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 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 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是省略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时(蜀王)三十二
    B.(五丁)还到梓潼
    C.(蜀王)闻五丁亡
    D.(五丁)以手揽之

    《蜀道难》中引用了“五丁开山”的传说,在诗歌中具有什么作用?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
    ②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稽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③
    B.②④
    C.⑤
    D.⑥⑧

    根据文意,对下列各句补出的人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密)自请安辑山东,乃擢(魏征)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李密)促召之
    C.建德败,(魏征)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魏征)为洗马
    D.王责谓(魏征)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稽首,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臣子拜见君父时行稽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钜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特进,官名,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B.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后代学者曾这样评价魏征,“尽心於主,献纳忠谠,藉远见卓识成就功业;安国利人,尚简以德,以诤言直行称颂天下。一代贤相,古之名臣,何以加也。”请结合本文具体内容,简述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对文中画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李白“有诏供奉翰林”,“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②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下列句子不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之必有师
    B.太子犯法
    C.七十者食肉矣
    D.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入邺,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时遵彦,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
    B.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
    C.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
    D.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成为会试取中者的称谓。
    B.铨衡,铨是铨选、选拔的意思,衡是权衡、比较的意思,铨衡在文中指担任负责选拔官吏的官职。
    C.赠,这里是追赠的意思,也称“追封”,古时朝廷用来表扬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以激励后人效忠。
    D.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家乡。古人指代家乡的词还有桑梓、乡井、乡关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德林天资聪慧,博学广识。在只有几岁时就能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通晓古代典籍、天文地理。
    B.李德林富有才华,为人尊重。任城王高湝非常看重他的才能,将他召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礼。
    C.李德林才思敏捷,受到重用。他起草《让尚书令表》,顷刻写成,不做任何标点,被授与殿中将军的官职。
    D.李德林孝顺母亲,晚年多舛。母亲去逝后,他哀伤过度,浑身生疮;晚年受皇上怨恨,被贬出京城,在任上去世。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
    ②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

    任城王高湝称赞李德林为“奇士”,请结合文本概括李德林的奇异之处。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③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④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悟已往之不 ______
    ②或孤舟 ______
    翳翳以将入 ______
    万物之得时 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中“乐”的背后掩藏了作者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联系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来加以分析。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C.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D.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江州,唐、宋朝的行政区域之一,即今江西九江市,东晋时辖境相当于今日的江西、福建。
    C.文宗,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古人在逝世之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的称号。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白居易才华过人。顾况看到白居易的诗作之后,由“谑”转“叹”,足见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为人耿直。他因为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触怒了权贵奸党,遭受传言中伤,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C.白居易爱佛习禅。他常常谈论佛理,十分清静安闲,自号醉吟先生,经过一个月不吃荤后,又自号香山居士。
    D.白居易诗风平实。他着力追求诗歌语言的通俗化,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百姓谈论农桑之事一样朴实。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②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贵谊,字正甫,福州福清人。庆元五年进士,授瑞州观察推官。丁内外艰,,调安远军节度掌书记。改武学谕、国子录,迁太学博士,时议更楮币法,贵谊转对言:“人主令行禁止者,以同民之所好恶。楮券之令,乃使奸恶获逞,道路咨怨,非所以祈天永命、固结人心。”因援熙宁新法为辞。又言:“明锐果敢之才,足以集事而失于剽轻;老成宽博之士,足以厚俗而失于循理。孰若举之以众,取之以公。”主更币之法者,乃摘新法等语激怒时相史弥远,且谓“贵谊引类植党”,人为危之,迁太常博士。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是非易位,忠佞不分。”弥远益不乐,迁秘书郎,出知江阴军。召赴,未至,授礼部郎官。属金人大扰淮、蜀,贵谊言:“人才所以立国,今旁蹊曲径,幸门四辟。言路所以通下情,今阿谀循默,囊括不言。民力已竭,而科敛之外,馈遗以谋进者未已。”弥远滋不乐,讽言者论罢,主管崇禧观。起知徽州。会有事明堂,首引包拯皇祐中乞因肆赦除聚敛掊克之敝,当察州县府库致美之由。仿成周邦飨必及死王事者之子与汉置孤儿,专取从军死事之后,教以五兵。宝庆初,诏举贤能才识之士,贵谊乃言曰:“及兹初政,当求忠实正直、奉公爱民而不越防范者,以克中外之选。”绍定六年冬,上始亲政,进参知政事。上面谕之曰:“项闻忧国之言,朕所不忘。”兼同知枢密院事。出师汴、洛时,贵谊已,犹上疏力争。五上章乞归,转四官,加邑封,致仕。卒,赠少保、资政殿大学士。
    (《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
    B.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
    C.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
    D.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服除本义是去掉孝服,即守丧期满,文中主指陈贵谊为父亲守丧满期。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指天子巡行暂时停驻的地方。
    C.羽林,汉代皇帝的禁卫军,汉武帝设置,意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D.移疾犹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致仕有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陈贵谊以民为本,忧思百姓利益。陈贵谊认为楮币法让坏人横行,百姓怨声载道,不是凝心聚力的办法,应举贤以用,因而遭到主张更币之法的人的诋毁。
    B.陈贵谊胸怀家国,直言时政弊端。陈贵谊指陈歪门邪道使得宠的人左右逢源、真正的人才缄默不言。百姓财力枯竭,但馈赠行贿谋求晋升的现象更加严重。
    C.陈贵谊以古鉴今,主张抚恤英烈。他援引包拯在皇祐年间的宽仁做法,建议考察州县府库盈余的原因;倡议效仿成周,优抚犒赏为国牺牲的人的儿子。
    D.陈贵谊鞠躬尽瘁,深得皇帝认可。朝廷出兵汴、洛时,他极力上书反对;后五次请求回乡,迁转四级阶官,获增封邑。他被皇帝当面赞许,死后又获追赠。

    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议更楮币法,贵谊转对言:“人主令行禁止者,以同民之所好恶。”
    ②及兹初政,当求忠实正直,奉公爱民而不越防范者,以充中外之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项羽本纪》选段,完成各题。
    项羽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救巨鹿,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当是时,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行而前,莫敢仰视。
    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之,乃用陈平计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①使子婴
    ②愿诸君快战
    ③疽发背
    ④项王瞋目叱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然今卒困于此
    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诸侯们却各怀心思,没有参与战斗。战斗结束后,诸侯们伏地跪行,不敢抬头面对项羽。
    B.破函谷关后,项羽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所过之处无不被摧毁残破,致使秦朝财宝、美女遭受到浩劫。
    C.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对范增心存猜忌,逼迫范增请辞。范增十分生气地离开,最终他还没有到达彭城,就背发疽疮而死。
    D.面临绝境,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痛快杀敌,凭一己之力杀敌数十百人。项羽最后的战斗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保住一世英名。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根据选文,请简要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较易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
    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等,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李斯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
    D.作者认为秦王逐客卿,使天下士子不敢入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