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嵩,貌伟秀,美须髯。神龙元年,始调洺州参军事。桓彦范为刺史,待以异礼。河北黜陟使姜师度表为判官。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致。历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
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执刺史田元献;回纥又杀凉州守将,河、陇大震。帝择堪任边者,徒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封兰陵县子。嵩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完树陴坞,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会鄯州都督张志亮破贼青海西,高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端,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露布至,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官一子,恩顾第一。
十七年,进兼中书令。自张说罢宰相,令缺四年,嵩得之,然常遥领河西节度。在公慎密,人莫见其际。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俄封徐国公。
初,裴光庭与嵩数不协,光庭卒,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联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案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乃授尚书右丞相,与休皆罢。是日,荆州进黄甘,帝以紫帉包赐之。擢子华给事中。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新唐书·列传二十六·萧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B.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C.嵩伏口/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D.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在古代指淮河以北的地区;古人以淮河为分界线划分南北,“河”则指淮河。
B.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考核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D.吐蕃,是古国名,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遣使到长安请婚,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相貌英俊,并非人人赏识。他相貌俊秀,长有漂亮的胡须,虽然崔琳,正丘,齐游等人嫌弃他学问不深,但他还是受到了姚崇等人的赏识。
B.萧嵩擅长谋略,成功离间敌人。萧嵩看到悉诺逻恭禄战斗力强,就想除掉他,采取反间计,在吐蕃内部制造疑端,最后赞普把悉诺逻恭禄杀掉。
C.萧嵩通晓军事,不断立下军功。他让张守珪担任瓜州刺史,通过修建护城河而安抚边民,派遣杜宾客车领优秀弓箭手跟吐蕃激烈战斗而获胜。
D.萧嵩仕途颇顺,备受皇帝恩宠。他在边疆作战立功受到皇帝的奖赏,还担任过中书令等要职,儿子娶了公主,妻子也受到了皇帝的召见。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
(2)初,裴光庭与嵩数不协,光庭卒,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下列选项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徐孺(rǔ) 棨(qǐ)戟 襜帷(wéi) 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 胜饯(jiān) 涸(hé)辙 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 请缨(yīng) 猖(chāng)狂 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霁(jì)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选出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依然故我 B.广故数言欲亡,岔恚尉。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D.既克,公问其故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襟 B.徐孺下陈蕃之榻 放下
C.控蛮荆而引瓯越 连接 D.穷岛屿之萦回 动词,穷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宗元,字景康,砀山人。由恩贡生历保定同知,有治行。李自成陷山西,遣伪副将军刘方亮由固关东犯,畿辅震动。及真定游击谢嘉福杀巡抚徐标反,遣使迎贼,人情益汹汹。宗元时摄府事,亟集通判王宗周,推官许曰可,清苑知县朱永康,后卫指挥刘忠嗣及乡官张罗彦、尹洗等,议城守。时何复任保定知府,闻,兼程驰入城,宗元授以印。复曰:“公部署已定,印仍佩之,我相与僇力可也。”乃谒文庙,与诸生讲 《见危致命章》,词气激烈,讲毕,登城分守。
都城陷之次日,贼使投书诱降,宗元手裂之。明日,贼大至,络绎三百里。有数十骑服妇人衣,言:“所过百余城,皆开门远迎,不降即屠。且京师已破,汝为谁守?”城上人闻之,发竖眦裂。贼环攻累日,宗元等守甚坚,贼稍稍引却。
督师大学士李建泰率残卒数百,辇饷银十余辆,叩城求入。宗元等不许。建泰举敕印示之宗元等曰荷天子厚恩御门赐剑酌酒饯别今不仗钺西征乃叩关避贼耶。建泰怒,厉声叱呼,且举尚方剑胁之。或请启门,宗元曰:“脱贼诈为之,若何?”众以御史金毓峒尝监建泰军,识建泰,推出视之信,乃纳之。建泰入,贼攻益厉。建泰倡言曰: “势不支矣,姑与议降。”书牒,迫宗元用印。宗元抵印厉声曰:“我为朝廷守土,义不降,欲降者任为之。”大哭,引刀将自刎,左右急止之,皆雨泣。罗彦前曰:“邪说勿听,速击贼。”复自起爇西洋巨炮,火发,被燎几死。 贼攻无遗力, 雉堞尽倾。 俄贼火箭中城西北楼,复遂焚死。南郭门又焚,守者多散。南城守将王登洲缒城出降,贼蜂拥而上。建泰中军副将郭中杰等为内应,城遂陷。宗元及中官方正化不屈死。建泰率曰可、永康出降。
(节选自 《明史·邵宗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泰举敕印示之宗元等/曰/荷天子/厚恩御门/赐剑酌酒饯别/今不仗钺西征/乃叩关避贼耶
B.建泰举敕印示之/宗元等曰/荷天子厚恩/御门赐剑/酌酒饯别/今不仗钺西征/乃叩关避贼耶
C.建泰举敕印示之宗元等/曰/荷天子厚恩/御门赐剑酌酒饯别/今不仗钺/西征/乃叩关避贼耶
D.建泰举敕印示之/宗元等曰/荷天子厚恩御门/赐剑酌酒饯别/今不仗钺/西征/乃叩关避贼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恩贡生,举人考中会试者称贡生,凡遇皇室或国家庆典,加试被录者为恩贡生。
B.同知,明清时期官名,是知府的副职,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C.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分为家庙、国庙、学庙,本文即学庙。
D.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宗元临危受命,不贪权势。因为知府何复还未赶到, 邵宗元就出面召集官员商讨守城的大计,待何复来到后,邵宗元就要把大印交给他。
B.邵宗元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带着残兵叩城请入,邵宗元开始不允许,并指责他有负皇恩,后经辨认后才放他入城。
C.邵宗元坚守城池, 舍命报国。 乱军兵临城下, 以屠城相威胁, 他顽强抵抗, 乱军退却。李建泰以尚方宝剑逼迫他写投降书,他宁死不从。
D.邵宗元知仁守义,忠烈不屈。 乱军来犯, 他参拜文庙, 为青年学生们宣讲 《见危致命章》,词气激昂。与乱军对抗中尽忠守义,身死不顾。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城陷之次日,贼使投书诱降,宗元手裂之。
(2)宗元抵印厉声曰:“我为朝廷守土,义不降,欲降者任为之。”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屋。
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仆:倒下。
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吾其还也
B.于人为可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秦王还柱而走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是文章的最大特点。
B.欲达险远首先需要有力,这是主观条件;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处,如果“无物以相之”,也不能到达,强调了客观条件的重要性。
C.针对“仆碑”,作者提出“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个观点乍看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在告诫学者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本来是可以继续前进的,只是听了倦怠者的话随之走出洞来,满腹憾恨之情溢于言表。
【4】翻译。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B.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C.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D.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十五岁成人,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从祖兄弟或从父兄弟的儿子称为从子(但不是兄子、弟子)。在唐代,从子也有指代侄子的。
C.名士指名望高但又未出仕的人,旧也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后泛指知名人士。
D.汉武帝元狩二年时开始设置骠骑将军,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后来各代沿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长大成才。他幼时并没有显出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性喜自然。他曾经与一众文人雅士聚集在山阴县的兰亭,并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他的书法被世人看重,曾经在门生家写字,后来那些字被无意中刮去了,门生懊悔了好几天。
D.王羲之为人率性。王述在会稽任职时,逢母丧,王羲之因与王述不合,只去吊唁了一次,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
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淔奏今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
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渍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需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
子淔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赵子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B.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C.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D.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荫补,在古代,子孙因先世是高官或有功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得以任职。
B.御,对帝王以及帝王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和所用之物的敬称,如御书、御览、御驾亲征等。
C.奉祠,古代官职名称,担任奉祠的官员只领取俸禄而无具体职事,是闲散之职。
D.三京,是古代三个都市的合称,宋时以洛阳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大名为北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子淔能力突出,凭借功劳升迁。治理西内时因才华突出而受到漕使宋昪的器重;担任江西都转运使时,因运送粮饷有功而被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
B.赵子淔体察民意,进行钱币改革。他认为夹锡钱有可能会流通不畅,会给百姓带来不便,请求铸造小铁钱,并献上模型。虽然皇上高兴,但此举得罪了蔡京。
C.赵子淔忠于国家,劝说溃兵救国。他在金人侵犯洛阳时逃至荆南,而时值溃兵攻破了荆南城,他抓住机会劝说溃兵为国效力,得到了溃兵积极响应。
D.赵子淔为官正直,然而也有不足。宋昪事情办得不妥时,他据理力争,常使宋昪改容道歉;皇上大兴土木时,他监管工程而不劝谏,为此招致鄙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
(2)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溆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元纲既紊 紊:混乱
B.预机画 预:参与
C.复为太祖布款诚 款:诚意
D.即按其罪奏黜之 按:依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法其所为 吾其还也
B.言之太祖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C.有以事力相龃龉者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D.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
(2)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3)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4】根据选文最后一段,概括李善长在为人方面的缺点。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釡鬲①于涂,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 ①釡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对文中加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B.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C.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D.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 宣言:扬言
B.范雎让之曰 让:谦让
C.虽死无所恨 虽:虽然
D.信哉是言也 信:相信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见到蔡泽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还因为蔡泽之前的口出狂言。
B.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既代表了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也堵住了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蔡泽认为,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范雎表示赞许。
D.“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太史公认为一个人立身处世、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范雎、蔡泽是人们所说的一代辩士。然而那些游说诸侯直至白发苍苍也没遇到知音的,并不是计策谋略拙劣,而是使游说获得功效的条件不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2)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祖谦字伯恭。自其祖始居婺州。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
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前期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父忧①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
越三年,除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以修撰李焘荐,重修《徽宗实录》。书成进秩。迁著作郎,以末疾②请祠归。先是,书肆有书曰《圣宋文海》,孝宗命临安府校正刊行。学士周必大言:“《文海》去取差谬,恐难传后,盍委馆职铨择,以成一代之书?”孝宗以命祖谦。遂断自中兴以前,崇雅黜浮,类为百五十卷,上之,赐名《皇朝文鉴》。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祐观。
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谥曰成。
祖谦学以关、洛③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④,将以开物成务⑤。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选自《宋史·吕祖谦传》,有删改)
(注释)①〔父忧〕是父亲去世的婉辞。②〔末疾〕指四肢的疾患。③〔关、洛〕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而得名;洛学指二程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④〔讲画〕讲求、谋划。⑤〔开物成务〕通晓万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B.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C.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D.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B.召试,指皇帝将优异的人才召来面试,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C.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D.请祠,指因故自请充任虚理庙宇宫观、不理政事的祠禄官,以得处闲散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祖谦知识渊博,受人尊崇。吕祖谦考中进士后,又考中博学宏词科。他在服母丧期间,住在明招山,四面八方的名士、学子都争相前去向他求教、问学。
B.吕祖谦读文知人,鉴别力强。吕祖谦并不认识陆九渊,只读过他的文章,但在评阅礼部试卷时,他一眼就认出其中一份答卷是陆九渊的,后证实确如其言。
C.吕祖谦编写书籍,善于扬弃。吕祖谦奉皇帝之命修订《圣宋文海》时,注重选取雅致的文章,删除浮华的文章,把原书内容分门别类编为一百五十卷。
D.吕祖谦注重修养,勇于改过。吕祖谦年轻时性情急躁,当他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话后,深得感悟,就宽恕了之前的仇人,受到朱熹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召试者率前期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2)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末考试 难易度:中档
新年份:20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娄子干,字万寿,本代人也。子干少以骁武知名。周武帝时,释褐司水上士,称为强济。累迁小司水,以勤劳,封思安县子。大象初,领军器监,寻除秦州刺史,进爵为伯。
及尉迥作乱,子干与宇文司录从韦孝宽讨之。遇贼围怀州,子干与宇文述等击破之。高祖大悦,手书曰:"逆贼尉迥敢遣蚁众作寇怀州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丈夫富贵之秋,正在今日,善建功名,以副朝望也。"其后每战先登,及破邺城,与崔弘度逐迥至楼上。进位上开府,封武川县公,邑三千户。
开皇元年,进爵巨鹿郡公。其年,吐谷浑寇凉州,子干以行军总管从上柱国元谐击之,功最优,诏褒美。高祖虑边塞未安,即令子干镇凉川。明年,突厥寇兰川,子干率众拒之。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于是册授子干为上大将军曰:"唯尔器量闲明,志情强果,任经武将,勤绩有闻。往岁凶丑未宁,屡惊疆埸,拓土静乱,殊有厥劳。"征授营新都副监,寻拜工部尚书。高祖以陇西频被寇掠,甚患之。彼俗不设村坞,敕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子干上书曰:"比者凶寇侵扰,荡灭之期,匪朝伊夕。伏愿圣虑,勿以为怀。比见屯田之所,获少费多,虚役人功,卒逢践暴。屯田疏远者,请皆废省。请要路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高祖从之。俄而虏寇岷、洮二州,子干勒兵赴之,贼闻而遁去。
高祖以子干晓习边事,授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岁馀,拜云州刺史,甚为虏所惮。母忧去职。朝廷以榆关重镇,非子干不可,寻起视事。十四年,以病卒官,时年六十。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逆贼尉迥/敢遣蚁众/作寇怀州/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
B.逆贼尉迥/敢遣蚁众/作寇怀州/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
C.逆贼尉迥/敢遣蚁众作/寇怀州/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
D.逆贼尉迥/敢遣蚁众作/寇怀州/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喻始任官职;科举时代也称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B.爵是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爵位,周代爵位依次为公、伯、侯、子、男五等。
C.尚书是封建时代政府高官名称,隋代正式确立六部,各部以尚书为最高行政长官。
D.屯田是为了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娄子干强干有才。周武帝时他开始做官,担任司水上士,后来又多次得到提升。
B.贺娄子干骁勇善战。年少时便以骁勇而闻名,以后屡立战功,甚得高祖荣宠信任。
C.贺娄子干卓识深远。他提请延期执行高祖提出的屯田设想,加强边备,被高祖采纳。
D.贺娄子干通晓军事。他熟悉边疆战事,担任云州刺史等职务,为稳定边疆立下大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岁凶丑未宁,屡惊疆埸,拓土静乱,殊有厥劳。
(2)母忧去职。朝廷以榆关重镇,非子干不可,寻起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