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090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

    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盖有 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沈从文
    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完全密切吻合。
    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此外河边的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
    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闹别扭。勉强求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显得混乱而无章次。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
    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出“人的本性”。一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中,也同样能够得到。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
    社会给我的教育太多了,一切由都市文明形成的强制观念,总在迷乱我,压迫我。只有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
    我爱美术有相似而不同情形。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就记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工作辛勤结构完整处,使我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忠诚和巧智。其次看到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也美丽也严肃的生和死。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
    我对于美术的理解,明显即比普通美术理论大不相同,也容易和一般鉴赏家兴致异趣。加上十年流亡转徙生活教育,自然景物与人生万象,复轮流浸润于生命中。个人生命在这种错综繁复人生中发育长成,即缺少美术史的严格训练,爱好与理解,自然和普通人已经大不相同。和音乐关系二而一,我能从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
    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
    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取材于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
    B.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
    C.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
    D.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

    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 题型:作文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2020•山东)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
    送柴侍御 【唐】王昌鈴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 ①武冈:地名。 
    A.首句点出友人去处,“接”字点明两地江河相连,给人以比邻相近之感。  B.因为能够与友人一起观山间云雨,赏空中明月,所以诗人心中没有离愁别绪。  C.末句“明月何曾是两乡”尽显情之恳切,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化“远”为“近”,表达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2020•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当我们回眸五千年历史,常常为一个又一个的文化单元,以及诸多生命个体的文化创造而感动。中华文化的瑰宝如同镶嵌在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珍珠,形成灿若星河的景象。这些能够持续发亮的珍珠,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过挤压、碰撞,从内心深处压榨、提取出来的 干货。司马迁说,西伯被囚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于困境才修订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方创 作出《离骚》,左丘明失眀才成就了《国语》,而孙膑被膑刑方撰修成《孙膑兵法》。冋样,他自己 也是因为受到慘绝人寰的宫刑,才愤而创作出照耀千古的皇皇大著《史记》。这些中华文明的 珍珠,无不与生命个体的痛切体验有关,包括诗人社甫,包括剧作家汤显祖,包括小说家曾雪 芹,无不与身世家世的兴衰颓败有关。难道文明成果的产生,非要其创造者付出惨痛的生命代 价才能为之? 从人类历史长河看,从中华文明的演进史看,这个倾向是十分明显的。
    随着文明进程的改变,人类必然还将诞生更加伟大的灵魂,还会孕育出更加闪亮的珍珠,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问题是,生命塔尖上的人物毕竟是少之又少的,我们常态的文 化建设如宝塔底座一样,要有远远宽博于塔尖的体量,才能保证塔尖的高度。这个宽博体量不 是泥沙俱下的胡乱扎堆,不是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泡沫,不是技术翻新的花里胡哨,也不是金钱 堆砌的空壳鲜亮,而是紧抠着大地的生命匍匐、根须深厚的脐带相连,是可以赖以负重的基石 底座,是能够引体向上的坚实骨骼。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生长出优质的文化果实,从而做出这个时代应有的贡献。如果这个时代的文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受虚浮肿胀、技术 至上、娱乐至死、乱炒剩饭、政绩工程、唯洋是从等乱象搅扰,那么,这个时代对民族文化的历史 贡献就是堪忧的。
    文化建设有特殊性,需要尊重其自身的生长规律。最基本的是要让它的内在精神挺拔张 扬起来,这与建设一座物理楼体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首先必须让它有安全矗立的能力。文化 楼体很多是无形的,但在人的心灵上却是有形的,把这座楼盖垮了、盖倒了,其破坏性会比一座 实体建筑的倒塌更加久远。因此,文化建设不是虚幻的,不是可以随意捏圆捏方捏扁的,它需 要更加科学、精细的建设蓝图与施工耐心,因为它是更加真切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 生命活性建设。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陈彦,有改动) 
    (1)第一段中加点的“这个倾向”,在文中是指  (       )
    A.中华文明的演进史灿若星河,镶嵌着许多文化瑰宝。 
    B.个体的文化创造要经历生命挤压碰撞等痛切体验。 
    C.杜甫等人的创作是源于其身世家世的兴衰颓败。 
    D.文明成果的产生需要创造者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       ) 
    A.我们常常为拥有众多文化瑰宝的五千年历史所感动。
    B.有了可以赖以负重的基石底座,才可能生长出优质的文化果实。 
    C.乱象搅扰会导致这个时代无法对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D.因为文化建设不是虚幻的,所以文化楼体倒塌的破坏性更久远。
    (3)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  (       ) 
    A.作者善于运用举例论证,如用司马迁等人的事例佐证观点。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采用引用论证,让文章颇有说服力。 
    C.用“宝塔底座”进行比喻论证,使关于常态文化建设的论述更为形象。 
    D.就底座的“宽博体量”作正反对比论证,鲜明的对比启人深思。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2020•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染病指的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天花是由天花 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为了消除天花,人们经过多 年探索,最终研发出牛痘疫苗。1976年,全球开始推行牛痘疫苗接种,天花病毒的感染势头被 大大遏制,死亡率也有了明显的降低,进而成功阻断了天花的传播。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 布根除天花,这是人们用疫苗消除的笫一种传染病。
    传染病的传播离不开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控制住其中任意一项都可 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而疫苗的作用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那么,疫苗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抵抗疾病的呢? 形象地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城池,外 有皮肤、黏膜这样的城墙和护城河的保护,内有免疫细胞这样的警察巡逻、站岗,而警察手里的 武器、信号弹等就是免疫细胞所分泌的免疫因子。当细菌、病毒这样的不法分子偷偷进入城内 以后,就会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并歼灭,同时他们还会记录这个不法分子的特征,并在全城张贴 通缉令,以保证相冋的敌人再次来犯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消灭敌人。接种疫苗就是为了帮助人 的机体建立针对某种疾病长期的防御力,以实现主动免疫。
    如果未来新冠病毒疫苗上市了,是否就可以彻底消灭该病毒了呢? 个人观点认为,想法是 可行的,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一方面,相比于天花病毒这一类基因组稳定的 DNA 病 毒 而 言,新冠病毒属于 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这很有可能会让病毒本身的性质发生 改变,从而造成疫苗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即使成功消灭了人群间的新冠病毒,也请不要忘 记病毒依然附着于其天然宿主蝙蝠身上。
    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以及科学家们的努力,不同种类的疫苗也因其原理、效果、安全性、 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各有利弊。在新冠病毒疫苗尚未面世前,大家能做的便是多休息、少 聚集,均衡营养,适度运动。一方面提高自身免疫力,一方面降低传染可能性,保护自己,同时 也保护他人。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钟柯,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中“疫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牛痘疫苗是人们为了消灭天花这种传染病而研发的。 
    B.疫苗通过保护易感人群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C.疫苗可以帮助人的机体实现对某种疾病的主动免疫。 
    D.不同种类的疫苗在原理、效果等方面大同小异。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只有将传染病传播的三大要素都控制住,才可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B.人的皮肤、黏膜可以确保人体不被细菌、病毒侵入。 
    C.新冠病毒属于 RNA病毒,所以疫苗对新冠病毒没有效果。 
    D.即使成功消灭了人群间的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仍会在自然界存在。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条理清晰。
    B.表述简洁准确、幽默风越,充分体现了说明文最重要的语言特点。 
    C.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抽象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D.全文先分别介绍两种疫苗,再总结疫苗特征,形成分总结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2020•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A)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仰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其后秦伐赵,石城 攻下
    B.廉颇送至境,与王曰 告别
    C.相如召赵御史书日 回头
    D.赵亦设兵以待秦 隆重
    (2)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秦王赵王击缶 
    A.圣人之所以圣 
    B.之声义 
    C.国以礼 
    D.若属皆且所虏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恰当的是  (       ) 
    A.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讨好赵王,相会在西河外渑池。
    B.在这时蔺相如向前献上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击缶。 
    C.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怒视他们,他们都散开了。 
    D.秦王直到喝尽了酒,始终未能占到赵国上风。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渑池会前廉颇送别赵王时,请立太子为王的一番话,表现了他耿耿忠心和过人胆识。
    B.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的斗争,突显他有勇有谋、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特点。 
    C.司马迁善于描写矛盾冲突,文段集中展现秦赵两国的冲突和廉蔺二人之间的矛盾。 
    D.“跪请秦王”“张目叱之”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丰满逼真、跃然纸上。
  • 题型:作文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2020•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亲情在左,师恩在右,少年虽轻狂,过往岁月静好;理想在前,重任在肩,青春亦无悔,前程色彩缤纷。回眸过去,五味杂陈;憧憬未來,山高路远。过去已去须珍惜,未来已来要珍重。
    请以“回眸·憧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题型:选择题(本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将该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类:历年真题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2020•山东) —________ is it from here to your company?
    —It's only about ten minutes' walk.
    A.How long B.How many C.How soon D.How 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