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第进士,调新安主簿。试不中,客游陕西,访采边事。熙宁元年,诣阙上《平戎策》三篇,神宗异其言,召问方略,以韶管干机宜文字。 蕃部俞龙珂在青唐最大,渭源羌与夏人皆欲羁属之,诸将议先致讨。韶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遂留宿。久之,龙珂率属十二万口内附。帝志复河、陇,以韶知军事。初,羌保险,诸将谋置阵平地,韶曰:“贼不舍险来斗,则我师必徒归。今已入险地,当使险为吾有。”乃径趣抹邦山,压敌军而阵,令曰:“敢言退者斩!”韶躬擐甲胄,麾帐下兵逆击之,羌大溃,洮西大震。会瞎征度洮为之援。韶戒别将由竹牛岭路张军声,而潜师越武胜,遇瞎征首领瞎夔等,与战破之,遂城武胜,建为镇洮军。复击走瞎征,更名镇洮为熙州。六年三月,取河州,迁枢密直学士。七年,入朝,又加资政殿学士。还至兴平,闻景思立败于踏白城,贼围河州,日夜驰至熙。诸将欲趋河州。韶曰:“贼所以围城者,恃有外援也。当出其不意,以攻其所恃。”乃直扣定羌城,断夏国通路。瞎征知援绝,拔栅去。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喜。拜韶观文殿学士。资政、观文学士,非尝执政而除者,皆自韶始。熙河虽名一路,而实无租入,军食皆仰给他道。转运判官马瑊捃官吏细故, 韶欲罢瑊,王安石右瑊,韶始沮,数以母老乞归。元丰四年,卒,金紫光禄大夫,谥曰。韶用兵有机略。临出师,召诸将授以指,不复更问,每战必捷。尝夜卧帐中,前部遇敌,矢石已交,呼声震山谷,侍者往往股栗,而韶鼻息自如。
    (节选自《宋史•王韶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喜
    B.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喜
    C.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喜
    D.初/思立之覆师也/羌势复炽朝廷/议弃熙河/帝为之旰食/数下诏戒韶持重勿出/及是/帝大喜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制科,是封建王朝为选拔特殊人才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由皇帝下诏举行。
    B.秦凤经略司,北宋设在西北地区的行政机构,负责日常政务、财赋、刑名。
    C.赠,古代皇帝为已死有功的官员或其父、祖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D.襄敏,朝廷依王韶生前行迹而赐予的谥号,以表彰他甲胄有劳、应事有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韶进士出身,熟习边事。他曾游历陕西,寻访、搜集边防事务,向神宗进呈边策,并得到赏识;此后他掌管西部边防,多年来对战羌、夏诸部。
    B.王韶自信沉稳,饶有胆魄。他亲往招抚敌酋俞龙珂,分析胜败,留宿敌营,最终使俞龙珂臣服大宋;他的前锋部队夜间与敌激战,他却安睡帅帐。
    C.王韶审时度势,有勇有谋。面对羌人据险进攻,他带领全军迎险奋战,大溃羌人;面对瞎征的援救,他虚张声势,却暗地越过武胜,终获得大胜。
    D.王韶屡立大功,获得嘉奖。他多次打败瞎征,并攻取熙州、河州;因功先后升任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等职,还未任职又得升迁,开本朝先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径趣抹邦山,压敌军而阵,令曰:“敢言退者斩!”
    ②韶欲罢瑊,王安石右瑊,韶始沮,数以母老乞归。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淑,字正仪,润州丹阳人。父文正,事吴,至太子中允。好学,多自缮写书。淑幼俊爽,属文敏速。韩熙载、潘佑以文章著名,一见淑,深加器重。自是每有滞义,难于措词者,必命淑赋述。以校书郎直内史。江南平,归朝,久不得调,甚穷窘。俄以近臣延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一日,召对便殿,出古碑一编,令淑与吕文仲、杜镐读之。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始置秘阁,以本官充校理。尝献《九弦琴五弦阮颂》,太宗赏其学问优博。又作《事类赋》百篇以献,诏令注释,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迁水部员外郎。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预修《太宗》,再迁职方员外郎。时诸路所上《闰年图》,皆仪鸾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故《周礼》职方氏掌天下图籍。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诸路转运使,每十年各画本路图一上职方。 所冀天下险要,不窥牖而可知;九州轮广,如指掌而斯在。”从之。 会诏询御戎之策,淑抗疏请用古车战法,上览之,颇嘉其博学。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淑性纯静好古,词学典雅。初,王师围建业,城中乏食。里闬有与淑同者,举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养如所生,及长,嫁之。时论多其义。有集十卷。善笔札,好篆籀,取《》有字义者千八百余条,撰《说文五义》三卷。又著《江淮异人录》三卷、《秘阁闲谈》五卷。
    (节选自《宋书•吴淑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
    B.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
    C.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
    D.汉祖入关/萧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险要/请以今闰年所纳图上职方/又州郡地里/犬牙相入向者/独画一州地形/则何以傅合他郡/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江左,古代一般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古人通常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因此江东又名江左。
    B.实录,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的。
    C.宗,本义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参加祖先祭祀的通常为同一家族,因此可用来指代同祖家族。
    D.《说文》,即《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义和考究字音的字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吴淑爱好学习,写作敏捷。吴淑勤学不辍,常常亲手抄写书籍;少年时英俊豪爽,写文章迅捷;以文章闻名的韩熙载、潘佑非常器重他,当文思凝滞,难以措词时就让吴淑表述。
    B.吴淑学识渊博,备受欣赏。参加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见》等,被召入应对于便殿,让他识读古碑;因进献《九弦琴五弦阮颂》被太宗赞誉学识渊博;奉诏编写《事类赋》。
    C.吴淑宅心仁厚,救助弱小。军队围困建业,城内粮食匮乏,里巷里有个吴姓的人家,只剩两个女孩活着,吴淑收养了这两个女孩,待为己出,长大后将她们嫁出去,得到舆论赞许。
    D.吴淑词章典雅,著作丰硕。吴淑性情纯静好古,词章典雅,擅长写公文书信,有文集十卷,喜好篆古籀文,撰写《说文五义》三卷,著有《江淮异人录》三卷、《秘阁闲谈》五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冀天下险要,不窥而可知;九州轮广,如指掌而斯在。
    ②会诏询御戎之策,淑抗疏请用古车战法,上览之,颇嘉其博学。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淮人。图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凝为宣歙,辟为上客。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携以宾客分司东都。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尝过图舍,手题于壁曰:“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叹屯奇。”明年,携复入朝,路由陕虢,谓陕帅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渥即日奏为宾佐。其年,携复知政事,召图为礼部员外郎,迁本司郎中。其年冬,巢贼犯京师,天子出幸,图从之不及,乃退还河中。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 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寓居华阴。景福中,又以谏议大夫征。时朝廷微弱,纪纲大坏,图自深出不如处,移疾不起。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诣阙致谢,数日乞还山,许之。昭宗迁洛,鼎欲归梁,柳璨贼旨,陷害旧族,诏图入朝。图惧见诛,力疾至洛阳,谒见之日,堕笏失仪。璨知不可屈,诏放还山。图有先人别墅在中条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自考槃高卧,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尝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图既脱柳璨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难色, 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唐祚亡之明年,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数日卒,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
    【注】①屯奇:艰难,不顺利。②考槃:避世隐居。③寿藏:生时所建的墓圹。④终制:死者生前对丧葬礼制的嘱咐。⑤伏腊:指伏祭和腊祭(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之日,泛指节日。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B.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C.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D.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司空图品行高洁,懂得知恩图报。他考上进士时,深受王凝赏识;当王凝贬官担任商州刺史时,他请求跟从,因此更受器重。
    B.司空图懂得进退,政治敏锐力强。他看到朝廷法纪破坏,立即入朝“乞还山”;柳璨陷害旧族,他惧怕被杀,迅速到达洛阳。
    C.司空图性情放达,醉心山水文章。他归隐中条山后,每天和名僧高士游赏赋诗,还带朋友到他为自己营造的墓圹中赋诗对饮。
    D.司空图平易近人,不居功而自傲。退隐之后,司空图并未因曾在朝为官而自傲,他乐于参加民间活动,和村野老人同席而坐。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
    ②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孙思邈传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少即通百家,善言老、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辅政,以召,不拜,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 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封地的庄园,此指住宅)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其道如何?”答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霜雪,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燋槁,发乎面,动乎形。天地亦然。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 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生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生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
    (选自《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注】①荣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B.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C.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D.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国子博士,古代国子学的学官名。主要职掌教授国子学学生的学业,有的还担当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B.推步,推算天象历法,也指推命。古人谓日月五星转运于天,及其对人的影响,犹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C.太宗,和“文帝”“高宗”一样是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常为“太祖”,第二代多为“太宗”,这里是指唐太宗。
    D.牲牢,古代特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祭祀者和受祭者不同,以及所用牺牲的搭配不同,分为“太牢”和“少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年轻时就精通诸子百家,擅长谈论老子、庄周的学说,被洛州总管称赞为“圣童”。
    B.孙思邈学问渊博高超。他擅长阴阳、推步、医药,有自己独到的行医之道,孟诜、卢照邻等都尊他为师。
    C.孙思邈思想天人贯通。他认为人和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无论行医治病还是行事养生,都要顺应天理。
    D.孙思邈不图功名利禄。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唐太宗想封他做官,后又请他做谏议大夫,他都不接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②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荞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加点的词语均属于古代升降官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至微至陋,过蒙
    A.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B.诏书特下,臣郎中
    C.寻蒙国恩,臣洗马
    D.滕子京巴陵郡

    下列句子中与原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______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B.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将文言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竞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于,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 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病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B.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C.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D.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学正,中国古代文官官名,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B.辟,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古代征召布衣出仕,皇帝或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及地方召之称“辟”。
    C.社坛,古代祭祀谷神之坛。社,是谷神;坛,是古代举行祭祀、暂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
    D.缗、贯,在古代皆指穿铜钱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铜钱。一枚铜钱为一文,一千文为一缗或一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养浩为官清正。不忽木到他家问疾,见他家里徒有四壁;他做县尹时,人们传言官舍不吉利,但是他还是住了进去。
    B.张养浩体恤百姓。他免除了有前科的盗贼们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监督的规定;还为穷人提供文字尚可辨认的未毁昏钞,并作印记,避免被刁难。
    C.张养浩为民除害。李虎及其同党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不敢过问,张养浩到任后,以法惩处了恶人,百姓十分高兴。
    D.张养浩勤于政务。到陕西任职四个月,他没有住在家里,而是住在公署,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他离任十年,关中百姓仍为他立碑颂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②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
    缙幼颖敏,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书奏,帝称其才。已,复献《太平十策),文多不录。
    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预机务自此始。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 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明年,缙坐延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阯,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 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拷掠备至。十三年(1415),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徒辽东。
    后仁宗即位,出缙所疏示杨士奇曰:“人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诏归缙妻子宗族。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节选自《明史•列传三十五》,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B.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C.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D.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洪武二十一年,这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我国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内阁,明朝朱元璋时期及以前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采取的是丞相制,到明成祖时期才开始初设内阁,内阁是一个团体决策机构,它本身也是参议和执行机构。
    C.储位,本文指太子之位,太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太子身份,我国大部分朝代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太子所居之地称“东宫”。
    D.“诏狱”作为古代中国特有的“刑政”称谓,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或者太子亲自下诏书定罪,具有浓厚的法治属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②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

    请简析解缙冤屈致死的主要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万卷楼记
    【元】郝 经
    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金源【注】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 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
    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将畀之。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 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
    (节选自《陵川集》)
    【注】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B.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C.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D.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B.方伎:也作方技。古代指医病、占卜、星象之类的技艺,也指医药之书。
    C.樽俎:酒杯和礼器,泛指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作为宴席的代称。古代酒器有很多种,如卮、角、爵、觥、筹、簋等。
    D.蠹鱼:一种蛀蚀衣物、书籍的小虫。白居易有诗云: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说的也是这种小虫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万卷楼,因藏书多而名之。其实它的藏书不只万卷,只是取其整数罢了,而且书籍涉及门类繁多,贾侯将之分为九类。
    B.万卷楼的拥有者贾侯,在四处豪杰峰起的金朝末年,在别人囤积谷粟、布帛、金银财宝,甚至吞并土地的时候,他却收集书籍,劝人尊师学习。
    C.贾侯搜集河朔地区的书籍,并建楼以藏之,同时他又将书籍按类别等次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他最尊重经书,所以把六经放在了最上面的地方,而其他书法及名画则放在了最下面。
    D.贾侯仰慕蔡中郎的雅行,希望藏书免为蠹鱼之食,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讲解,更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
    ②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 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 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②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不‘在’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封建社会对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或直接写出来,叫做“避讳”。李贺因父亲名晋肃,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晋”与“进”同音,父名应避讳。
    B.《讳辩》因李贺而写,韩愈引经据典,对腐朽的社会风气作了激烈的抨击与批评,把假卫道者的面目揭露无遗。
    C.文章第一段明确地交待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怕触犯名讳,不去考取进士。韩愈热心于培养和推荐有才华的青年,就写了本文给李贺,劝他应考。
    D.在文章的写法上,作者不作正面的结论,只是在引经据典之后,用一连串的反诘句对“毁之者”提出质问,步步紧逼,气势夺人,具有极强的威慑力量。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②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文章第二段引证《礼记》有关律会的“二名律”、“嫌名律”的确切定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