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总题量:1054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濂,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赉,复曰:“ 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轫,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
    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
    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 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B.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C.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D.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或许嫁时取字。社会交往中以示尊重而称呼。
    B.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的书经。
    C.翰林院学士,明代的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休符,不祥的征兆。典出《东观汉记•丁鸿传》“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鹄群翔,所谓神人以和答响之休符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宋濂聪敏好学,记忆力强,通晓《五经》,因文学才华而受到明太祖的赏识重用。
    B.宋濂通悉经史,善于讽劝。常引据经典礼法而讲解,辅侍太祖,太祖称赞,教导太子,太子虚心接受。
    C.宋濂性情诚恳,言行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不泄露宫中情况。
    D.宋濂诚实向善,为人仗义。如实回答太祖关于酒宴的问话,结交贤良大臣,为朋辈罪责敢于犯颜直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轫,将焉用之。
    ②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征,钜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太宗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跬、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
    十一年,太宗谓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 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议者谓贲、育不能过。尝上冢还,奏曰:“向闻陛下有关南之行,既办而止,何也?”帝曰:“畏卿,遂停耳。”十七年,授太子太师,知事如故。寻遇疾,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子是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太子别称有:皇储、储贰、守器等。
    B.年号是封建帝王纪年的名号,文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C.远夷指古时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礼记》:“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D.门下是中国古代最高政务机构三省之一,它一般主管决策和审核政令,其长官称为侍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魏征坦率慷慨,得到太宗礼待。太宗杀了隐太子后责问魏征,魏征从容表示,太子若能听他的话,就不会被杀,太宗肃然起敬。
    B.魏征深谋远虑,素有治国之才。魏征参与管理朝政大事,竭忠尽智,前后劝谏太宗二百余起,都能称太宗心意。
    C.魏征直言不讳,指出政事得失。针对太宗疑问,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在德义方面不如贞观初年,是因为天下平安,国家强大。
    D.魏征相貌普通,却被太宗敬畏。太宗原已准备好了前往关南,但畏惧于魏征的犯颜直谏,就取消了这次行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②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金忠,鄞人。少读书,善《》卜。兄戍通州亡,忠补戍,贫不能行,相者袁珙资之。既至,编卒伍。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成祖将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曰:“此象贵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署官属,授忠王府纪善,守通州。南兵数攻城不克。 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遂拜右长史,赞戎务,为谋臣矣。成祖称帝,论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寻召还,进兵部尚书。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至是淇国公丘福等党高煦,劝帝立之。独忠以为不可,在帝前历数古嫡孽事。帝不能夺,密以告解缙、黄淮、尹昌隆。缙等皆以忠言为是。于是立世子为皇太子,而忠为辅导官,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六年命兼辅皇太孙。帝北征,留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十二年北征还,悉征东宫官属下狱。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 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而宫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明年四月卒。给驿归葬,命有司治祠墓,复其家。洪熙元年,追赠荣禄大夫少师,忠襄。官子达翰林检讨。达刚直敢言,仕至长芦都转运使。忠有兄华,负志节。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一日,读《宋史》至王伦附秦桧事,放声长叹而逝。里中称为“白云先生”。
    (节选自《明史•金忠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B.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迁叟/放还
    C.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D.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地点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
    C.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金忠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哥哥戍边去世之后,他去北方补服兵役,凑不够盘缠,靠人资助才得以成行,投身行伍。
    B.金忠精通卦术,善于谋划。因占卜灵验,他得到燕王的欣赏;燕王起兵后,他多次出谋划策,为燕王成事立下功勋。
    C.金忠才识过人,深受倚重。他奉命守卫城池,能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他肩负辅佐太子和皇太孙的重任,能不辱使命。
    D.金忠待人赤诚,谨慎谦和。通过诚恳进言,他成功改变成祖立次子为嗣的初衷;他对皇上知无不言,但事后绝不宣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
    ②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稚字,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纁[注],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 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注]玄纁: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译文: ______
    ②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译文: ______

    东汉徐孺子与黄琼交往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谈谈。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姚璹字令璋,少孤,抚昆媦友爱。力学,才辩掞迈。永徽中,举第,补太子宫门郎。武后时,擢夏官侍郎。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后方以符瑞自神,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裒类以闻。后大悦,擢文昌左丞。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有记自璹始。 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
    证圣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不宜避正殿,贬常礼。”则天乃依璹奏。后封嵩山,诏总知仪注,为副使。时成,后欲用黄金涂之。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 契丹李尽忠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璹擿发之,无所容贷。后闻,降玺诏慰劳,因谓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者难,唯璹为兼之。”新都丞硃待辟坐赃应死,待辟所厚浮屠理中谋杀璹,据剑南。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监察御史袁恕己劾奏璹狱不平,有诏勿治。久之,致仕。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赠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新唐书•姚璹传》)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B.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C.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D.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B宗庙:即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C.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这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D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亦曾屡次重铸九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姚璹处事圆滑,善于讨好逢迎。担任夏官侍郎期间,为免受堂弟案子的牵连,他迎合武后心意,寻找“吉兆”来神话武后,博得了武后的好感。
    B.姚璹重视史料,建言记载时政。他首创《时政记》,作为实录类史学体裁,这有益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后世史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C.姚璹敢于进言,屡次劝谏成功。九鼎铸成以后,武后想用黄金涂饰,姚瑧指出鼎贵在质朴,无需黄金修饰,阻止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D.姚璹律己律人,赢得武后称赞。在任益州长史期间,他严厉揭发当地官吏贪婪残暴,武后不仅下诏书慰劳,还对着身边的人夸他实在难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
    ②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
    再迁侍御史。大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 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已,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
    永徽元年,拜御史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 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也;刑不上大夫,议贵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
    (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注]①议亲: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②议贵: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B.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C.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D.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
    C.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D.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
    B.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众人都害怕而心服。
    C.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认为不应该处死萧龄之,得到皇帝认同,萧龄之得以免死。
    D.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符合皇帝的意旨,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
    ②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唐临为什么认为不能处死萧龄之?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年十八,以敢勇应幕乡州,挽强驰射,勇冠
    崇宁四年,西夏以重兵次嵩平岭,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经略司上其功,童贯董边事,疑有所增饰,止补一资,众弗平。
    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辛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 沈与求曰:“世忠连捷以挫敌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忠’字,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老,自号清凉居士。
    节选自(《宋史•韩世忠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B.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C.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D.遂自镇江济师/俾练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三军,古时指的是步军、水军、骑兵或步军、车军、骑军,也是国家军队的总称。
    B.讳,文中意即避讳。是指人们说话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亲的名字。
    C.部曲,本来是指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通常借指军队。文中是“部下”的意思。
    D.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省称,亦指佛教。佛教传入我国后,与儒、道并称三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韩世忠勇猛绝人。尚未及冠,便因挽强弓、善骑射而勇冠三军:在抗击西夏与金的斗争中,骁勇善战,不畏强敌。
    B.韩世忠深受信任。强敌入侵时,皇帝曾亲笔致书,委以重任:大败金军后,皇帝没有听信小人的谗言,肯定其忠勇。
    C.韩世忠为人正直,敢作敢当。在抵排和议及岳飞蒙冤等事情上,韩世忠仗义执言,不因畏祸而苟同,也不依附秦桧。
    D.韩世忠好义轻财,知人善任。所受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与士卒同甘苦:许多后辈在他的任用提拔下成长为勇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撒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
    ②沈与求曰:“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选文主要记载了绍兴四年韩世忠大败聂儿孛董率领的金兵而立功的事迹,请简要概括其获胜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也。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啜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年十余,,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解祸辅国功曹。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 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元兴初,诏曰:“夫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优诏许之,授光禄大夫,加紫绶,赐钱十万、米三百斛。九年,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为鄱阳太守。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 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B.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C.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D.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丁外艰,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又称丁外忧;丁内艰则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B.铨衡既可指衡量轻重的器具,又可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文中指后者。
    C.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收回。
    D.金章紫绶,指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为古代的官员所佩戴的常见之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吴隐之家境贫寒,性情独立清高。虽然每日粗茶淡饭,只能喝豆粥,家中甚至没有一石余粮,但他不吃不属于自己的粮食,不取不合道义之财物。
    B.吴隐之恪守孝道,深得时人推崇。他侍奉母亲孝顺谨慎,母亲去世后悲哀伤身超过常礼。邻里深为感动,告诫儿子应当重用像吴隐之这样的人才。
    C.吴隐之生活节俭,善待亲戚族人。他官位不高,生活如同贫寒百姓一般清苦,常亲自背负柴草,冬天没有被褥,把所得的俸禄都分给了亲威和族人。
    D.吴隐之酌饮贪泉,改观南疆风气。途经贪泉时,他故意舀泉水喝下,以明清廉之志;为广州刺史期间,他以身作则,岭南官场的风气也随之转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②虽才学不速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孟子曰:“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孟子•告子下》)注:(1)几(jī):轻微、婉转的意思。(2)劳:操劳、劳烦。(3)矶:激怒


    “弟子服其劳”中“弟子”的意思是 ______ 。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孟的孝道观。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至治元年,天下士廷,本为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国制,范黄金为太庙神主。仁宗室盗竟窃去,本言:“在法,民间失盗,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又言:“中书宰执,日趋禁中,固宠苟安,兼旬不至中堂,壅滞机务,乞戒饬臣僚,自非入宿卫日,必所署治事。”皆不报。
    逾月,调国子监丞。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 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本适与议,抗言:“铁失余党未诛,仁庙神主盗未得,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冬,移兵部员外郎。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______
    A.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B.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C.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D.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主人公正直品性的一组是 ______
    ①善为古文,辞必己出
    ②“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
    ③“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
    ⑤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⑥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宋本很聪颖,幼时就超出常人。他还主动向他人求教,其造诣不断加深。
    B.宋本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忠于职守,主张讨伐曾参与叛乱而未被处死的枢密副使阿散,结果,其意见未被呈报给皇帝。
    C.因为铁失余党未除、仁宗神主被偷、桓州盗匪、朱甲冤案等事件都未得到彻底正确的处理,宋本有所进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D.宋本很小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奉养父母;后来虽然历任要职,生活条件也不优越,甚至有时连饘粥都吃不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
    ②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宋本成童后的治学方法值得今人学习,请分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