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宋州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B.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C.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D.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没有年号,秦及秦以后才有年号的出现。
    B.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设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时五品以上的官员着绯袍,佩银鱼袋。
    D.京畿一词出现于唐朝,当时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高适擅长写诗,又有过人的才识,因而受到赏识,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来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唯一一位诗人。
    B.高适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招致李辅国等权贵的忌恨,故因谗言由谏议大夫一职降为太子少詹事职务。
    C.高适有政治远见,曾判断永王叛乱必定失败,肃宗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
    D.高适喜欢谈霸王之道的大方略,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又讲究节义,但是他的言谈超过了他的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
    ②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纸条
    余显斌
    她说:“将军,谢谢您。”
    将军躺在病床上,微笑着轻轻摇头。百余岁的将军,已不再是当年金戈铁马的将军了,已不再是老家六安人传奇里的将军了。
    十五岁参加红军,十七岁担任连长的将军,已到了垂暮之年,静静地躺在病房中,面色和缓,如大别山傍晚山尖的晚霞一样,安详,宁静。
    她告诉将军,她是带着六安市委市政府和六安人民的嘱托,特意来看望将军的,这么多年来,将军为故乡的养老院捐款,为学校捐款,为扶贫工作捐款,大家都记在心里呢。
    将军听到六安,昏花的眼睛亮了,轻声道:“我也是六安子弟。”
    她忙点着头道:“是的,您老是六安的骄傲。”
    老人摇着头,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思说着,他说,六安多好啊,六安的山多绿啊,水多清啊,六安的映山红一开,满山就如霞一般。将军的眼睛望着远处,仿佛透过窗玻璃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大别山,看到了映山红,也看到了当年漫卷的红旗和听到了冲锋的号声。他说,六安养育了自己,自己捐点款,那是儿子孝顺娘啊,那不是应该的吗?世间哪有儿子孝顺娘,反而要让娘回头感谢的啊?
    她听了,眼圈有些发红道:“所以,您老谢绝了所有的感谢。”
    老人点点头。
    病房中一时静悄悄的,没有了一点声音。
    她问将军:“将军,您认识一个叫吴先的人吗?”
    是的,她来看望将军,同时还想向将军打听一下另一个人,一个名叫吴先的人。因为,每次捐款,吴先总是和将军一起,好像比赛一样,捐的数字相同,捐款时间前后一致,捐款总数也相同。市委一直在寻找这个好心人,却一直查不出来。
    市委领导告诉她,将军可能认识这个人。
    市委领导说,得了对方的捐助,虽然人家不希望感谢,我们却不能没有感谢之心啊,那样,我们还算老区人吗?
    将军听到她的问话,轻声重复道:“吴先?”
    她点点头道:“对啊,我们得找到吴先先生,道声感谢。”
    将军不说话,望着窗外,许久道:“不用找了,他已经牺牲了。”
    “他已经牺牲了?”她听了,险些失声叫出来。
    “他已经牺牲八十多年了。”将军肯定地说。
    她感到浑身有点发冷,怎么可能?一个牺牲了八十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一直给六安捐款,而且不是一次,是几十年,是无数次。她想,这话如果说出去,谁也不会相信啊。她望着将军,确定将军很清醒,没有迷糊。将军可能也看出她的疑惑,对儿子指指自己背后,示意将自己扶起来,坐靠着枕头道:“他牺牲了,我亲眼见到的。”
    “怎么牺牲的?”她问。
    “冻死的。”将军缓缓地说。
    将军说,那是一九三六年,是他参加红军的当年,红四方面军就开始了长征,翻越夹金山。将军说,夹金山多高啊,雪花就如棉团一样向下砸,砸得天地一片白,一片寒颤颤的,滴水成冰啊。将军说,他掉队了,拄着一根棍子,在后面跌跌撞撞地走。沿路有很多战士冻死了,或坐着,或靠着,或斜倚着枪,都成了雪雕。在一处山垭口,他看到一尊雪雕,坐在那儿,靠着石头,被冰雪焊在石头上,烈士的一只手攥着拳头高高举着,直立在寒风暴雪中。将军说,他当时想,烈士这样,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呼喊口号,还是在指着什么方向。他走过去,轻轻掰开烈士的手。说到这儿,将军叹口气道:“从此,我就再也忘不了他手心里的东西。”
    她忙问:“什么东西?”
    将军说:“一块银元,还有一张纸条。”
    将军给儿子示意了一下,儿子拿来一个包,将军接过,抖抖索索将包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已经泛黄,显然有很多年了。他将纸条递给她,上面有一行字,虽然已经褪色,但还能隐隐约约看清,写道:我是六安人,名叫吴先,请代我交上党费。
    将军流下了老泪:“从此啊,我每次交党费都是双份,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活着了,是两个人,一个是我周隆盛,另一个是吴先。”
    她明白了:“从此,捐款什么的,您老也都是双份。”
    将军缓缓点头:“这样,我心里才安啊!”
    将军说的时间长了,大概也太激动了,激烈地咳嗽起来。
    儿子见了忙劝道:“爸,你歇歇吧。”
    她也忙劝将军歇歇。她说,过两天会再来看将军。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第三天一早,她就接到将军儿子的电话,将军离世了,离世前给她留了一封信,让她带回六安。她去了,打开信,里面是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显然是将军在病中写的:这是我最后一点积蓄,现交给故乡。
    信的结尾署名:吴先、周隆盛。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10期)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躺在病房中、垂暮之年的将军一听到六安,昏花的眼睛就亮了,并深情地赞美家乡的山水,体现出一个游子对家乡由衷的眷念与感恩。
    B.这个名叫吴先的人,每次捐款总是和将军一起,并且数字相同、时间一致,这一情节暗示两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C.小说中“她”是一个线索性人物,正是借助“她”的观察与感受来刻画将军形象、“她”与将军的对话来交代事件来龙去脉,推动情节发展。
    D.小说结尾部分写将军与“她”一别成永别、很快便溘然离世,给全文笼罩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小说情调一下子由激昂变得阴沉压抑。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画线文字的作用。

    小说中先后出现了两张纸条,这样安排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父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进士,嘉靖中官御史。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
           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
           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王锡爵将谢政,廷推阁臣,诏无拘资品。有年适,侍郎赵参鲁、盛讷、文选郎顾宪成往咨之,列故大学士王家屏等七人名上。家屏以争国本去位,帝意雅不欲用。又推及吏部尚书、左都御史非故事,严旨责让。给事中卢明诹疏救宪成。帝怒,贬明诹秩,斥宪成为民。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四月诏起南京右都御史,而有年已前卒。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其刻苦如此。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
    ​​​​​​​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B.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C.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D.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方,即可指古代制办和掌管宫廷饮食的宫署,也可指系罪囚之所,文中指前者。
    B.京察,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文中指陈有年和温纯共同掌管京官的考核事宜。
    C.在告,是指官吏在休假期间,即古时官吏休假。文中是指当时陈有年处于休假之中。
    D.乘传,主要指乘船出行、奉命出使等,文中即指陈有年获罪,得允许之后乘船告老还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有年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成国公朱希忠去世,弟弟朱希孝想要让哥哥追赠王号,有年以法令典章为依据力争,认为朱希忠应止于本爵,不能封王号。
    B.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担任江西巡抚时,不仅请求朝廷减少尚方陶器,并且在发生饥荒时,请求皇帝迟缓先前的禁令,允许徽商在江西贸易粮谷,百姓得以自救保命。
    C.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文选等职时,拒绝请托;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的意见十分得当:他所提拔任用的官员,都成为一时之选。
    D.陈有年重视人才,清廉自守。他认为自己虽然告退,遗漏的贤士不能不录用,极力请求起用废黜的人;家中失火只能另造房子安置妻儿,自己却居住在僧舍。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
    ②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

    请概括文中陈有年多次辞官、免官的原因。
  •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材料二】
    ◆蒙太奇原为法文一个建筑术语,意谓结构、组合的方法。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蒙太奇成为表达特殊思想内容的艺术武器。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先拍摄许多分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
    ◆蒙太奇是选择若干处在不同时空的部分、要素及其序列,用以再现生活、表现生活的技巧。
    【材料三】
    镜头的自然移动--摇,是宋词中最常见的描写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能够在镜头所扫描的空间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例如柳永《雨霖钤》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呈现在画面上的首先是一个“浓睡不消残酒”的落魄文人迷惘惊疑的形象,背景是一片夜色,然后镜头缓缓摇动,一步步现出了他近旁的杨柳、树下的河岸、飘动的细枝柔条,最后是一弯残月。于是,一种十分凄凉孤寂的氛围便整体地呈现出来,使人顿生同情。
    除了“摇”之外,视距与景深的灵活使用,也是词家们的拿手好戏。视距的选择,关系到读者视象的浓淡去留,因此,为了准确地传情,就必须谨慎地调对焦距和光圈。在宋词里,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恰当处理,俯拾皆是。但是各种视距的综合使用往往更为突出。试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阔无边的一个高俯角的远景,水天相接,远山遥遥。然后镜头渐拉,一个中景的烘托,哀鸿声里,夕阳映照着高亭,忽然转成近景,杀敌心切的游子把宝剑看了又看,拍遍了所有的栏杆。最后停留在一个无可奈何、悲愤万分的面部特写上。如果我们要拍摄一部关于辛弃疾的电影,这是最好不过的序幕了。推拉摇转的恰当使用,有点有面,有背景,有细节,使宋词,尤其是慢词,焕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请默写一首高一上学期所学的宋词,与上面一首词组成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并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选择这首宋词的理由。

    从下面两道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请从你组建的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中选择一首,参照材料相关内容,借用“蒙太奇”来分析该词的意境。
    ②请比较分析你组建的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参照材料相关内容,借用“蒙太奇”来比较分析两首词的意境。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棵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①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③,乃喜。
    (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注释)①孺人:指归有光之母。②缉:搓麻线。③龃龉:差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段先写庭院由通到隔的变迁,寓有家道衰落之慨,既而以老妪叙说亡母旧事,表达了伤逝之痛。
    B.乙文段写母亲拖儿携女、“手中纫缀不辍”的细节,体现了她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
    C.甲乙两文段都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儿子美好前程的殷切期望。
    D.甲乙两文段均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即事抒情,用语平淡却感人至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②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清】恽 敬
    昔者班孟坚因刘子政父子《七略》为《艺文志》,序六艺为九种,圣人之经,永世尊尚焉。诸子则为十家,论可观者九家,以为“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敬尝通会其说:儒家体备于《礼》及《论语》、《孝经》;墨家变而离其宗;道家阴阳家支骈于《易》;法家、名家疏源于《春秋》;纵横家、杂家、小说家适用于《诗》、《书》,农家、兵家、术数家、方技家,圣人未尝专语,然其体亦六艺之所孕也。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其条流。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于圣贤之精微,阐明于儒先之疏证,而文集反日者,何哉?盖附会六艺,屏绝百家,耳目之用不发,事物之赜不统,故性情之德不能用也。
    敬观之前世,贾生自名家、纵横家入,故其言浩汗而断制;晁错自法家、兵家入,故其言峭实;董仲舒、刘子政自儒家、道家、阴阳家入,故其言和多端;韩退之自儒家、法家、名家入,故其言峻而能达;曾子固、苏子由自儒家、杂家入,故其言温而定;柳子厚、欧阳永叔自儒家、杂家、词赋家入,故其言详雅有度;杜牧之、苏明允自兵家、纵横家入,故其言纵厉;苏子瞻自纵横家、道家、小说家入,故其言逍遥而震动。至若黄初、甘露之间,子桓、子建高朗,叔夜、嗣宗情识精微,始以轻隽为适意,时俗为自然, 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熙宁、宝庆之会,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后进之士,窃圣人遗说,规而画之,睇而斫之,于是经义与文集并为一物。太白、乐天、梦得诸人,自曹魏发情;静修、幼清、正学诸人,自赵宋得理。 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其高下远近华质,是又在人之所性焉,不可强也已!
    敬一人之见,恐违大雅,惟天下好学深思之君子教正之!
    (有删节)【注】①班孟坚:即班固,字孟坚。②统;同“通”,通晓,明白。③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甘露:魏曹髦年号。④熙宁:北宋神宗赵顼年号。宝庆:南宋理宗赵昀年号。⑤襞积:堆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班固认为诸子虽有缺陷,但其主旨与六经相合,因此他在《素文志》中既推崇儒家经典,又不忽视诸子的价值。
    B.本文围绕“百家”与“文集”的关系,列举了很多名人的例子说明他们都是从“百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文风。
    C.韩退之即韩愈,柳子厚即柳宗元,欧阳永叔即欧阳修,苏子瞻即苏轼……作者对他们称字不称名,体现了古人的称呼礼仪。
    D.本文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语句费散结合,多铺陈排比,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 曰 修 六 艺 之 文 观 九 家 之 言 可 以 通 万 方 之 略 后 世 百 家 微 而 文 集 行 文 集 敝 而 经 义 起 经 义 散 而 文 集 益 漓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
    ②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推动电信企业降低网费。电信企业要增强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实现网络资费合理下降。鼓励电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网费明显偏高的城市开展宽带免费提速和降价活动,将具备网络条件的4Mbps以下铜缆用户接入速率免费提升到4Mbps~8Mbps,下调百兆光纤接入网费,更多让利于民。引导和推动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流量优惠、闲时流量赠送等多种方式降低流量资费水平,提升性价比。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套餐匹配等服务,指导电信企业完善流量提醒服务,让广大用户用得安心、实惠。鼓励电信企业向社会发布网络提速降费方案计划,并进一步完善具体办法。
    (摘编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材料二:
    2017年3月-2018年3月移动宽带用户当月净增数和总数占比情况

    (摘编自《工信部:3月未,IPTV用户总数1.3亿户,4G用户10.6亿》)
    材料三:
    “提速降费不仅可以直接让利百姓,更可以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一手托两家’。”李克强总理4月4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当天会议决定,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围绕促进经济升级和扩大消费,督促电信企业加大降费力度,1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确保今年流量资费降幅30%以上,推动家庭宽带降价30%、中小企业专线降价10%-15%,进一步降低国际及港澳台漫游资费除了“四降低一取消”外,会议还围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消费确定了更多实招--加快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今年提前实现98%行政村通光纤,重点支持边远地区等第四代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推动飞机上互联网接入业务,支持在酒店、机场、车站等扩大免费上网范围。
    有关部门负责人会上介绍,提速降费既惠及广大用户,也对经济增长起了明显作用。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已达4.5万亿元,占最终消费支出的10%。
    (摘编自《李克强谈提速降费:不仅直接让利百姓,更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四:
    提速降费促进用户数据使用流量大幅提高,12月份我国移动用户栘动流量消费2.69GB户/月,同比增长2.5倍。电信和互联网业务高速增长。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6.4%,基础电信企业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20.8%。
    宽带用户普及率继续上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截至2017年末,4G用户总数达到9.9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0.3%,5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提高到70%。
    (摘编自《工信部: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宽带用户普及率上升》)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材料一可知,网络提速降费不仅仅是电信企业的企业行为,更是国家政策的体现。
    B.从材料二可知,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移动宽带用户总数占比持续增长,而用户净增数则参差不齐。
    C.从材料三来看,提速降费的最终目的还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消费,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D.从材料四来看,提速降费工作已经在稳步推进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实际效果,关于这一点各种数据都可以作为佐证。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更多让利于民”是提速降费工作的一个亮点,也应该是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B.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3月末4G用户数量说明,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已很大,增长空间有限了。
    C.四则材料提到的提速降费都侧重于网速和上网费用,说明话费对于我国广大用户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D.2017年电信业务增长较快,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水平远高于基础电信企业电信业务收入水平。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真正做好提速降费工作。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祖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组是 ______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C.古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喜欢、所重视的人。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但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因此沛公授意张良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②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难

    年份:2021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通议大夫户部右侍郎王公翰林侍读学士苗衷撰 正统九年九月十四日,户部右侍郎王公卒于浙江武林驿。讣闻,上深悼之,遣官谕祭,命工部营葬事。朝之公卿大夫闻公之没,莫不哀伤之,至于相聚嗟叹不能已。逾旬,其子循持其父同寅户部侍郎焦公所为状,泣拜请铭。予忝同乡,又辱相知,不可以芜陋辞。
    按状,公讳质,字梦瑾,姓王氏。曾祖、祖文祥俱不仕,父彦中,封监察史,母赵氏封太孺人。公之先宋丞相旦通判郑州尝请建常平仓绝兼并之患因徙濠州遂占籍太和今为太和人
    公之生,祖母宋梦有蛇蜿蜒在庭,及觉报公生,宋喜,以为此儿必异也。自少凝重简默,及长,游艺,文藻夐出,同辈既倾。乡荐会试,礼部中乙榜得分教南阳士子,多所造就。宣德初以教有成绩,擢为云南道监察御史,夙夜祗慎,思尽厥职。时松门有聚众为寇者,命公往察之, 及还,具其情以奏,罪其魁,余悉宥之,境赖以宁。居职三载,克效劳勩,蒙赐敕嘉之阰文林郎,丁外艰去,,调湖广道监察御史,用荐升四川布政司右参政,适松潘土番争地相仇杀,积岁不解,朝廷虑为边患,遣重臣抚绥之,不能平。公至,召其酋长,谕以顺逆存亡之理,众皆感激,即解去,遂各安其王。公在藩克勤赞理,庶务以修,惟欲民不失所。其自奉无异布衣,时晨昏蔬食,未尝有厌,蜀人因称为青菜王,相传为美谈。公尝疏十事上之,有裨大政,悉见嘉纳。升山东布政使,旧济南近郊有虎为害,公曰:“予奉命来莅兹土,岂容虎为民害耶。”乃虔祷于济渎神,其害遂息。狱有死罪三人诉冤,公立与辩,得释之。未几,升户部右侍郎,食禄从二品阰通议大夫。公益兢惕以图报称。阅二岁,升刑部尚书。居五月以逮,仍任户部右侍郎。福建盗发宝峰银场, 上命公驰驿往治之,道遘疾,公以事严不可稽,乃促舟人昼夜行,抵浙遂不起,享年五十有三。
    呜呼,公以清俭之德,充硕之学,出为人师、为朝廷耳目、为方伯,位至六卿以终。今职其扬历内外凡三十余年,卓著贤声,无纤毫过,举可谓士林之表表者也。矧又有母在堂,日奉禄养,虽仕途万里,必扶与俱晨昏,侍侧得其欢心,教诸子以义,皆循循雅饬。公既没,官舍萧然,囊无余赀,若公者又可谓忠以事君,孝以养亲者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墓志铭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一般由散文的志和韵文的铭两部分组成。
    B.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明清时期叫县学为“邑庠”,考取者一般称“秀才”。
    C.服阙的意思就是官员在父或母去世时离职守丧未满期限,因为国家需要到任继续工作。
    D.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在明代是特权阶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公之先宋丞/相旦通判郑州/尝请建常平仓绝/兼并之患/因徙濠州/遂占籍太和/今为太和人
    B.公之先宋丞相旦/通判郑州/尝请建常平仓/绝兼并之患/因徙濠州/遂占籍太和/今为太和人
    C.公之先宋丞相旦/通判郑州/尝请建常平仓绝/兼并之患因徙/濠州遂占籍太和/今为太和人
    D.公之先宋丞/相旦通判郑州/尝请建常平仓/绝兼并之患因徙/濠州遂占籍太和/今为太和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王质为官比较清廉。他死后,家无余财,其子王循哭泣着请求父亲的同事焦公出面动员同乡出资安葬父亲。
    B.王质为师多所造就。他参加会试成绩不太理想,后被分配到南阳做教官,因为成绩优秀,提拔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C.王质具有政治才干。在担任四川布政司右参政期间,巧妙化解了困扰朝廷多年的当地土著因争地而仇杀的问题。
    D.王质特别孝顺。父亲死后,他每天早晚都要去问候母亲,即使到远方做官,也要带着母亲,侍候得母亲很高兴。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还,具其情以奏,罪其魁,余悉宥之,境赖以宁。
    ②上命公驰驿往治之,道遘疾,公以事严不可稽,乃促舟人昼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