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科目: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10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发展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解放初期,我国的纺织工业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纤维的棉、毛、麻、丝,远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的穿衣需要,出路何在?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教育家钱宝钧先生敏锐地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发展化学纤维工业。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不断改进,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如今,纤维热机械分析仪已成为研究纤维内在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检测仪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头号战略武器“洲际导弹”面临最后两项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拦路虎”就是为洲际导弹编制“防护服”——“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难关攻克不下,导弹就上不了天,潘鼎决定勇挑重担,带领课题组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击,改用新的的碳丝路线来研制产品。说起当年的困难。后继者陈惠芳仍深有感触;“当年我们课题组可以说是‘三无’:一无研究资料和基地,二无场地,三无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经验。”在艰苦卓绝的科研条件下苦战多年后,潘鼎团队成功研制了集美、俄两国同类产品性能所长的航天级高纯黏胶基碳纤维,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陈惠芳研究员从潘鼎手上接过接力棒后,把科研方向瞄准“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她要让中国高性能碳纤维更“强”。她介绍,高性能碳纤维是个“好东西”,但是碳纤维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且核心技术被日、美等国严密封锁,我国碳纤维市场长期处于被进口产品垄断的状态,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严重制约着我国碳纤维的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惠芳科研团队联合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干喷湿纺。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主流工艺,但也是碳纤维行业公认的难以实破的纺丝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仅有日本的个别公司掌握这一工艺。
      如今,我国首个采用干喷湿纺工艺的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陈惠芳表示,高性能碳纤维要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依旧需要不断地技术攻关,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1)下列不属于我国碳纤维研究发展存在的困难的是(  )
    A.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也缺乏合适的研发场地。
    B.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
    C.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D.无研究资料和基础,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2)下列对文中“干喷湿纺”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干喷湿纺技术是实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先进技术。
    B.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碳纤维生产的重要工艺。
    C.干喷湿纺工艺并非陈惠芳团队独立完成。
    D.未来高性能碳纤维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3)下列对文本语言和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风格朴素。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我国碳纤维的研究发展。
    C.本文议论、说明和记叙相结合,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D.第三段中“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中“关键性”强调其重要性。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③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1)下列对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一问题”和“持续性”的理解,不正确是(  )
    A.“这一问题”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B.“持续性”可以是时间的持续,或者空间转移的持续。
    C.“这一问题”指艺术创作中只有变化而无重复的问题。
    D.“持续性”可以同时表现为时间和空间转移上的持续。
    (2)作者以《鳟鱼》为例,说明的观点是(  )
    A.音乐中的主题持续贯串全曲,极其朴素明朗。
    B.一首持续的乐曲总有重复的乐句、乐段,作者通过这些重复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C.音乐的变奏“万变不离其宗”——主题。
    D.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
    (3)下列不能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艺术规律的是(  )
    A.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B.商业区悬挂众多的某个知名品牌的广告宣传画。
    C.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D.芭蕾舞剧《天鹅湖》。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单元测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错误管理理论
      (1)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2)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3)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4)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5)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6)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1)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2)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是(  )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3)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