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赤壁赋》)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涂潦:泥水。③锸(chā):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B.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C.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D.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对节选自《赤壁赋》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既描写了当时的景象,又引出了话题。
    B.“客”想象了曹操当年的盛况,并以曹操自比。
    C.“而今安在哉”一句,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
    D.“客”通过人和自然的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良弼字辅之。初举进士,赵州。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脱兀脱以断事官镇邢。其属要结罪废者,交構嫌隙,动相沮挠。世祖时征云南,良弼驰驿白其事,遂罢脱兀脱,罢其属,邢大治,户口增倍。世祖在潜藩时,在关陕,奏以廉希宪、商挺宣抚陕西,以良弼参议司事。阿蓝答儿当国,惮世祖英武,谗于宪宗。遂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参知政事,钩校京兆钱谷,煅炼群狱,死者二十余人,众皆股栗。良弼力陈大义,词气恳款,二人卒不能诬,故宣抚司一无所坐。既渡江,攻鄂州。 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其言皆见采用。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帝悯其老,不许,良弼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舟登岸喻旨。 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太宰官愧服,求。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越数日,复索书不已,至以兵胁良弼……良弼终不与。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觐。屡以疾辞,十九年,得旨居怀孟。良弼别业在温县,故有地三千亩,乃析为二,六与怀州,四与孟州,皆永隶庙学,以赡生徒,自以出身儒素,示不忘本也。二十三年,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B.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C.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D.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帝从其请/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宋、元以后,府州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的课试等相关事务。
    B.世祖,本文中指忽必烈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至元”也是年号。
    C.分地,一般由君主或上一级封建主所封赐,以对上级服兵役、纳贡赋和执行其他义务为条件。土地所有者具有这块土地征税等权利。
    D.国书,指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使者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良弼治理有方,政绩卓著。他在邢州任职,筹划有方。脱兀脱为邢州断事官,其下属勾结,陷害,相互阻挠。他将情况报告世祖,世祖罢免脱兀脱及其属下,邢州大治。
    B.赵良弼坚持大义,不畏权贵。阿蓝答儿任陕西省左丞相,与刘太平查对京兆的钱谷,把许多人逮捕下狱,害死二十余人,大家都感到恐惧;赵良弼力陈大义,使宣抚司无一人被诬有罪。
    C.赵良弼临危不惧,完成使命。金津守臣欲攻击使船,他舍船登岸讲明来意;太宰府官列兵于四山之上,赵良弼列举其不恭敬之罪,但仍喻之以礼,使太宰官愧服,最终不辱使命。
    D.赵良弼出资助学,不忘根本。他把温县的三千亩田地,分为两份,其中六成给怀州,四成给孟州,永远属于庙学,用来供给庙学生徒,表示自己出身于儒士不忘其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
    ②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单于欲降武,使卫律治其事。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B.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C.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D.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
    B.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C.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D.单于开始时派卫律对苏武威逼利诱,后来把他关在大窖中不提供食物,苏武始终不屈服。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 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 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B.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C.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D.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韩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______
    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首段交代了“醉白堂”建造及得名由来。韩忠献公建“醉白堂”取名自白乐天的《池上》诗,并将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作者认为韩琦辅佐三朝皇帝安定天下,晚年欲告老还乡却被天下人挽留而不得,这时他有羡慕白居易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
    C.第三段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烘托出韩琦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D.结尾“泣而书之”表现了作者沉痛的哀悼之情。全文集议论与抒情于一体,语言凝练,较好地体现了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作者将韩献公与白居易进行多方对比,“尊韩之意,隐然自见于言外矣”。结合文本分条概括哪些是“韩献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李纲,字,观州穆人也。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白勇曰:“令则身任宫卿,职当调护,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 事若上闻,令则罪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纲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非太子罪也。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方今多士盈朝,当择贤者居其任,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至令致此?”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纲在东宫,隐太子建成初甚礼遇,后渐狎无行之徒,有猜忌之谋,不可谏止。又思筮者之言,频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高祖谢曰:“知公直士,勉弼我儿。”于是擢拜太子少保。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纲于是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每亲政事,太宗必令纲及左仆射房玄龄、侍中王珪侍坐。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 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五年卒,年八十五,谥曰贞。太子为之立。初,周齐王宪女孀居孑立,纲自以齐王故吏,赡恤甚厚。及纲卒,其女被发号哭,如丧所生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B.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C.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D.高祖曰/建成在东宫/遣卿辅导何为/屡致辞乎/纲顿首陈谢曰/愚臣事/太子所怀鄙见/复不探纳/既无补益/所以请退/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纪,李纲的字。韩愈字退之,陆游字务观,与李纲一样,都是名与字意思相同。
    B.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的意思大体一致。
    C.步舆,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形似轿子。也多借指居官在位者迎养父母。
    D.碑,文中指人去世后在墓前所立的墓碑,墓碑上刻有死者姓名、籍贯、成就等内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辅佐太子,尽职尽责。他在隋朝担任太子洗马时,对皇太子杨勇年初宴请官臣之际奏乐唱曲的唐令则表示不满,劝谏杨勇要远离声色犬马。
    B.李纲不惧皇威,敢于切责。杨勇被废黜太子之位,隋文帝责备杨勇身边的官属,而李纲直陈太子无罪,却将矛头指向皇上,认为皇上用人失察。
    C.李纲看重礼教,尽心事君。在他患脚疾之后,唐太宗多次召他入宫咨询政道,他便借此机会宣讲君臣父子之道,对皇帝的饮食起居也非常关心。
    D.李纲重情重义,不忘旧恩。由于他曾在北周做官,在周齐王宇文宪的女儿寡居后,他给予她优厚的生活关照;在他去世后,宇文宪女儿非常悲伤。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若上闻,令则罪不测,岂不累于殿下?臣请遽正其罪。




    ②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

    唐太宗在生活上是如何关心李纲、政治上又是如何倚重李纲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正域,字美命,江夏人。万历十一年进士。与修撰唐文献同为皇长子讲官。每讲毕,诸内侍出相揖,惟二人不交一言。出为南京祭酒。诸生纳赀许充贡,正域奏罢之。 李成梁孙以都督就婚魏国徐弘基家,骑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执而抶之。李氏数十人蹋邸门,弘基亦至。正域曰:“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令交相谢而罢。三十一年夏,庙飨,会日食,正域言:“《礼》,当祭日食,牲未杀,则废。朔旦宜专救日,诘朝享庙。”从之。初,正域之入馆也,沈一贯为教习师。 后服阕授编修,不执弟子礼,一贯不能无望。至是,一贯为,沈鲤次之。正域与鲤善,而心薄一贯。两淮税监鲁保请给关防,兼督江南、浙江织造,鲤持不可,一贯拟予之,正域亦力争。秦王以嫡子夭未生,请封其条件庶长子为世子,屡诏趣议。前尚书冯琦持不上,正域亦执不许。王复请封其他子为郡王,又不可。一贯使以上命胁之,正域榜于门曰:“秦王以中尉进封,庶子当仍中尉,不得为郡王。妃年未五十,庶子亦不得为。”一贯无以难。及建议欲夺黄光升、许论、吕本谥,一贯与朱赓皆本同乡也,曰:“我辈在,谁敢夺者!”
    正域援笔判曰:“黄光升当谥,是海瑞当杀也。许论当谥,是沈炼当杀也。吕本当谥,是鄢懋卿、赵文华皆名臣,不当削夺也。”议上,举朝韪之,而卒不行。正域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扼于权相,家居十年卒。光宗遗诏,加恩旧学,赠太子少保,谥文毅,官其子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郭正域传》)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
    B.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
    C.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
    D.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苍头以青巾裹头得名。战国时是主人战旗下军队,魏晋以后纯为私家奴仆。
    B.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
    C.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的称号,明清时为亲王嗣子的称号,只能由嫡长子担任。
    D.大珰指当权的宦官。珰,汉代宦官担任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郭正域小心谨慎,不和内侍结交。他和唐文献每次为皇长子讲解完毕,不和出来作揖相送的各内侍交谈一句话。
    B.郭正域任职南京,行事不畏权贵。学录李维极惩罚李成梁的孙子,徐弘基也赶来,郭正域让李成梁认错而罢休。
    C.郭正域交好沈鲤,颇轻视沈一贯。就鲁保求关防一事,沈鲤主张不可以,沈一贯打算发给他,郭正域也竭力谏诤。
    D.郭正域操守坚定,死后受到追封。他受权臣阻碍仍支持削去吕本等的谥号;光宗下遗诏赠衔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李成梁孙以都督就婚魏国徐弘基家,骑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执而抶之。
    ②后服阕授编修,不执弟子礼,一贯不能无望。

    万历三十一年夏天祭庙时遇上日食,郭正域依据《礼》提出了哪些主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爱,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 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寻以为侍中、太尉,督七州军事。属后将军郭默矫诏袭杀平南将军刘胤,侃闻之曰:“此必诈也。”遣将军宋夏、陈修率兵据湓口,侃以大军继进。默遣使送妓婢绢百匹,写中诏呈侃。参佐多谏曰:“默不被诏,岂敢为此事。若进军,宜待诏报。”侃厉色曰:“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且刘胤为朝廷所礼,虽方任非才,何缘猥加极刑!郭默琥勇,所在暴掠,以大难新除,威网宽简,欲因隙会骋其从横耳。”发使上表讨默。侃大军既至,默将宗侯缚默父子五人及默将张丑诣侃降,侃斩默等。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闻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拜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上表固让,曰:“臣非贪于畴黄而虚让于今日事有合于时宜臣岂敢与陛下有违理有益于圣世臣岂与朝廷作异臣常欲除诸浮长之事遣诸虚假之用,非独臣身而已。”咸和七年六月疾笃,又上表,七月,薨于樊溪,时年七十六。策谥曰桓,祠以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非贪于畴昔/而虚让于今日事/有合于时宜/臣岂敢与陛下有违/理有益于圣世/臣岂与朝廷作异/臣常欲除诸浮长之事/遣诸虚假之用
    B.臣非贪于畴昔/而虚让于今日/事有合于时宜/臣岂敢与陛下有违理/有益于圣世/臣岂与朝廷作异/臣常欲除诸浮长之事/遣诸虚假之用
    C.臣非贪于畴昔/而虚让于今日/事有合于时宜/臣岂敢与陛下有违/理有益于圣世/臣岂与朝廷作异/臣常欲除诸浮长之事/遣诸虚假之用
    D.臣非贪于畴昔/而虚让于今日事/有合于时宜/臣岂敢与陛下有违理/有益于圣世/臣岂与朝廷作异/臣常欲除诸浮长之事/遣诸虚假之用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夷,最初指我国古代东方部族,后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狄、南蛮、北戎。
    C.逊位,也称为退位、让位,多指君王或其他统治者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权臣放弃高官显位,文中指后者。
    D.太牢,古代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区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陶侃出身孤贫,待客周到尽礼。鄱阳孝廉范逵到访,陶侃仓促之间无以招待,其母截发备办酒肴,就连范逵的仆人也觉得超过期望。
    B.陶侃扫平劫乱,恢复一方治安。当时发生许多行船被拦江打劫的事,陶侃命令众将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前来,被活捉数人。
    C.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陶侃曾经外出巡游,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得知他随便取来戏玩之后,陶侃非常生气并将那人抓起来鞭打。
    D.陶侃位高权重,受到皇帝优待。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特许他佩着剑穿着鞋上殿,入朝可以不行拜见礼,赞拜可以不呼皇帝尊号,但陶侃上表推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
    ②且刘胤为朝廷所礼,虽方任非才,何缘猥加极刑!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君啸园传
    厉 鹗
    君讳士嘉,字国英,啸国其自号也。世为歙人,居芦溪。君生而颖悟,读书能大义,期以科目自奋。稍长指日繁,虑不足营养,遂从事废著,出游楚。间岁归,必其兼珍承色笑以为常,中年父母殁,兴生日益饶,每思亲不及见,夜辄泪浃枕席。
    君抱义好施,出自天性。奏人有某者,落魄楚中积年,君贷使经营,不立券,不责子钱。某婴疾归,君不问也。逾年,某疾革,语其子曰:“我不可负注先生” 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人两贤之。楚地江汉,屡患大水,漂发墓,君捐金置櫘,募人埋藏。在里中,首宗祠,兼治桥道。族人衣食之不给者,往往资焉。
    生平沉默寡言笑,暇即键户静坐,不为朋从征逐。人有以缓急告,谋画再四,必使得所而后即安。性喜买书籍, 无有厌足,曰:“吾以道后人也。”
    以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配许氏。子一人,祖荣。
    (选自《樊榭山房集》,有删改)
    【注】①食指:家中人口。②废著:买卖。③櫘:小棺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汪啸园生平事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汪啸园考虑到家中人口渐多,为维持生计外出经商。
    B.江建园在乡里乐善好施,常常资助衣食不足的族人。
    C.建园热心帮助有急事相求的人,能为他们反复谋划。
    D.汪啸园聪慧好学,毕生研读各种典籍,学问十分渊博。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B.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C.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D.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其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
    ②无有厌足,曰:“吾以遗后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B.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C.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窥塞”“寇边”相对。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主要从事掌管典礼、撰述等工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赞同诛杀种谔、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报边疆安宁。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D.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甚至重兵压境,赵禼害怕于是派遣使者善意慰问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②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夏国人怀疑梁乙埋并杀死了他,请简要分析梁乙埋为什么会被杀?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橱,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以言者落职。
    弃疾素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______
    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D.申伤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辛弃疾有远见卓识。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他的建议被采纳施行。
    B.辛弃疾有主见,善斡旋。皇上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采买军马,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C.辛弃疾决事果断。修建飞虎营时,需要瓦二十万。辛弃疾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
    D.辛弃疾重情义,有胆识。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却为他写祭文来吊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弃疾素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③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辛弃疾既有政治军事才略,又关怀民生疾苦。他是如何解决江西饥荒的?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