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

    A. 五亩之宅,之以桑    B. 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C.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D. 数口之家可以无

    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 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擢河西尉,不 拜:任职
    B.若令执先臣,拔泥涂久辱 故事:旧业
    C.虽不足六经,先鸣数子 鼓吹:宣扬
    D.孺弱至饿死,许甫自往省视 因:因此

    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 ______ 。
    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
    C.①擢河西尉,不拜 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罢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逝。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探究解疑

    【1】最后两段写到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请仔细分析第五段有哪些对比,这对于作者论点有何作用?

    【2】历史上还有哪些朝代是因为“仁义不施”而迅速灭亡的?举例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劝学(节选)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注)①蒙鸠:即鹪鹩,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芦苇的穗。③潃(xiǔ):臭泔水。④柱:折断的意思。⑤醯(xī)酸而蚋(ruì)聚焉:意思是: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醯,醋;蚋,蚊类小虫。

    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巢非不                完:完美。

    B. 百仞之渊              临:面对。

    C. 者然也                渐:浸渍。

    D. 其德                    象:象征。

    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南方有鸟,名曰“蒙鸠”        积土成山,风雨兴

    B. 渐之滫,君子不近                百亩之田,勿夺

    C. 白沙在涅,与俱黑                冰,水为,而寒于水

    D. 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斧斤时入山林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C. 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D. 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之众:指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
    B.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战术
    C.一夫作而七庙隳:困难
    D.非于九国之师也:高,强

    选出“夫”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______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C.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D.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选出与“序八州而朝同列”中“朝”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A.且夫天下非小
    B.崤函之
    C.匈奴七百余里
    D.尊而重士

    本段文字从几个方面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对比,选出对比的几个方面 ______
    ①天下 ②地位 ③地势 ④兵器 ⑤权力 ⑥军队 ⑦谋略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⑦
    C.③④⑤⑦
    D.②⑤⑥⑦

    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仁义不执行攻守的形势就不同。
    B.不施仁政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变了。
    C.仁义不实行,攻和守的形势就变了。
    D.不施仁义,攻势就变成守势,守势就变成攻势了。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湮城人,魏侍中质六世孙也。隐之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弱冠而,有清操,虽日晏饮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道,及其执丧,哀悔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及祥练之夕,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至。尝食咸菹,以味旨,掇而弃之。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惟贫实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变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办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骨存肉,隐之觉其,罚而黜焉。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晋书•吴隐之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然多瘴疫,惮焉 B.未至州二十里,石门
    C.隐之觉其 D.内外茅屋六间,不容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吴隐之“秉性清廉”的一组是 ______
    ①不飨非其粟,不取非其道。
    ②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
    ③尝食咸菹,以其味旨,掇而弃之。
    ④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
    ⑤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⑥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②③⑤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篇传记写了吴隐之的“孝悌”和“清廉”,前者是泛写,后者是详写,后者是本文重点所在。
    B.吴隐之的“孝悌”为“时人”赞赏,他们认为“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都是吴隐之“孝感所至”。
    C.吴隐之深受朝廷器重,被派往广州主持革新,在广州期间他身体力行,完全革除了广州一带自古以来的陋习。
    D.时俗把广州城外石门之泉叫做贪泉,相传喝贪泉水的人,就会产生永无满足的欲望。吴隐之喝了泉水之后,却情操逾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到“乐夫天命复奚疑!”原文见课本。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晨光之熹微(痛恨)
    B.三径荒,松菊犹存(近于)
    C.时而遐观(抬头)
    D.云无心以出(泛指山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______
    A.瞻衡宇,载欣载奔
    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C.两刃相割,利钝
    D.精思傅会,十年

    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时矫首遐观 B.鸟倦飞知还
    C.亦崎岖经丘 D.泉涓涓始流

    对下列各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作者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探究解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用课文原句回答)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训练
    过秦论(下)(节选) 子婴立,遂之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来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士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下列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______
    A.虽乱,秦地可全而有。
    B.然困于而不能进
    C.秦乃延入战而为之
    D.名为亡秦,利之也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______
    A.当此之世,贤智并列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
    D.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对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
    ①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②秦乃延入而为之开关
    ③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______
    A.仅得 中佐 中佐:中等人才作他的辅相。
    B.且天下 同心并力而攻秦矣 尝:曾经
    C.百万之徒逃 而遂坏 北:败退
    D.形不利,势 不便也 不便:不方便

    对所给文句翻译有误的是 ______
    A.子婴立,遂不寤 译:子婴即位后,最终还是没有觉悟。
    B.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 译:名将统率他们的军队,有才之人沟通他们的谋略。
    C.秦小邑并大城 译:秦国的小城和大城。
    D.安士息民,以待其敝。 译:安定他的军士人民,等待他们困乏而退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第6课 五人墓碑记》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旌其所为”的一项是 ______
    ①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③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④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呜呼,亦盛矣哉
    ⑥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没有像一般的碑记那样介绍墓主的姓氏籍贯,而是首先肯定五人之死是“激于义”,开篇抓住一个“义”字,五人是为义献身的。
    B.安葬立石以表彰五位平民的义举,在专制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足见五人之死意义重大。
    C.第2段从五人的死与葬写起,突出死葬的非同寻常,进而直接抒情,表达对五人的崇敬之情。
    D.11个月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了结果,人们目睹了这场斗争的始末,但是对作者来说,这更是一场人生的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