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科目: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9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1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之滫(渐渐) B. 乎动静(体现)

    C. 教使之而(这样) D. 深谷(靠近)

    2乙文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 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 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 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3给甲文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 译文: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9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释)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以为圣贤者             所以:……的原因

    B. 今之学者                 学者:读书人

    C. 稍稍见称于人稍           稍:稍微

    D. 如水涌而山出山           出:从山间涌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鸟兽为物施于事

    B. 而为死又有能有不能也

    C. 虽死不朽能不朽存也

    D. 忽焉以死同归于泯灭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B. 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C. 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则拿“施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D. 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2)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3)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龙 虎 斗
    梁刚
    丁晓虎在七宝镇开饭店有些年头了。尽管店的规模不大,但市口很好;菜和点心的花样也多,正宗的本帮特色,比如红烧肉、腌笃鲜、扣三丝、油爆河虾等,正宗的本帮特色。但要说最聚人气的,还是他的招牌点心小笼包,皮薄馅多,一咬一口汤,肉质坚实新鲜。如果选个雅座,一边闲看水阁清流船悠悠,一边享受美味佳肴和老酒。那才一个爽哩!
    王兴龙也开了一家酒店,就开在丁晓虎饭店的街对面,但生意远不如丁家。所以丁晓虎特别得意,每每吃饱老酒,就会拉开粗嗓门说:就他的那个破酒店,只能当陪衬!但他没想到,王兴龙正蓄势待发,拜师于南京东路的“大三元”,那是一家远近闻名的大酒店,广帮特色。
    那时七宝镇远不如现在那么花样百出,整条街的餐饮特点都差不离,白切羊肉与红烧羊肉之间并无太大的味蕾冲击。但王兴龙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百年不变的本帮菜点开始受到了冲击。就说小笼包吧。王兴龙做得馅心,不加肉皮冻,而是在肉馅中加入葱末、姜末、盐、花椒粉和香油,搅拌均匀后,再一勺一勺加进鸡汤,搅拌至肉馅把水分全部吃透。一般一碗肉馅,要加一碗鸡汤。想想,同样是一咬一口汤,但咬出来的味道能一样吗?食客们吃了他家的小笼包,便不停地咂嘴,说:鲜得嘞,眉毛也脱落了。
    王家酒店渐渐聚集了人气,王兴龙又推出新花样:比如:氽来钟、神树开花和金鸡饼。“氽来钟”就是用半个冬瓜,掏空了芯,然后倒入滚烫的腌笃鲜,半个冬瓜氽在煮沸的水中,宛如水中氽钟。等你把竹笋、咸肉吃完了,那冬瓜就成了另一道菜。那“神树开花”是用香蕉皮做的,其形状有如金菊绽放,具体做法没人知道,但味道极好,还养颜,深受女士欢迎。金鸡饼是广帮传统菜,并非为谁量身定制,只是刚好契合了七宝文化。其主要原料就是用土豆泥做皮,用鸡丁肉丁香菇丁竹笋丁做馅,包好后压扁,放入油锅炸成金黄即可。
    这些新品极大冲击了食客的眼球和味蕾。一时,王家酒店的生意兴隆,丁家饭店门前冷落。丁晓虎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开始寻斤头(找岔、挑衅),开始“戳煞爷娘”地骂街。
    王兴龙是好脾气,他的嘴角始终洋溢着微笑,他对谁都客客气气。对于骂街他更不可能接招。那差不多就是一种鄙视了,如果再骂,只能自取其辱。
    丁晓虎感觉无趣,便想着对应之策。他也学做了“氽来钟”和“金鸡饼”;他把臭豆腐炸得皮脆肉嫩;还在小笼包的肉馅中加了虾仁;把牛腩和牛筋做得极有嚼头。食客就说:丁师傅,你做得菜大有长进啊。丁晓虎嗓门极大地说:那是,我做得是正宗本帮菜!
    转眼就到了1937年的10月,初秋的晌午,食客们坐在酒店的雕花窗棂前,已能感受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秋景了。但那一刻,天空突然响起了日机掠过的声音,然后就传来了轰隆隆的爆炸声,前后响了四次。之后就传来了哭喊声。彼时,许多百姓丧了命,王兴龙的母亲也在其中。
    食客们一声长叹:戳煞娘的小日本,往后再也不得安宁喽!
    那以后,不管是丁家饭店,还是王家酒店,生意都一落千丈。
    之后的一天,有个叫小田一郎的日本军官走进了王家酒店,他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他把王兴龙叫到跟前,问:你会不会做“龙虎斗“?
    王兴龙愣了愣,然后摇头,心想:“龙虎斗”虽是广帮菜,但当地人很少吃野生动物,蛇猫之类更是不碰,偶有吃蛇的,最多来道“龙凤煨”,或叫“龙凤呈祥”只是讨个吉利罢了。但嘴上只是说:原料恐怕不好找,尤其是狸猫。
    小田一郎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这我不管,做不了这道菜,就烧了这店。
    王兴龙谦卑地陪着笑说:太君,要不做道“龙凤呈祥”?吉利,味道大大的好。
    小田一郎一拍桌子站起来:我不要“龙凤呈祥”,现在是战争,就要“龙虎斗”。中国不是号称“龙的传人”嘛,那大日本的就是虎,我就要“龙虎斗”,虎的,一定能战胜龙!
    王兴龙的笑脸突然凝固了,他迟疑了一下说:狸猫确实没,最多弄只家猫。
    小田一郎瞪他一眼,用手摸了摸脸说:家猫?,即便是家猫,也能打败蛇!
    王兴龙没吱声,只是沉着脸,弯了弯腰,便退了出去。
    做“龙虎斗”很吃功夫,蛇和猫都必须经过去腥、剔骨的流程,尤其是猫,要用甘蔗来去腥,还要去掉脊髓以去酸。骨头熬汤做羹,蛇肉猫肉细细切丝,和菌菇一起烹炒,味道鲜美,无与伦比。再加蛇性微凉而猫性微热,一阴一阳谓之道,是真正的大补佳肴。
    小田一郎吃得不住点头,哟嘻,大大的美味!然后就拍案唱歌。微醉的表情,满是怀旧,然后就说起他早年随父做生意,到过台湾、福建、广州,所以知道“龙虎斗”,但一直无缘品尝,今天总算如愿以偿。
    王兴龙僵硬地微笑着没吭声,然后送来一碟秘制萝卜,说:这个,大大的爽口,能醒酒。
    小田一郎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再次喊了一声:哟嘻!
    之后,小田一郎便常来,来了就点“龙虎斗”,餐毕,王兴龙照例给他端来一小碟秘制萝卜。于是,王家酒店的生意就格外的好。对面的丁晓虎因此恨得牙痒痒。每天发戆劲,“戳煞爷娘”的骂街。
    有一天,突然传来小田一郎的死讯。据说死得蹊跷,什么原因也找不到。
    当晚,王兴龙突然敲开了丁晓虎的家门,说:我要走了,这是我记录的一本菜谱,有空看看。记住:蛇和萝卜不能同吃,吃了会中毒,严重时可能会暴毙。
    丁晓虎拿着菜谱,呆了半晌,等他回过神来想对王兴龙说声谢谢时。王兴龙早没了踪影。
    (原载2016年《四季》夏季刊,有删改)

    文中的主人公王兴龙具有哪些品格?

    本文从正面和侧面对王家酒店的菜肴进行了描写,请对此加以分析。

    对小田一郎之死,作者在文中已做了多次铺垫,请具体分析。

    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

    结尾两段写了王兴龙赠菜谱,离开七宝镇,有人认为删去这个结尾会更好,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停止

    B. 顺风而呼,声非加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 以为轮,其曲中                    规:规则

    D. 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上之上 B.吾尝终日而思矣          拔剑切而啖之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圣心备焉 D.相与枕藉乎舟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金就砺则利

    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两个“就”不同,两个“致”相同 B.两个“就”不同,两个“致”不同 C.两个“就”相同,两个“致”相同 D.两个“就”相同,两个“致”不同
  • 题型:选择题 题类:其他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下列句子与“以为轮”句式相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与呼张良与具去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 题型:选择题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金就砺则利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輮以为轮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探究解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用课文原句回答)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