者,皆贷不问。寻索额图死于幽所。
    后数年,皇太子以狂疾废,上宣谕罪状,谓:“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报仇,令朕戒慎不宁。”并按诛索额图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他日,上谓廷臣曰:“ 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节选自《清史稿•索额图明珠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
    B.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
    C.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
    D.索额图事皇太子/谨皇太子渐失上意/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______
    A.太子太傅是商、周两代开始,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袭,位次太常。三国因置。
    B.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帝皇后。“孝诚仁”为谥号。坤极、中宫皆指皇后。
    C.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清顺治以来置宗令一人,常由亲王、郡王为之。
    D.刑部,六部之一。其职责主要是管理全国刑法、关押要犯,从隋唐起设,直至清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索额图是三朝元老索尼的次子,他从康熙皇帝灭掉鳌拜之后,权力逐渐上升。
    B.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同为宰相,结党营私,互相算计,康熙皇帝还特意赏赐了“节制谨度”的匾额。
    C.皇太子胤礽因为疯癫之症而被废,在索额图罢免之后,想为其报仇。
    D.索额图带着噶尔丹的首级回到军阵,康熙四十年索额图因年老请求辞职,由心裕代为领侍卫内大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任用后,诸臣家计颇皆饶裕,乃朋比徇私,益加贪黩。
    ②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表为司空。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嘉料之,曰:“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太祖将征,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 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乃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有删改)(注)①“太祖”指曹操。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B.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C.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D.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军祭酒,即军师祭酒,因避晋司马师之讳,故省去“师”字;是公府属官,首席军师。
    B.江东,长江以东地区,也叫江右,有时也把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都叫作“江东”。
    C.乌丸,又称乌桓,属于东胡部落,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遂以山名为族号。
    D.表,古代臣下写给皇帝的奏章,文中的“表”与诸葛亮《出师表》的“表”含义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郭嘉察人入微,见解十分独到。他认为袁绍做到了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却做不到像曹操那样懂得用人之道,做事头绪太多,不得要领,优柔寡断,难成大业。
    B.郭嘉审时度势,做出准确判断。曹操准备征讨乌丸,他客观分析乌丸的情况和刘表不会趁机搞小动作的原因;行军至易县,他建议迅速出击,以备不虞。
    C.郭嘉出谋划策,得到曹操倚重。曹操初与他交谈,便认定他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此后,他多次为曹操出主意,想办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D.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深感痛惜。他三十八岁时患重病,在他去世后,曹操亲自为他吊丧,悲痛万分,在呈给朝廷的表章中,深表痛惜,建议朝廷重赏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②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曾祖仁本,仕为礼部侍郎,同东西台。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盗边, 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 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议籓府官属,曰:“诸使辟署,务得才以重府望,能否已试,则引而置之朝,无俾久滞。”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太子太傅,谥曰贞宪。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B.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C.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D.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三品,文中指官员的某个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一品到最低九品。
    B.吐著,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唐朝时,与唐频繁通使,经济文化关系密切。
    C.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先辈追封官爵。
    D.家庙,即祖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活动场所,古代的普通家庭和有官爵者都建有家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憬深得信任,考绩优良。他被皇帝点名担任要职;年终评定考核等级,他因有贪污嫌疑,请求降级,但有关官员还是提升了他的考核等级。
    B.赵憬遭到排挤,愤愤不平。窦参想把赵憬贬为制史。皇帝没有答应,赵憬与陆贽共事,陆贽比较强势。把赵憬调职,赵憬感到不平,多次称病。
    C.赵憬精通治理,积极进言。他精通为政之道,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选贤、节用等;他上奏皇帝,要重视选用贤人,不要耽搁人才,得到皇帝嘉奖。
    D.赵憬清廉节俭,为人宽容。他身居高位,但不讲求排场,不置产业,他跟令孤峘、崔儆有过节,后来却不顾前嫌,先后提拔了这两个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仅语。
    ①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②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昔者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熊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节选自《韩非子•和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B.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C.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D.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厉王,是帝王的谥号。谥号一般分为恶谥、平谥、美谥。恶谥如纣工、厉王;平谥如哀帝、少帝;美谥如穆公、高宗。
    B.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曾辅佐楚悼王变法,著作有《吴子兵法》。与孙武并称“孙吴”。
    C.爵禄,爵位和俸禄。爵位是古代君主对大臣的封赐,有“公”“侯”“伯”“子”“男”等;俸禄是朝廷给官吏的报酬。
    D.什伍,古代军队或民户编制。军队编制中以五人为伍,十人为什;民户编制中以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和氏连遭不公,心生悲慨。他向君王献玉却被砍掉双足,于是抱璞泣血,悲叹世人把宝玉当成石头,把贞士当成骗子。
    B.吴起眼光独到,治国有术。他认为大臣权势太重。分封贵族太多,会造成楚国贫弱,主张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改革。
    C.商君变法有功,结局悲惨。他的策略得到秦孝公采纳,秦国得以富强。但是秦孝公仅仅在位八年就去世了,他也惨遭车裂。
    D.本文善于说理,深入浅出。先从和氏献玉的故事引人,再列举吴起、商鞅的事例,说明君王信任对法术之士的重要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②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         简:选拔

    B. 一意拊循                             拊循:抚慰安抚

    C. 与民休息                             休息:休养生息

    D. 民诣乞留                           阙:湖州官署

    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彭远、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并留任原职。

    B. “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 “内艰”,古代指遭逢母亲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D.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豫治军有方。他被任命为松江知府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他就逮捕并惩

    处了其中最恶劣的人,其余的将士都服服帖帖了。

    B. 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 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 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D. 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2)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三就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咸丰初,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属白事,辄问:“季高先生云何?”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同治初,英人阴助帕夏,欲令别立为国,用捍蔽俄。俄以数扰边境,遽引兵逐回,取伊犁。光绪初,宗棠既平关陇,将出关,论者多言自高宗定新疆,岁糜数百万,此漏卮也。 今至竭天下力赡西军,无以待不虞,尤失计。宜徇英人议,许帕夏自立为国称藩。宗棠力争,军机大臣文祥独善宗棠议,遂决策出塞。令曰:“回部为酋驱迫,厌乱久矣。大军所至,勿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三年三月,合罗长祜等军收吐鲁番,帕夏饮药死。国家承平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中国屡平大难,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及宗棠平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适库伦大臣上言西事宜画定疆界,而廷臣亦谓西征费钜,可休兵。宗棠叹曰:“今时有可乘,乃为画地缩守之策乎?”抗疏争之,上以为然。大军还定南疆,宗棠以闻。崇厚欲遽与俄勘界定约,宗棠奏曰:“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上壮其言,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六年四月,宗棠发肃州。明年,和议成,交还伊犁。 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借贷外国。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初议西事,主兴,闻者迂之;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孱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
    B.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
    C.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
    D.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礼部试”是指明清科举考试中,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的考试。即“会试”,由于在秋天举行,又叫做“秋闱”。
    B.“露布”在古代多指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左宗棠挥军平定南疆,以此来向朝廷传递军事捷报。
    C.“舆榇”意思是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左宗棠用车子载着棺材奔赴前线,表达不收复失地不罢休的决心。
    D.“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分军屯、民屯和商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左宗棠早有能名,颇受倚重。湖南巡抚曾邀请他出山辅佐。后来骆秉章对他的信赖使他遭受嫉妒,但名望也随之升高。
    B.左宗堂颇有远见,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前,朝臣们都说此举劳民伤财,应让帕夏立国称藩,只有左宗棠坚持出兵收复。
    C.左宗棠心系国土,维护国体。平定帕夏前海外各国自负强大,认为中国军事实力弱,左宗棠以西征大捷改变这种偏见。
    D.左宗棠眼光独到,兴利除弊。鉴于屯兵制的弊病,主张发展屯田,兵农分开,以精壮之人为兵丁,让老弱之人去屯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至竭天下力赡西军,无以待不虞,尤失计。
    ②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继升,冀州阜城人。事太宗于藩邸,太宗信任之。即位,补供奉官,累迁军器库副使。陈洪进来献漳、泉之地,以继升为泉州兵马都监。会游洋洞民万余叛,攻泉, 继升潜率精骑二百夜击破之,擒其魁,械送阙下,余党悉平。召还,迁军器库使,顺州刺史,知诸道陆路发运事。俄迁右神武军将军。端拱初,改领本州团练使,三月,卒,年六十四。太宗颇嗟悼,赠洋州观察使,葬事官给。子昭远。
    昭远,形质魁伟,色黑,继升名之“铁山”。有膂力,善骑射。少时入山捕鹰鹘,值涧水暴涨十余丈,昭远大树,经宿得免。 尝涉河,冰陷,二公傍共援出之,昭远神色自若。喜与里中恶少游处,一日,众祀里神,昭远适至,有以博投授之,谓曰:“汝他日有节钺,试掷以卜之。”昭远一掷,六齿皆赤。
    南游京师,事太宗于晋邸,特被亲遇,常呼其小字。及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都知。从征太原,先登,为流矢所中,血渍甲缕,战益急。会刘继元降,命守城门,籍兵仗。又从征范阳,多所擒获,超散员指挥使。
    涪王之迁房陵也,禁卫诸校杨均、王荣等以依附被谴,独昭远无所预,太宗以为忠。再迁东西班都虞候,转殿前班都指挥使,领寰州刺史。改马步军都军头,命乘传镇、定、高阳关,募兵以备契丹。又为冀州驻泊都监,俄授泽州团练使、洛州都部署。太宗屡称其能,可。备急使。
    端拱初,召为殿前都虞候,领勤州防御使。命有司治绫锦院为公署,掘地得铁若山形,或言此地即铁山故营,又与昭远幼名合,闻者异之。太宗尝草书纨扇,作古诗赐诸将,意多比讽,其赐昭远,尤加赏遇。二年,领沙州观察使,再为并、代副都部署。至道中,李继迁扰西,绝灵武粮道,命昭远为灵州路都部署,护二十五州刍粟,竟达灵武,继迁不敢犯。
    真宗即位,徒定州行营都部署。未几,拜保静军节度使,充天雄军都部署、知府事。咸平二年,移知河阳,数月卒,年五十六。时车驾在大名,为废朝。赠太尉,谥惠和,中使护葬。
    昭远颇知书,性吝啬,所至无善政。母弟昭懿亦事晋邸,至捧日都虞候。弟昭逊,西京作坊使。初,祖母郭氏尝对昭远母指昭远曰:“此儿有贵相,他日必至公侯。”指昭懿曰:“此儿奉钱过二万,不能胜矣。”果皆如其言。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六)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昭远的父亲王继升,在太宗即位前就深得信任,太宗即位后获得了升职。
    B.王昭远身材魁梧,力量较大,年少时喜欢与乡里的无赖们一起相处、玩乐。
    C.征战太原的战斗中,王昭远冲锋在前,中箭后流血很多,但依然不失斗志。
    D.王昭远虽然深得信任,读了不少书,但为政不成功,与昭懿形成鲜明对比。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继升潜率精骑二百夜击破之,擒其魁,械送阙下,余党悉平。
    ②尝涉河,冰陷,二公傍共援出之,昭远神色自若。

    请简要概括宋太宗赏识王昭远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前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觊,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崛,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儒家和道家经典,故以“明经”为名。
    B.署,代理、暂任,古代有“署”此义的还有“权”“假”“摄”“守”等,如《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中的“假”就是暂任之意。
    C.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C.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D.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在李纳数千士兵路过滑州时,他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②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之也听其言也


    对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B.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C.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D.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俨:庄严
    B.即:就是
    C.温:温和可亲
    D.厉:严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 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曾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②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