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A.败刺史府门 | 败:冲毁 |
B.假部使者府以居 | 假:借用 |
C.旦则复出营职 | 营:谋生 |
D.落其华而收其实 | 落:抛弃 |
A.乃克支其欹斜 |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B.易穷饿而不怨 | 潦水尽而寒潭清 |
C.假部使者府以居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D.而不害于学 | 见笑于大方之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 邻国之民不 加少 加:更 |
B. 弃甲曳兵而 走 走:跑 |
C. 树之以桑 树:种植 |
D. 王无 罪岁 罪:罪过 |
A. 寡人之 于国也 则移其民 于河东 |
B. 河东凶亦 然 然而不王者 |
C. 请 以战喻 斧斤 以时入山林 |
D. 弃甲曳兵 而走 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 |
A. 孟子善喻,如本文所用的“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说理生动而深刻。 |
B. 第一段梁惠王先列举了自己的救灾措施,再提出困惑,这个困惑引出了孟子的治国之策。 |
C. 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欲擒故纵,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做法,而是用“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他。 |
D. 第四段孟子从侧面委婉阐释了他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的措施、道理和应持的态度。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A.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
B.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
C.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
D.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
A.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本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
|
B. 馆伴:这里指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馆伴使是官名。宋、辽与宋、金间使臣往来,进入对方辖区时,对方派人相接,称馆伴使;至京师后,另派人相接,称接伴使。
|
C. 檄:原指晓喻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书。
|
D. 正丘首:《礼记·檀公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出生时的山丘。作者用这个典故来表明不忘故国的情怀。 |
A. 德祐二年,南宋形势危急,一个“迫”字反映了元军长驱直入的凌厉攻势,“不及”暴露了南宋满朝文武官员的惊慌失措和腐败无能。
|
B. 南宋作为战败国在议和时已经陷入被动局面,文天祥之所以“辞相印不拜”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主要是为了降低自己被杀的风险。
|
C. 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
D. 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①,以去以来,毂交蹄劘②,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汨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竟,有老氓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酿,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④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氓,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释】①轺:yáo,古代的轻便马车。②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劘:mò,摩擦。③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④矧:shěn,况且。
对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其舟,则离败而 胶 胶:搁浅
|
B. 庭 除甚芜 除:废除
|
C. 疆场无侵削之 虞 虞:忧虑
|
D. 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视其沼, 则浅混而污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 黠吏因缘恣为奸欺, 以卖州县乎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
C.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D. 今者天下无金革 之声 公 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揭示褒城驿破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②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
③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④渔钓,则必枯泉汨泥尽鱼而后止
⑤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 ⑥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
A. ②③④ | B. ①③⑤ | C. ④⑤⑥ | D. ②④⑥ |
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此而欲望生 / 民不困财力 / 不竭户口 / 不破垦田 / 不寡难哉! |
B. 如此而欲望生 / 民不困财力 / 不竭户口 / 不破垦田 / 不寡 / 难哉! |
C. 如此而欲望生 / 民不困 / 财力不竭 / 户口不破垦田 / 不寡难哉! |
D. 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 / 财力不竭 / 户口不破 / 垦田不寡 / 难哉! |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
B. 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
C. 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
D. 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 ,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A.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
B.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
C.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
D.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
A.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
B.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
C.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
D.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
A. 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
B. 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
C. 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
D. 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A. 帅师讨焉 帅:率领 | B. 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 |
C. 蛮 覆而败之 覆:遮盖
|
D. 殆非人也 殆:几乎 |
A. 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
B. 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
C. 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
D. 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建安尹沈君墓志铭
归有光
君姓沈氏,讳壁,字惟拱,自号如川。 君年二十余,中正德二年南京乡试。
君之试也,同考官得其卷,以为绝出,持以示他教官。会持卷者坐口语,所取卷悉落第。君卷独在他教官所,以故得荐。于是试礼部者四,乃就鄱阳教谕。未上,以母丧归;服除,改建昌之南丰。南丰学者得君之条,争自奋励,起为进士。盖南丰旷三十年无登进士者矣。久之,升建安知县。
君为人抗直,所事大吏以为儒官,多假借之。及为县,见趋走庭谒,上下候伺颜色,自以为不能,欲谢去。上官由是知其人也,卒强留之。杨文敏公之族,籍累世贵显,挠吏治,前令莫能谁何。君一绳以法,豪右皆怗怗。汀、漳饥,布政司檄州县市籴转输之。君曰:“民旦暮且死,必得米,是索之枯鱼之肆也。第解银,而米商随之矣。”即解银,米商果随之。他县籴者,皆不及事。其不逆上官意,求便于民,多如此也。御史行县,未至十里所。停舟欲拷掠人,索狱具,不得。方盛怒,同官皆累息。君抗言曰:“即至治所而不得,则令罪也。奈何责之中途?且此亦非拷讯之地。”御史卒自愧屈,曰:“令言乃是也。”无何,御史来刺苏州,诘其属曰:“沈建安非汝嘉定人乎?汝曹皆学此人,不患不为良吏也。”三载,将入觐。过家,遂留不往。监司方列状荐之,闻而叹曰:“咄咄,沈君负我矣。”
君少孤,与寡母幼弟妹相依倚,茕然也。既得举,家益贫。太孺人春秋高,之鄱阳为禄养。而前教谕未满,君方待次,太孺人客死,竟不得禄养。还又遇盗,掠之湖中,几不免。及为吏,尤清苦,终以不屑意而归。盖生平备历辛艰,而其志意不少屈云。
君卒于嘉靖二十六年二月二日。其葬以明年十二月一日。春秋六十有七。先孺人袁氏。后孺人李氏。子男六:升、晋、泰、钰、金、铨,女四,孙男女七。钰曰:“吾先人宦不遂。其所存有以异于人,不可以不传。”以其友李昭所为状来请铭。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
A. 会持卷者 坐口语 坐: 因……获罪 |
B. 布政司檄州县市 籴转输之 籴:买
|
C. 诘其属曰 诘:追问 |
D. 吾先人宦不 遂 遂:如意 |
A.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沈君在南京应试及第可称为“贡士”。
|
B. 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受儒家影响,清高而有个性和气节。沈君进入官场,就很难做到唯唯诺诺。
|
C. 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沈君就是在礼部应试成功后等候补缺鄱阳教谕一职,但最终没能就任。
|
D.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文中用作对妇人的尊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