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2) 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东 轩 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登北岸,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部使者府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 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 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刺史府门 败:冲毁
    B.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用
    C.旦则复出 营:谋生
    D.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克支其欹斜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易穷饿不怨 潦水尽寒潭清
    C.假部使者府 斧斤时入山林
    D.而不害 见笑大方之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伏田里”,抒发了他“分享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D.第四段,交代作记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强了“记”的真实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②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国之民不 少               加:更                
    B. 弃甲曳兵而                  走:跑   
    C. 之以桑                     树:种植
    D. 王无 岁                     罪:罪过
    (2)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 国也      则移其民 河东
    B. 河东凶亦            而不王者
    C. 请 战喻              斧斤 时入山林
    D. 弃甲曳兵 走      狗彘食人食 不知检
    (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善喻,如本文所用的“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说理生动而深刻。
    B. 第一段梁惠王先列举了自己的救灾措施,再提出困惑,这个困惑引出了孟子的治国之策。
    C. 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欲擒故纵,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做法,而是用“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他。
    D. 第四段孟子从侧面委婉阐释了他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的措施、道理和应持的态度。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 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 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 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1) 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B.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C.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D.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2) 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本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

     

    B. 馆伴:这里指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馆伴使是官名。宋、辽与宋、金间使臣往来,进入对方辖区时,对方派人相接,称馆伴使;至京师后,另派人相接,称接伴使。

     

    C. 檄:原指晓喻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书。

     

    D. 正丘首:《礼记·檀公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出生时的山丘。作者用这个典故来表明不忘故国的情怀。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祐二年,南宋形势危急,一个“迫”字反映了元军长驱直入的凌厉攻势,“不及”暴露了南宋满朝文武官员的惊慌失措和腐败无能。

     

    B. 南宋作为战败国在议和时已经陷入被动局面,文天祥之所以“辞相印不拜”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主要是为了降低自己被杀的风险。

     

    C. 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D. 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庭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①,以去以来,毂交蹄劘②,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汨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竟,有老氓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酿,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④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氓,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释】①轺:yáo,古代的轻便马车。②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劘:mò,摩擦。③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④矧:shěn,况且。

     

    (1) 

    对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其舟,则离败而                   胶:搁浅    

     

    B. 庭 甚芜                            除:废除

     

    C. 疆场无侵削之                       虞:忧虑           

     

    D. 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视其沼, 浅混而污 王如知此,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黠吏因缘恣为奸欺, 卖州县乎 焚百家之言, 愚黔首

     

    C. 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 今者天下无金革 声 公 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揭示褒城驿破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②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

         ③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④渔钓,则必枯泉汨泥尽鱼而后止

         ⑤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 ⑥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④⑤⑥ D. ②④⑥
    (4) 

    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此而欲望生 / 民不困财力 / 不竭户口 / 不破垦田 / 不寡难哉!
    B. 如此而欲望生 / 民不困财力 / 不竭户口 / 不破垦田 / 不寡 / 难哉!
    C. 如此而欲望生 / 民不困 / 财力不竭 / 户口不破垦田 / 不寡难哉!
    D. 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 / 财力不竭 / 户口不破 / 垦田不寡 / 难哉!
    (5)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 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 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 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十月,寇泾原,命中使以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 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 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其子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僶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B.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C.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D.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不负责民政。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D.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萧俛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不要轻易发动战争。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退休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
    ②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 ,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 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 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 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1) 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讨焉         帅:率领 B. 其薄俸也       俾:使,让
    C. 蛮 而败之       覆:遮盖

     

    D. 非人也          殆:几乎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 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 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 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18

    建安尹沈君墓志铭

    归有光

    君姓沈氏,讳壁,字惟拱,自号如川。 君年二十余,中正德二年南京乡试

    君之试也,同考官得其卷,以为绝出,持以示他教官。会持卷者口语,所取卷悉落第。君卷独在他教官所,以故得荐。于是试礼部者四,乃就鄱阳教谕。未上,以母丧归;服除,改建昌之南丰。南丰学者得君之条,争自奋励,起为进士。盖南丰旷三十年无登进士者矣。久之,升建安知县。

    君为人抗直,所事大吏以为儒官,多假借之。及为县,见趋走庭谒,上下候伺颜色,自以为不能,欲谢去。上官由是知其人也,卒强留之。杨文敏公之族,籍累世贵显,挠吏治,前令莫能谁何。君一绳以法,豪右皆怗怗。汀、漳饥,布政司檄州县市转输之。君曰:“民旦暮且死,必得米,是索之枯鱼之肆也。第解银,而米商随之矣。”即解银,米商果随之。他县籴者,皆不及事。其不逆上官意,求便于民,多如此也。御史行县,未至十里所。停舟欲拷掠人,索狱具,不得。方盛怒,同官皆累息。君抗言曰:“即至治所而不得,则令罪也。奈何责之中途?且此亦非拷讯之地。”御史卒自愧屈,曰:“令言乃是也。”无何,御史来刺苏州,其属曰:“沈建安非汝嘉定人乎?汝曹皆学此人,不患不为良吏也。”三载,将入觐。过家,遂留不往。监司方列状荐之,闻而叹曰:“咄咄,沈君负我矣。”

    君少孤,与寡母幼弟妹相依倚,茕然也。既得举,家益贫。太孺人春秋高,之鄱阳为禄养。而前教谕未满,君方待次,太孺人客死,竟不得禄养。还又遇盗,掠之湖中,几不免。及为吏,尤清苦,终以不屑意而归。盖生平备历辛艰,而其志意不少屈云。

    君卒于嘉靖二十六年二月二日。其葬以明年十二月一日。春秋六十有七。先孺人袁氏。后孺人李氏。子男六:升、晋、泰、钰、金、铨,女四,孙男女七。钰曰:“吾先人宦不。其所存有以异于人,不可以不传。”以其友李昭所为状来请铭。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

    (1) 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持卷者 口语   坐: 因……获罪        
    B. 布政司檄州县市 转输之  籴:买 

     

    C. 其属曰         诘:追问               
    D. 吾先人宦不       遂:如意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沈君在南京应试及第可称为“贡士”。

     

    B. 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受儒家影响,清高而有个性和气节。沈君进入官场,就很难做到唯唯诺诺。

     

    C. 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沈君就是在礼部应试成功后等候补缺鄱阳教谕一职,但最终没能就任。

     

    D.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文中用作对妇人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