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2024年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七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xiān) 笨(zhuò) 点(nàn) 一而散(hònɡ) B. 诚(qián) 水(fù) 布(mā) 委求全(qū) C. (xuē) 寒(chen) 锄(hè) 飞来祸(hènɡ) D. 怨(mán) 角(lénɡ) 单(bó) 情不自(jìn)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荆棘 娇嗔 延申 得意洋洋 B. 打捞 伺候 盘旋 犹豫不绝 C. 混淆 磨蹭 项链 惊慌失措 D. 硝烟 端详 捷报 憾天动地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要56个民族、14亿中国人的力量       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②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     。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理仪容。
    ③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    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A. 汇合 震荡 因而 B. 汇聚 震动 因此 C. 汇聚 震荡 因此 D. 汇合 震动 因而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B.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C.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洞”。 D. 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实力的运动员漫不经心,地对待比赛,结果无缘奖牌。 B.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啊! C. 他30岁时成就辉煌,,但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D. 冬奥会上每当听到国歌声响起,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学习汉语。 B. 故宫文创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 C. 大学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D. 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7 . 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③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篇小说《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成名作。 B.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英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 C.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是当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孙犁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D.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 B. 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 C.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泼。 D. 面对着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是喝了香醇的美酒。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an韵,韵脚分别是“冠”“宽”“难”“看”。 B. 诗歌首联叙事,“羁旅”有辗转飘零之感,“南冠”指被俘成为囚犯。 C. 颈联说明诗人已预见死亡结局,发出了对生命苦短的感叹。 D. 全诗思路清晰流畅,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简与俭
    马军
    ①“简”与“俭”二者无疑是一对近义词,但仔细分辨,二者也有差异,“简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喜爱和追求的是一种省时、省力、低成本的生活;而“俭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源于对高尚道德的追求而进行的自我约束,对物欲和享乐的坚忍和克制。
    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有这样的表述:与其由于奢侈骄纵而逾越礼节,不如节俭固守本心。韩非在《韩非子·难二》中提出,要“俭于财用,节于衣食”。这些论述,角度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将“俭朴”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③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富家子弟,自小就在锦衣玉食的家境中长大,他不知前辈创业的艰难,每天要吃纯肉馅的饺子,而吃饭时又总是将每个饺子的边儿咬下,他家的仆人默默把这些边儿收拾起来。后来,由于天灾,这个家庭破落了,原来衣食无忧的阔少沦为沿街之讨的叫花子。一天,他极度饥饿的时候,爬到原来那个仆人家的门前,仆人拿出饭食递给他,他猛吃一顿,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当他问及是什么时,仆人感慨地说:“这不就是你过去吃剩的饺子边儿吗?”故事是虚构的,但它讲述了一个道理,俭不只是-种生活方式,同时也包含着高深的智慧。
    ④北宋贤相寇准的母亲就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智慧老人。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后来,寇准考中进士,喜讯传到家里,寇母已身患重病。临终前,她将亲手画好的一幅画交给仆人,并郑重叮嘱:“日后寇准为官,如果忘了过去的日子,贪图富贵,你就把这幅画亮给他看。”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一次,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了好多同僚,并大摆筵席。就在这时,老仆人拿出这幅画来,毕恭毕敬地交给寇准。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有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此时,过去生活的一幕幕在他眼前闪现,寇准禁不住泪如泉涌,再三拜过,从此勤于政务,俭于生活,勇于担当,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贤相。
    ⑤难怪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殷殷叮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亦谆谆告诫自己的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钱再多,一天也只能三餐,大厦万间,酣眠不过五尺。《易经》谈到节俭时讲了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甘节”,即甘于节俭,把节俭当成甘之如饴的乐事;第二种是“安节”,即安然节制,不追求享受;第三种是“苦节”,把节俭当作苦事。三种态度,三种境界。今天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简与俭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甚至可以说它恰是现代文明的标尺。简单、朴素、俭省的生活,不只是最为健康,最为科学,同时也是最为可靠的生活。
    (节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12期,有改动)
    (1)下列可以作为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简朴”,要把“简朴”作为省时、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B.每个人都应该注重“俭朴”,要对物欲和享乐保持坚忍、克制,要自我约束。
    C.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降低物质生活要求,用节俭的生活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D.俭朴不只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倡导的文明准则。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比较了“简朴”和“俭朴”侧重点的不同,起到了引入议论话题的作用。B.第③段虚构了富家子弟的故事来证明观点,这里采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讲述的寇准成为一代贤相的故事属于事实论据,这是从正面论证作者的观点。
    D.第⑤段引用《诫子书》和《朱子家训》中的话属于道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富家子弟落魄后,觉得以前吃剩的饺子边现在变成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因为前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B.北宋名臣寇准之所以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贤相,与他为官时谨记母训,富贵后不忘贫寒,勤于政务密不可分。
    C.《易经》所谈到节俭的三种境界是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文章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追求最高的境界。
    D.文章告诉我们:简与俭永远不会过时,成功往往由勤俭而起,破败往往由奢侈而起,我们应该过简朴、俭省的生活。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绿色”浅层地表能
    ①浅层地温能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其能量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浅层地温能广泛存在于地球浅层表层巨大的恒温带中,温度相对恒定,几乎不受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再生迅速,可循环使用。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也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技术。“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热泵技术包括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地质条件较好,浅层地下水丰富且容易回灌,可采用水源热泵;地质条件不好,可采用地源热。水源热泵技术是指抽取地层相同温度的地下水,并通过机组与抽取的地下水进行换热。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实现制冷;在冬季,则从水源中提取能量供暖。在这过程中,水源水经过热泵机组后,只是用于交换热量,水质不发生变化。地源热泵技术以土壤作为热源和热汇,通过埋于地下循环液的换热器与土壤进行冷热交换,只要有少量的电能,基本上所有地区都能使用地源热泵。专家认为,采集浅层地温能是新世纪取代传统供暖(冷)方式最为现实、最有前途的技术措施。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就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开发地温能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使用浅层地温能的采集、利用已经成为现实。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成为整个国际地热界的发展方向,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从原文看,下列对“浅层地温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一种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低温(一般低于25°℃)热能。
    B.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它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
    D.它资源量丰富,可以就近利用。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是个巨大的热库,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内部热能是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B.现阶段,专家在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区域地下近百米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勘探出浅层地温能。
    C.科技人员采用“热泵”原理,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
    D.“地源热泵”不受任何地质条件的限制,所有地区都能使用,比“水源热泵”的使用区域更广。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重点介绍“浅层地温能”的特点及其开发和利用前景的事物说明文。B.文本采用空间顺序,对“浅层地温能”从蕴藏到其优点及开采方式做了介绍,使人们对“浅层地温能”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C.文章第②自然段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楚地说明了“浅层地温能”的蕴藏情况。
    D.本文语言简洁平实、准确严密,既有通俗易懂的介绍又有限制语及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属于科普类短文。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次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将索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通陈游美别
    B.不积小流,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D.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马拉夫一天所走的路程叫做“一驾”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②得双石潭上
    B.①假舟楫,非能水也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
    C.①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②侣鱼虾友麋鹿
    D.①积土成山,风雨焉 ②激于义而死
    (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击破沛公军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曹植在《白马篇》中用“              ,视死忽如归”来表达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
    (2)“久在樊笼里,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的喜爱。
    (3)“明月松间照,             ”,此句诗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诗人高尚情操的象征。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5 . 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3分)
    示例:乡愁
    乡愁是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春风的牵引下,飞入每个游子心间。
    备选词语:离别 思念 微笑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6 . 李明先生欠了王红女士工程款90000元,李明承诺于2023年5月20日前还清,请你以李明的名义写一张欠条。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4分)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独轮老车
    康德华
    ①打我记事起,家里就有这辆用木头做的独轮老车,据说是爷爷闯关东时从山东老家一步步推到东北来的,爷爷把它称作“功劳车”,爱惜有加。别看独轮车是用木头做的,但特别结实耐用。说起这辆独轮车,还发生过不少故事呢!
    ②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个夏天,屯里刘三叔的大儿子栓柱因高考落榜一时想不开偷偷喝了农药,等发现时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刘三叔赶忙套上牛车朝十几里地远的镇卫生院赶去。那天下着雨,道路泥泞不堪,牛车刚走了千八百米,就陷进淤泥里动弹不得。情急之下,刘三叔想起我家的独轮老车,赶忙跑过来求救。父亲一听人命关天,丢下饭碗,顶着大雨,和刘三叔轮流用独轮车推着栓柱朝卫生院赶去。
    ③雨越下越大,路越走越泥泞,行至半路独轮车也动弹不得。怎么办?父亲想了一个办法,把栓柱用棉被固定在独轮车上,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跑。就这样独轮车摇身变成担架,载着栓柱向医院狂奔而去。
    ④幸亏送医及时,栓柱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三叔抱着我父亲喜极而泣。柱出院后,三叔到镇子上的铁匠铺定做了一个胶皮轮送到家里,以此答谢独轮车救子之恩。
    ⑤当然,独轮车临时救急只是个别,真正的作用是载物拉货。那时农村除了种地,杂活也特别多,什么沤粪、磨米、割草等,家家户户一年到头没有闲着的时候,小小的独轮车派上大用场,因其轻便灵活,深受男女老幼喜爱。
    ⑥离我家不远的村上有一个砖厂,大人们农闲之时都要去搬砖打零工。父亲也是其中一员,只不过他比别人多了一个劳动工—独轮车。正常情况下,一个壮汉一次只能背二十块红砖,一趟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满脸汗水。独轮车就不同了,它承重能力强,若摆放整齐,一次可拉百余块砖,而且稍加用力便可驱动,一天下来,父亲都要小赚一笔,羡慕得那些壮汉直吧嗒嘴。
    ⑦后来我上了小学,独轮车成为父亲接送我的“专车”。天刚放亮,我被母亲叫起来,赶紧穿衣洗脸吃饭,一番紧张忙碌后,背上书包坐上独轮车,迎着朝霞朝村小走去。父亲之所以送我上学,除了年龄小不懂事,还有安全考虑,村小距我家五公里,途中要穿过两个村庄、三片杨树林,涉过一条小河,经常有野狗出没,最怕我下河摸鱼,因此才接送我。
    ⑧真正让我摆脱独轮车学会独立,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冬天。那天下大雪,想到顶风冒雪上学很辛苦,就以头疼为由赖在炕上不起来。父亲看出我装病旷课,将我从被窝里出来,着我吃了口饭,然后推上独轮车送我去上学。天特别冷,刺骨寒风裹着冒烟大雪扑打在脸上,有一股钻心的疼。路上,父亲对我说:“福子,你生在农村,家里又很困难,若想出人头地,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得批评你,今天看到下雪就不上学,明天遇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照此下去,你能走出农村吗?饭可以少吃一顿,但课不能耽误一节,人想有出息,就要吃得了苦。”
    ⑨我越想越懊悔,泪水“流量”开始增多,啜泣“音量”由弱到强。我跳下独轮车,向父亲摆了摆手说:“爸,从明天起您不用接送我上学了,孩儿已长大,懂得肩扛重担,逆风前行!”
    ⑩说着我背起书包,迎着凛冽寒风,大步向学校走去……
    ⑪也就是从那时起,独轮车淡出我的视野。转眼间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那辆伴我成长给我欢乐、承载梦想的独轮老车,随着父母几次搬迁,早已难觅踪迹,而那富有节奏的“吱呀呀”声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1)文中讲述了哪几件和“独轮老车”有关的事情?
    (2)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简析文中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
    (4)文末“那富有节奏的‘吱呀呀’声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生活中,你也一定看到或听父母说起过一些令他们念念不忘的“老物件”,对他们这种行为你如何认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板问钉子:你总是被敲打,却从不抱怨,这是为什么呢?
    钉子笑笑说:我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全靠铁锤的敲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会被各种人和事“敲打”。你曾经被谁或什么事“敲打”过?你对“敲打”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任选角度,以“敲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700字;⑥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