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真题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nè)   (zhuó)   强人意(chāi)
    B.(huǐ)   (jiàn)   人才(jǐ)
    C.(qūn)   (ɡāo)   图穷匕(xiàn)
    D.(kuài)   洗室(ɡuàn)   浩繁(zhì)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蛰伏 部署 竞技场 仗义执言 B. 陷阱 沉湎 挖墙角 开源节流 C. 痉挛 诀窍 四合院 融汇贯通 D. 脉博 切磋 笑眯眯 优柔寡断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在教育教学中,     学生碍于面子或者权威,不懂装懂,或者不敢质疑,不敢公开表达     、     就很难形成良好的     、沟通和互动。
    A. 尽管 见解 但是 理解 B. 假如 见解 那么 理解 C. 假如 理解 那么 见解 D. 尽管 理解 但是 见解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契诃夫告诉我们,人的一切—面容、衣裳、心灵,理想……都应该是美的。 B. 面对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这位刚拿到驾照的司机,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C. 今天上网课时,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说:“我随时帮助同学们解答疑难问题。” D.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团委举行了《品味经典,快乐阅读》主题演讲活动,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的名人故居是北京这个古老城市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 B. 夜深了,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阵阵冷风使人 C. 他爱好广泛,喜欢,琴棋书画都有所涉猎,颇有艺术气质。 D. 展销会上可行走的电子行李箱令人惊艳。厂家订单激增,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 季羡林先生的晚年,仍然文思敏捷,精力充沛,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B. 政府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足了居民就近享受优质服务的需求。 C. 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后,同学们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D. 能否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中档

    7 . 下列填人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诗意,可用来安置自己这颗苦涩的心。                          。
    ①开始放眼去看遥远之地
    ②有了诗意的驻留,一切全都改变
    ③人活着,心的安置成了第一要事
    ④你从此追求的是永恒的东西
    ⑤没法安置,就有了无边的懊恼、牢骚、忌妒
    ⑥跳出了世俗生活狭窄的圈子
    A. ②④①⑥⑤③ B. ③⑤②④⑥① C. ②⑥④①⑤③ D. ③②⑥①④⑤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难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隋唐时期出现的近体诗严格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等,如李白的《将进酒》。 B. 在古代,“拜”和“征”是指授予官职,“左迁”"谪”“贬”是指降低官职。 C. 古代男子的“名”一般是出生时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D. 现当代文学中,孙犁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9 .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玉兰树下,小女孩仰望着满树的花苞,兴奋地说:“开吧,开吧,开吧……”(反复) B. 从坡顶远远望去,每一座山都好像各自从地下拔起,不慌不忙地耸人云端。(比喻) C. 听到远处嘈杂的脚步声,林冲立马跳起身来,伏在门边,竖起耳朵仔细听。(比拟) D. 首次试飞的C919大飞机成功降落的那一刻,大家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夸张)
  •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易

    10 . 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仙吕】后庭花
    【元】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荾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注】①芙蓉:又称木芙蓉,落叶濯木,秋季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②休:语气助词。相当于“吧”。
    A. “清溪”“小舟”“芙蓉”等为整首小令奠定了明朗的基调。 B. 采菱女的歌声惊起暮色中的鸥鸟,静中添闹,生机盎然。 C. 以“乱云”比喻采菱女因天气突变、风雨欲来而紧张的心情, D. 笔调清新自然,表现了作者对饶有情趣的水乡生活的喜爱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刚健有为”在中国文化基本思想体系中具有指导意义。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同时有保持独立人格、不走极端、顺应变化潮流等引申义;“厚德载物”是指君子应效法大地博大宽厚的胸怀,包容各类人和事物,容纳不同意见,使之各遂其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的“刚健有为”思想,广泛地体现在艺术、文物、制度、风俗等方面。就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是被鲁迅称为“中国脊梁”的无数英雄豪杰的写照,这些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直前。就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思客所吟咏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苍鹰、猛虎、雄狮、奔马之类,也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你到汉代民族英雄霍去病将军墓前看看那些雄浑粗犷的石刻,就会被汉代英勇豪迈的气概所折服;如果你舍得花一点时间读一读唐人悲壮慷慨的边塞诗,将不难懂得唐朝的繁荣昌盛是靠什么精神力量支持的。
    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程颢说的“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中国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主题做了诠释。厚德载物精神见于制度、风俗的也很多。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仁民爱物”、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和制度。据文献记载,周代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明确的限制规定,这叫“山虞泽衡,各有常禁”,这种限制措施的意图,据后世儒者解释,一是保证“万物阜丰,而财用不乏”二是防止“物失其性”,即要使万物各遂其生。这种制度和思想见之于民间风俗,就是一种反对暴殄天物的习惯。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少数民族和域外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阖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栽物精神在对待多元文化方面的表现。
    《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闳大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删改)
    (1)对“刚健有为"思想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兴于春秋,成熟于战国,贯穿于汉代,唐代等多个历史时期。
    B.周代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是这一思想在制度上的体现,
    C.从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涵来看,它是一个闳大的思想体系。
    D.对形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推动中国文化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引用程颢的话是为了证明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最生动,最可读。
    B.“自强不息”着眼于人对自己的态度,强调努力向上,奋勇直前,顺应潮流。
    C.“厚德载物”着眼于人对外界的态度,强调包容他人与万物,使之各遂其生。
    D.《周易大传》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3)下列对本文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B.第二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引经据典,事例丰富,语言厚重凝练。
    D.采用立论方式,层层递进地展开论述。
  • 题型:简答题 难易度:中档

    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生物死亡后,承载其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成为重建古生物演化史的重要工具。这一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受益于人类全基因组的发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古DNA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该领域奠基人斯万特·帕博开创性地解决了 DNA污染问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超净室,并设计出超净室工作规则。其团队据此重构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发现了丹尼索瓦人—首个仅通过古分子证据而确认的已灭绝古人类。
    古DNA提取物中常含大量污染DNA,真正有用的DNA分子信息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科研人员用DNA摘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古基因组研究,目前超过2/3人类古基因组数据来自叫“1240k"探针组的捕获数据。该技术不仅使古DNA测序效率大大提高,还能有效从棘手样本中得到足够数据。典型例子是中国古南方人群的基因组研究。我国南方温暖潮湿环境和酸性土壤不利于古DNA保存,使得这片区域的古DNA研究一度处于空白。得益于此技术,广西古南方人群的基因组研究揭示了在农业传播前,东亚和东南亚人群已有大量交流。
    沉积物DNA分析是一种新兴古DNA分析技术,它可不依赖骨骼化石而从“土”中提取古生物遗传物质。此方法弥补了人类化石可遇不可求的缺憾,极大扩展了研究对象,打开了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人群演化的新窗口。2020年,中国科研人员从白石崖溶洞遗址沉积物中钓取35个样品的242,种哺乳动物和人类线粒体DNA,并使远古人类DNA得以富集。这些古DNA与遗址的骨骼遗存相印证,证实犀牛、鬣狗等动物的存在。这些古DNA还揭示该地四个地层有灭绝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线粒体DNA。这是首次在丹尼索瓦洞穴之外的地方发现丹尼索瓦人,是支撑其曾分布广泛的有力证据,
    自2010年起,中科院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以古DNA技术为核心、主攻古人群基因组研究,并行开展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等衍生研究。2016年首次详细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2017年对田园洞人个体进行DNA测序,实现中国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最古老人类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2018年建立自动化实验平台,该平台实验速度快,精确度高,产量高,产出了系列重磅成果。例如,揭示东亚早期现代人的遗传多样性及长时间尺度下动态演化图谱;阐明华夏族群万年来的遗传连续性及不同文化人群的迁徙融合历史;明确以台湾岛阿美族和泰雅族为代表的南岛语族与福建内陆古人群同源。这些研究,更新、补充或修正了国际学术界相关学术假说,为阐明华夏族群的形成过程及追溯南岛语族源流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选自邓涛《当古生物遇到新科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古DNA领域研究情况的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A.帕博团队用DNA捕获技术获取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首次确认已灭绝古人类。
    B.通过对古DNA的研究发现,东亚和东南亚人群随着农业传播、开始大量地交流。
    C.沉积物DNA分析技术,为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人群演化提供了新途径。
    D.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国科学家首次详细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遗传谱图。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
    A.人类全基因组的发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重建古生物演化史。
    B.利用DNA捕获技术使科学家能够从棘手样本中提取到足够有用的DNA分子信息。
    C.白石崖溶洞遗址沉积物与骨骼遗存相互印证,证明了丹尼索瓦人曾经广泛分布。
    D.古人群基因组的研究为阐明华夏族群形成过程及追溯南岛语族源流提供了依据。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说明利用古DNA重建古生物演化史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B.第四段按照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中科院在古人群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C.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古DNA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及重要成果。
    D.用准确、简明、通俗的语言,将深奥抽象的科学知识表达得浅显易懂、具体可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郏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B.今之众,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一般人
    C.而大遗 学习小的方面
    D.师贤于弟子 不需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B.古之学必有师 而陋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徐而察之,山下皆石穴罅
    D.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3)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
    A.耻学于师 B.其皆出于此乎
    C.不拘于时 D.学于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篇正面阐述从师的必要性和标准,“传道受业解惑”是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B.批评当时士大夫阶层存在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并指出其严重的后果。
    C.最后一段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赞扬李蟠虽然年少,但精通六艺,学识渊博。
    D.综合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句式多样,感情充沛,笔力雄劲。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易

    14 .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锲而不舍,             ”劝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这惊天动地的呐喊是窦娥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强烈抗议和愤怒声讨。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强调在学习别人优点时,看到其缺点要加以改正。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难

    15 . 围绕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发挥想象,写一段描绘初春景象的文字。
    要求:语意完整,合呼情理,运用拟人、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含标点)。(3分)
  •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中档

    16 . 指出下面这则介绍信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当之处。(4分)
                                                                               介绍信
         东方文化创意设计公司:
         现介绍我公司创意产品设计中心主任王锋(男,35岁,已婚,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同志前往贵处联系业务,请予以接洽。
         此致
    敬礼
                                                                                                                                                                  方舟图文设计公司
                                                                                                                                                                       2023年4月3日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中档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罐 儿
    冯骥才
    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是靠他娘缝穷拉扯大的。打他能走的时候,他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他娘就死在了路上。他孤单一人,只能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这天下晌,他来到一个村子,想进村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扑面而来。这可是教命的气味!他赶紧奔过去,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吗?拿罐儿来。
    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
    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火上烧烧就有了。”
    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过去抓起泥来捏。可是他抽手抽脚,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木案上,给他盛粥。当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掉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他像是在自言自语。罐儿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罐儿很快烧成,老汉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喝非唱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他把热粥喝下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时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他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句儿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
    多少年后,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跌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都知道了。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
    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村里一人,手艺极佳,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盞陶罐。他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年年都有,逃难的人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又过了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家家门口都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从此,这小村就有了大名。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文章以“罐儿”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3)“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结合上下文分析“他”明白了什么。(3分)
    (4)最后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5)“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结舍儿的成长经历,谈谈个人应如何“修行”。(4分)
  •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中档

    1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蝉蛹不蜕而永为蛹,一旦蜕壳而化为双翼之蝉,则可声鸣于林。”蝉欲声鸣于林,需不断努力,完成自我蜕变。青春的我们,欲筑梦远方,更需自我砥砺,勇往直前。
    请以“砥砺·蜕变”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 下载word版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分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