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博学而
    之也温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有 自远方来
    ②温 而知新
    ③人不知而不
    ④淫慢则不能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 ______ ,乙文侧重谈 ______ 。
    (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师说》,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失,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______
    A.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作《师说》以贻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论今。
    B.第二段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
    D.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墨子•兼爱》)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学而》)


    这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孝”,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那句话强调了申明孝道及其作用?

    根据这两段文字,谈谈儒家和墨家论述“孝”的角度有何区别。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稀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注]①青衣:县名。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斛”是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汉二年”不是年号纪年法。中国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C.“高祖”是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D.“太仆”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它和丞相、太师、尚书、门下省、中书省等都是官职名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泽中的一百多个年轻人聚焦在一起,前去追随彭越,并且请求彭越做他们的首领,彭越开始拒绝了他们,还说不愿和他们一起干。
    B.第二天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大家都觉得是个小事情,可是彭越命令校长杀掉了这个人,并设置土坛,用其人头祭祀。
    C.汉五年,彭越又攻下昌邑旁二十多座城,得到大量粮食供给汉王。最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D.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吕后却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皇上诛杀了彭越并灭其家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B.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
    C.廷尉,位列三公,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杀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斯固百世遇也
    A.申之以孝悌
    B.冰,水为,而寒于水
    C.夫晋,何厌
    D.不知日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将“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五人的英勇牺牲对比,歌颂五人的高尚人格。
    B.“拜且泣”“扼腕墓道”写出了四方之士在蓼洲周公墓前的悲慨、景仰之情。
    C.最后点明五人之死的意义,指出平民百姓也能对国家的兴亡产生重大作用。
    D.议论、记叙与抒情有机结合,事约理明,情感充沛,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A.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B.始指异
    C.不知日
    D.则凡数州土壤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紧扣标题中“始得”两字,点明宴游西山的特别之处,语约意丰。
    B.首段用游其他山水时的愉悦欢乐反衬第二段西山之游时自己的抑郁心情。
    C.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渐与自然融为一体,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至理。
    D.句式名变,整散结合,既有三字句连用,又有四字句铺排,使得文气跌宕酣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请结合以上材料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冕屡应举,不中。叹曰:“ 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选自宋濂《王冕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在宗庙中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他已经成年。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会试及第者。
    D.燕都,或称燕京,即今日北京之别称,原为燕国都城,后为元明清三代都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冕与宋濂均是少年好学。宋濂因家贫只好借书遍观,并虚心向同乡前辈求教;王冕则在家人支持下入寺庙苦读。
    B.王冕率真放达。他母亲想回故里,他就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冠跟在母亲的车后,引来孩童围观讪笑,他也跟着笑。
    C.王冕慷慨仗义。当他听说朋友卢生死在滦阳,他就不远千里赶去,取回卢生的骸骨安葬,并收留了朋友的两个幼女。
    D.王冕胸有大志但未实现。他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志向,可惜还未实践就去世了,很多人为之叹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③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

    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