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②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③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④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因为对“使”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人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使”的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明孔子在治理百姓方面的主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进爵为王。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 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②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温病条辨》序
    (清)
    而世之俗医遇,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父以授子,师以传弟,举世同风,牢不可破。肺腑无语,冤鬼夜嗥,二千余年,略同一辙,可胜慨哉!
    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咸知溯原《灵》、《素》,问道长沙.自吴人叶天士氏《温病论》、《温病续论》出,然后当名辨物.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 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抒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然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之也,藏诸笥者久之。予谓学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也,然以天下至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方,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况乎心理无异,大道不孤,是书一出,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且将有阐明其意、裨补其疏、使夭札之民咸登仁寿者。此天下后世之幸,亦吴子之幸也。若夫《折杨》、《皇苓》,听然而笑,《阳春》、《白雪》,和仅数人,自古如斯。 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
    嘉庆十有七年,同愚弟汪廷珍谨序。
    【注】①长沙:借指汉朝名医张仲景,相传他曾任长沙太守。②当名辨物:谓按照事物的名称求取事物的内容。③贸贸:目不明貌,引申为不明方向。④子云:指扬雄,西汉辞赋家、思想家,以博学多才著称。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
    B.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
    C.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
    D.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温热之病,即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属广义伤寒范畴。
    B.束发,本义指束扎发髻;古代汉族男孩15岁束发为髻,以示成童,因此束发又指成童的年龄。本文取本义。
    C.壮月既望,壮月是农历八月的别称,《尔雅》有“八月为壮”;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
    D.里,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周礼》“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吴鞠通聪明好学。他天资聪颖,又虚怀若谷,勇于钻研,博采众家之长,最终写出了《温病条辨》。
    B.吴鞠通医术高明。他所处的时代,医者大多贪求常规,沿袭旧法,俗医们对典籍又不求甚解,很少能取得满意疗效。
    C.吴鞠通品格高尚。他不满当世俗医误人,立志救世,想用自己平生所学心得,拯救对温病蒙昧不清的世人。
    D.吴鞠通不够自信。他因为不自信,又怕世人不相信自己的书,所以将著作放置很久,最后在汪廷珍的劝说下才付印著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
    ②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篇》)

    “尧舜其犹病诸”中“病”意为 ______ ,“居处恭”中“居”意为 ______ 。

    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孔子“仁”的理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有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B.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C.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D.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土\不得短褐\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B.诸侯,是古代井田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C.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君是爵位,也是称呼。田文,因字为孟,封地为尝邑,承袭其父君位,所以叫孟尝君,《战国策》也有记载。
    D.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田文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所以很不喜欢这个贱妾之子,甚至不让田文的母亲抚养他。
    B.田文批评父亲手握齐国重权,却奢侈专横,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谋利益那你,虽言辞激烈,却得到父亲认可,并委以重任。
    C.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D.苏代讲关于木禺人与土禺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接受了建议,取消了行程。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②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父寅,太子中舍人。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迁为祠部尚书,迁太常,加散骑常侍。升明二年,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 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 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竞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办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遺命作芦葭糯车,灵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从弟融敬重绪,事之如亲兄,赍酒于绪灵前酌饮,恸哭曰:“阿兄风流顿尽!”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简子。
    (节选自《南齐书•张绪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B.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C.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D.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魏晋时期玄风渐兴,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张绪就继承了这种清简寡欲的风度。
    B.仆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时期尚书省的官职,官仅置一人,职位仅次于尚书令,其中“仆”是“主管”的意思。
    C.北士、南人,是因当时正处在我国南北朝分治时期而产生的称谓,南北双方把长江当作边界,张绪本人正是南朝人。
    D.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是最高学府的掌管人员,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绪年少知名,性情清简淡然。面对都令史询向郡县大米一事,他不慌不忙,表情平静且淡然,皇帝也佩服他的自然秉性。
    B.张绪忘情荣禄,朝野一致推重。他与人闲聊,说自己一生不喜欢应承顺从他人,被人转告给当时的权臣而擢升为吴郡太守。
    C.张绪正直不阿,不屈服于权责。长沙王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担任州议曹职,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
    D.张绪家无余财,风度高绝于世。他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以致后来食不果腹,遗言死后简办丧事,朝廷议谥他为“简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②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汤兆京传
    (侯方域)
    ①汤公名兆京,字伯闳,宜兴人也。为孝廉,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既而察其诬,乃力为解,而却其田。壬辰,登进士第,官丰城令。丰城岩邑,公下车期月,立变其俗。有巨盗范绍九者,劫掠袁、临、吉、赣之间。令之左右皆其耳目,辄捕辄先闻。公则密计,而单骑掩之,擒绍九,豫章数千里之患以平。报最,征拜御史。
    ②神宗帝将杀建言御史曹学程,命公临决。公争曰:“学程不当死。必杀学程,臣愿同日死。”沈相国一贯倾其同官沈鲤大兴妖书狱,为罗织计,属会审。公独以其事坐曒生光,狱得解。又尝特疏请福王之国,寝夺嫡谋。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乡人皆曰:“汤公,长者。”及居御史,则慷慨言天下事,数面折廷诤。尝论柄相烦,天子谴责,同事者惶恐喘息汗下,公意气自如。或今日谴责,而明日更言之。公父家居,叹曰:“吾儿向循循书生,今乃能强项如此哉!”
    ④初,汤宾尹有盛名,群小欲拥戴之为相。宾尹尤鸷悍,阴制朝权。京察未榜之前一日,犹聚其党招呼,思有所挟持。 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宾尹故不识公,一日朝会,问人曰:“孰为汤伯闳?”人指示之,宾尹悚然。既废而叹曰:“吾目中空无人,向独睹汤公意动,今果为所中矣。”
    ⑤先是,沈一贯欲杀天下贤士大夫,分立门户,报复私怨。传至宾尹,为高弟子,卒未及有所为而败。其后,屡起屡仆。又四十年,至思宗任温体仁,其党始得志。则前此持之者,公力也。公以论太宰赵焕擅权,挂冠归,病卒,年五十。后天子知其贤,常思之,赠官太仆卿。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期月 ②京察未之前一日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而单骑之 ______
    A.遮蔽 B.袭击 C.抹杀 D.关闭
    夺嫡谋 ______
    A.阻止 B.罢免 C.丑陋 D.睡卧

    请用“/”为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
    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讷讷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将第④段画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迨明,公独袖出一单于吏部堂,罗列宾尹狼戾状。当事者错愕,公昂首曰:“今察典欲黜幽,宾尹不黜,谁当黜者?”

    简析第⑤段“又四十年”在文中的作用。

    根据①②③段相关事迹,概括汤兆京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书汤西楼诗后
    元 袁桷
    玉溪生往学草堂诗,久而知其力不能逮,遂别为一体,然命意深切,用事精远,非止于浮声切响而已也。自西昆体盛:劈积组错,梅、欧诸公发为自然之声,穷极幽隐,而诗有三宗焉,夫律正不拘,语腴意赡者,为临川之宗;气盛而力夸,穷抉变化,浩浩焉沧海之夹蝎石也,为眉山之宗;神清骨爽,声振金石,有穿云裂竹之势,为江西之宗。二宗为盛,惟临川莫有继者,于是唐声绝矣,至乾、淳间,诸老以道德性命为宗,其发为声诗,不过若释氏辈,条达明朗,而眉山、江西之宗亦绝,永嘉叶正则始取徐、翁、赵氏为四灵,而唐声渐复。 至于末造号为诗人者极凄切于风云花月之摹写力孱气消规规晚唐之音调而三宗泯然无余矣
    (选自《四部丛刊》)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文中加线的“玉溪生“指 ______ ,“梅”指 ______ ,“临川”指 ______ (都填姓名)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袁桷认为“三宗泯然无余矣”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 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皇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皇帝赐帛嘉奖。受皇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却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②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易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其后,逊上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馀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 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加拜逊辅国将军,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B.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C.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D.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佐助人员。
    B.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谒阙”。“诣阙上书”指上书至中央司法机关申冤。
    C.疏,分条陈述,亦指奏章;这里的“上疏”,即指呈上奏章。除此之外,疏,还另指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文字,如《十三经注疏》。
    D.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同等级别的官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
    B.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官。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
    C.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的计策失败。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听从诸将的建议也认为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②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