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文献的合称。
B.起居注,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也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文中指后者。
C.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谥即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评价的文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宋濂年少聪慧,曾经跟从多人学习,在元代被推荐做官时,他却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而到龙门山著书立说。
B.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C.茹太素因上万言书惹太祖大怒,宋濂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利用为皇帝讲经的机会来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来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宋濂被皇帝赏识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