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文献的合称。
    B.起居注,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也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文中指后者。
    C.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谥即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评价的文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宋濂年少聪慧,曾经跟从多人学习,在元代被推荐做官时,他却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而到龙门山著书立说。
    B.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C.茹太素因上万言书惹太祖大怒,宋濂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利用为皇帝讲经的机会来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来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宋濂被皇帝赏识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 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
    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
    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
    ②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

    文中说“(窦参)甚为有识所嗤”。请用原文词句概括窦参被人讥笑的原因,并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 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注①沐猴:猕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B.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C.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D.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关中在今陕西省中部,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之内。
    B.迁人是指迁徙到外地落户的人。文中说秦国迁徙到外地落户的都到了蜀地。
    C.胶东是指胶莱谷地及其以东具有相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半岛地区。
    D.捍蔽就是遮挡,护卫。捍是古代射者左臂所著的皮制袖套;蔽是遮、挡之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项羽格局不大,心胸狭隘。项羽不听别人劝说,一心只想着回故乡炫耀,放弃了能成就霸业的险固肥沃关中之地,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B.项羽性情残暴,嗜杀成性。他进入咸阳城后,引兵屠戮了咸阳城,又杀害了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打败田荣后又坑杀了投降了的士卒。
    C.项羽纵火焚烧,不惜财物。他纵火焚烧秦的宫室,大火燃烧了三月不熄灭,把秦宫室夷为平地;在打败田荣后,又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
    D.项羽贪财好色,常常劫掠。他离开咸阳时,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才往东离去;在打败田荣之后,又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②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

    如果你是项羽的谋士,你会劝谏他不要做哪些事情?请简要列举三条。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黄河决,丞相托克托集群臣廷议,言人人殊。贾鲁复申前议,以为必塞北河,疏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于是, 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遵等自济、濮、汴梁、大名,行数千里,掘井以量地之高下,测岸以究水之浅深,博采舆论,以为河之故道断不可复。且曰:“山东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时托克托先入贾鲁之言,闻遵等议,怒曰:“汝谓民将反耶?”自至酉论辨,终莫能入。明日,执政谓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责,公勿多言,幸为两可之议。”遵曰:“腕可断,议不可易。”遂出遵为河间使,诏开黄河故道,命贾鲁以工部尚书充河防使,发河南北兵民十七万,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济等口。又自黄陵,西至杨清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自其兴功,凡五阅月,诸埽堤成,河复故道。超授鲁集贤大学士,赐金带银币,诏赐托克托世袭达尔罕之号,以为其食邑。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时命翰林学士承旨欧阳玄制河平,既成,玄又自以为司马迁、班固,记《河渠》《沟洫》,仅载治水之道,不言其方,使后世任事者无所考信。 乃从鲁访问方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欲使来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是役也,朝廷不惜重费,不吝高爵,为民辟害。托克托能体上意,不惮焦劳,不恤浮议,为国拯民。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秉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以报君相知人之明。
    (选自《元史纪事本末•治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B.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C.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D.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辰,指的是辰时,是古人一般采用的天干计时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辰时又称食时,指早上7—9点。
    B.盐运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元代始设置于主要产盐地区,官员往往兼都察院盐课御史衔。
    C.淮安路,行政区的名字。路,作为行政区划,始设于宋,元代成为省以下行政区,类似州府,明代废除后不再设。
    D.碑,古宗庙立碑,用来系牲口,后人因于其上纪功德。文中“河平碑”指为了表旌此次治河功绩而立的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丞相托克托体察皇上圣意,他不畏惧焦劳,力排众议,为了拯救百姓,决心治理黄河,而不惜大兴劳役。
    B.成遵考察黄河灾情,行程千里,量地形测水深,深入调查民间舆论,认为黄河故道已断,难以再恢复。
    C.贾鲁有较多治理河患的经验,主张用疏塞之法恢复故道,他的治黄经验被欧阳玄写进《至正河防记》。
    D.欧阳玄认为司马迁、班固的著作记《河渠》《沟洫》,没有记载治理水患的方法,使后世治河者无所考信。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
    ②乃从鲁访问方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者游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有删改)【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 yì ):惩治,惩戒。③曩( nǎng ):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选出与例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例句:故虽有强记之力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何陋之有(《陋室铭》)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下列对本文作者及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B.滑稽,既可形容人圆滑谄媚,又可形容人巧言善辩、言辞流利。文中指后者。
    C.旬朔,十五天为一旬,月末为朔,“旬朔”指半月或一月,亦泛指时日。
    D.经传,儒家典籍经与传的合称。经,指儒家的重要典籍;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什么?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
    (明)王阳明
    兴隆之南,有岩曰月潭,壁立千仞,檐垂数百尺。其上澒洞玲珑,浮者若云霞,亘者若虹霓,豁若楼殿门阙,悬若钟鼓编磬,幨幢璎珞。若抟风之鹏,翻隼翔鹄,螭虬纠蟠,猱猊之骇攫。谲奇变幻,不可具状。而其下澄潭邃谷,不测之洞,环秘回状,乔林秀木,垂荫蔽亏,鸣瀑清溪,停洄引映。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天无极。行李之往来,日攀援下上于穷崖绝壑之间。 虽雅有泉石之癖者,一入云贵之途,莫不困踣烦厌,非复夙好。而惟至于兹岩之下,则又洒然开豁,心洗目醒。虽庸俗侣,素不知有山水之游者,亦皆徘徊顾盼,相与延恋而不忍去。则兹岩之盛,盖不言可知矣。
    若界兴隆、偏桥之间,各数十里,行者至是,皆惫顿饥悴,宜有休息之所。而岩麓故有寺,附岩之戍卒官吏,与凡苗夷犵狇之种,连属而居者,岁时令节,皆于是焉釐祝。寺渐芜废,行礼无所。宪副滇南朱君文瑞按部至是乐兹岩之胜悯行李之艰而从士民之请也乃捐赀化材新其寺于岩之右以为釐祝之所。曰:“吾闻为民者,顺心而趋之善。今苗夷之人,知有尊君亲上之礼,而憾于弗伸也。吾从而利之,不亦可乎?”则又寺之故材与址,架屋三楹,以为部使者休息之馆,曰:“吾闻为政者,因势之所便而成之,故事适而民逸。今旅无所舍,而使者之出,师行百里,饥不得食,劳不得息,吾图其可久而两利之,不亦可乎?”使游僧正观任其劳,指挥逖远度其工,千户某某相其役。远近之施舍勤助者欣然而集,不两月而工告毕。自是饥者有所炊,劳者有所休,游观者有所舍,釐祝者有所瞻依,以为竭虔效诚之地,而兹岩之奇若增而益胜也。
    正观将记其事于石,适予过而请焉。予惟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古,要在入于善。是举也,盖得之矣。况当法网严密之时,众方喘息忧危,动虞牵触,而乃能从容于山水泉石之好,行其心之所不愧者,而无求免于俗焉。 斯其非见外之轻而中有定者,能若是乎?是诚不可以不志也已。
    寺始于戍卒周斋公,成于游僧德彬,增治于指挥刘瑄、常智、李胜及其属王威、韩俭之徒,至是凡三缉。而公馆之建,则自今日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月潭峰风景奇秀,作者以夸张的数字勾勒其高耸之势,以繁复之笔渲染其谲奇变幻,这样的美景让人涤荡疲惫,心向往之。
    B.朱文瑞捐资重建寺庙,修建公馆,寺庙和公馆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建成。作者称赞其顺应民心,有助于当地民风人情的教化。
    C.作者阐释了自己对为政的认识,强调以心化人、以善教人、顺其自然的政教观。同时流露出对当时“法网严密”时局的不满。
    D.本文由写景、叙事入议论,自然成文。文章各部分安排详略得当,跌宕生姿,比喻、排比等手法交错使用,长短句参差有韵。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宪副滇南朱君文瑞按部至是乐兹岩之胜悯行李之艰而从士民之请也乃捐赀化材新其寺于岩之右以为釐祝之所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雅有泉石之癖者,一入云贵之途,莫不困踣烦厌,非复夙好。
    ②斯其非见外之轻而中有定者,能若是乎?是诚不可以不志也已。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论语•阳货》)[注]佛肸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的一个邑的地方长官,曾经发动过叛乱。


    ①第一则材料中,孔子阐明了如何察人的方法,请举一个孔子运用该方法察人的例子。
    ②第二则材料中,“党”的意思是 ______ 。

    结合材料,简析孔子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言与材料三中的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与之。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货殖:指商人。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B.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C.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D.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
    B.赐,子贡的名。古人自称时或在尊者面前时,称名。
    C.束帛,将帛捆成一束,作为聘问、婚丧等相馈赠的礼品,帛一束为五匹。
    D.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天下之人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担忧贫穷,司马迁肯定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合理追求。
    B.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
    C.子贡经商有道,故能家财饶益,平交诸侯。他的老师孔子得以名扬天下,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
    D.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行仁德之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之陶为朱公。

    根据文意,概述勾践能够灭吴称霸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 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资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 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第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考中进士。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朝起为朝廷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父忧,指父丧。古代“丁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得为官。
    D.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拯救国运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他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节不屈。崖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②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大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B.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C.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D.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______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
    B.李广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
    C.李广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②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