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失,裂裳濡血。以策说浑城,召置。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珹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 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注】①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察。
    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
    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义。
    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会盟,被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
    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
    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
    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②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疑者,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既而疾滋甚,不能起,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囊有黃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B.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C.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D.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①处:处在、居处。②造次:仓促之间。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不去也”在句中的意思是 ______ 。孔子认为君子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都要讲究 ______ 的说法。

    根据这段话,谈谈孔子的理欲观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二则《墨子》中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目。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武王践功(1),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2)商之
    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
    帝之来
    ,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
    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诸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注】(1)[践功]指即位。(2)[反]通“翻”。(3)[之]“作”字误写。(4)[成]成就,承受。(5)[来]通“赉”。(6)[维]通“于”。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 ______ 的主张。
    (2)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尧以天下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不越而代之矣。”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节选自《庄子•让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B.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C.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D.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让”即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B.“尸祝”一种称谓,指古代殡葬时对死者读经文的人;也指主祭人。
    C.“樽俎”指古代用来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
    D.“大器”本义指“珍贵的器物”,也指宝器,后来引申为“能担负重任的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子州支父不接受天下,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看重。《庄子》借推倒天下的价值来确立生命的价值。
    B.子州支伯托病辞绝天下,说明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不可得兼。
    C.善卷追求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乐享适意人生,天下对他来说反而没有什么价值。
    D.因亶父珍视百姓的生命,所以称其“可谓能尊生”,说明《庄子》提倡的尊生包含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两方面内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②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
    [注]①起: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答题。
    材料一: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注】①子莫,人名。 ②贼,损害。 ③意,主观臆想。④固,固执,执守。


    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儒家的 ______ 思想。

    结合材料二,谈谈孟子为什么对扬子、墨子、子莫三个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态度。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闾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文明太后临朝,引闾与中书令高允入于,参决大政,赐爵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命造《鹿苑颂》、《北伐碑》,显祖善之。文明太后甚重闾,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高祖引见王公已下于皇信堂,高祖曰:“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尚书游明根对曰:“先试之以官,官定然后禄之,三载考绩,然后忠佞可明。”闾曰:“佞者,饰智以行事;忠者,发心以附道。譬如玉石,皦然可知。”高祖善闾对。萧鸾雍州刺史曹虎据襄阳请降,亲幸悬瓠。 闾表谏曰:“虎既不遣质任,必非诚心,无宜轻举。”高祖不纳。虎果虚诈,诸将皆无功而还。高祖攻钟离未克,将于淮南修故城而置镇戍,以抚新附之民,赐闾玺书,具论其状。闾表曰:“ 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又车驾南讨汉阳,闾上表谏求回师,高祖不纳。汉阳平,赐闾玺书,闾上表陈谢。世宗,闾累表逊位,引见于东堂,赐以肴羞,访之大政。以其先朝儒旧,告老永归,世宗为之流涕。闾进陟北邙,上《望阙表》,以示恋慕之诚。景明三年十月,卒于家。赠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曰
    (节选自《魏书•高闾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B.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C.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D.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人,也称禁中。
    B.安乐子,此处“子”与后文谥号中的“侯”皆为爵位,且“子”比“侯”的爵位高。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践阼,也称“践祚”,走上阼阶主位,指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高闾才华卓著,很受朝廷重用。他因为写《鹿苑颂》《北伐碑》得到显祖的高度赞赏,所以文明太后将诏令、檄文等交给他写。
    B.高闾终于职守,屡次直言犯谏。皇帝就修建城池之事询问他时,他据实提出反对意见,皇帝征讨汉阳,他又上奏请求班师回朝。
    C.高闾明谋善断,颇有先见之明。曹虎请降,他认为曹虎不派人质,投降不诚,劝皇帝不能轻举妄动,后来前去收服的人果然无功而返。
    D.高闾历事三朝,深受世宗优待。高闾因年老请求辞职,世宗请他去东堂并设宴向他请教治国大政;他离开朝廷,世宗流泪不舍,他去世后被追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
    ②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 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 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 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 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 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 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 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
    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
    “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注】革:通“亟”,病重。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 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 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 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 成风/请下诏惩革。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后来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 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 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 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鲠直。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②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B.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C.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D.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服阕:指封建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后,去官回家守孝三年,丧期满除服。
    B.大同:是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后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年号。明清皇帝基本上只有一个年号。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东为右。
    D.嫡嗣:指皇位承继人。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又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人死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傅岐凭自己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②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