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 “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巴蜀,令良厚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侯,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夫死叫“薨”,士死为“卒”。
    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②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 故事,必膝行前,道周独否,魏忠贤目摄之。未几,归。崇祯二年起故官,进右中允。三疏救故相钱龙锡,降调,龙锡得减死。旋进右谕德,掌司经局,疏辞。因言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三罪、四耻,以自责。七不如者,谓“品行高峻,卓绝伦表,不如刘宗周;……至累系之臣,朴心纯行,不如李汝璨、傅朝佑;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鄤。”鄤方被杖母大诟,帝得疏骇异,责以颠倒是非。道周疏辩,语复营护鄤。帝怒,严旨切责。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公卿多畏而忌之,乃藉不如鄤语为口实。其冬,择东宫讲官。张至发当国,摈道周不与。其同官项煜、杨廷麟不平,上疏推让道周。至发言:“鄤杖母,明旨煌煌,道周自谓不如,安可为辅导。”道周遂乞休,不许。六月,廷推阁臣。道周已充日讲官,迁少詹事,得与名。帝不用,用杨嗣昌等五人。道周乃草三疏,一劾嗣昌,一劾陈新甲,一劾辽抚方一藻,同日上之。帝疑道周以不用怨望,欲为郑鄤脱罪,下吏部行谴。居久之,福王监国,用道周吏部左侍郎。道周不欲出,马士英讽之曰:“人望在公,公不起,欲从史可法拥立潞王耶?”乃不得已趋朝。当是时,国势衰,政归郑氏,大帅恃恩观望,不肯一出关募兵。道周请自往江西图恢复。以七月启行,所至远近响应,得义旅九千余人、由广信出衢州。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监刑者从之。
    (选自《明史•黄道周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B.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C.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D.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内艰,指遭遇母丧。古时朝廷官员遭逢父母的丧事要辞官守丧,称“丁艰”“丁忧”。
    B.圜土,是监狱的通称。秦汉以前监狱多为圆形土牢,故名。古人也用“缧绁”称监狱。
    C.元良,意思是大善至德,一般指大贤之士;也是太子的代称。文中指郑鄤这一大贤之士。
    D.移疾,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乞休”“告老”“乞骸骨”义相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黄道周敢于上疏直言,多次触怒皇帝。在营救故相钱龙锡、维护郑鄤以及皇帝任用杨嗣昌等事件上,黄道周一再进谏,乃至遭到贬官调任。
    B.黄道周能够自我省察,善于总结不足。他坦承自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在“七不如”中,从多个方面和别人相比,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C.黄道周节高不谐流俗,一直难得重用。张至发掌权,不用黄道周,同僚为黄道周鸣不平,但皇上下诏责备他;朝廷推荐阁臣,他虽在候选之列,最终未被选用。
    D.黄道周挽救民族危亡,毅然挺身而出。国势衰微,朝廷大权掌握在郑氏手中,大帅恃恩观望,黄道周主动请缨,募集军队,所到之处,远近响应。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必膝行前,道周独否,魏忠贤目摄之。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黄道周说自己“不如郑鄤”为何会遭群臣指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航船》序
    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 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错。学问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人,两人?”士子曰:“两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人,两人?”士子曰:“自然一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注】《夜航船》是明末清初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夜航船中有村夫俗子,也有学人士子,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这类人,看到有人把他们的姓名说错,就掩口耻笑。
    B.作者家乡有些人,也读过些书,对人名、官爵、年号等烂熟于胸,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两脚书厨,与目不识丁者没有不同。
    C.张岱认为“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间接道破自己编写《夜航船》一书的目的。
    D.第三段叙写僧人与士子的故事,不仅巧妙地支撑了关于学问的观点,而且令文风生趣,结构上也与“夜航船”相呼应。

    用“∕”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书必符乎名教,君子有所取,而读者要非无益之言也。夫天下之事,万有不齐,而可以凭借者理之正。 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
    《<容斋随笔>序》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②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征授南京 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奏请建 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孙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广东税使李风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其罪。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雷震皇陵, 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寻复言:“陛下孝敬疏于郊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 闾阎以矿税竭,邮传以输鞔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因;草泽生心,衣冠丧气; 公卿不能补牍,台谏无从引裾。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先是,楚假王议起, 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举朝无敢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且言:“王既非假,何惮于勘?”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居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淅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立,召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B.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D.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
    B.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C.闾阎,间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朱吾弼身为御史,恪尽职守。赵学仕贪污受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他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B.朱吾弼敢于直谏,为国尽忠。雷击皇陵一事发生后,他接连上疏,语气恳切,指出朝廷内外存在的弊端,希望皇帝深入审查。
    C.朱吾弼不惧权贵,坚守正义。首辅沈一贯排除异己,朝臣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相关事情,惟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
    D.朱吾弼仕途坎坷,三起三落。因诋毁沈一贯,遭停俸,于是辞官;后齐、楚、浙三党执政,他又辞官;最后被弹劾免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
    ②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信由此日夜怨望:埋怨,责怪
    B.乃谋畔逆,灭宗族夷:消灭
    C.吾淮阴如:到,往
    D.不其能矜:矜持,慎重

    用“/”为划曲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B.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C.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D.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本文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细节和语言描写来实现的。
    C.蒯通游说韩信叛乱,认为韩信功高震主,形势危急。
    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翻译下列句子。
    ①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 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曰:“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B.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C.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D.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正德,明武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
    B.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常以“万乘”指帝王。
    C.中官,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一般是指皇帝宠信的掌握最高中央权力的大臣。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可借指国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后来又担任汉中知府及太仆卿一职。
    B.张钦善于应变。他藏起关门钥匙,以缺乏应有的威仪为借口阻止皇帝出行,又借呵斥使者,暗示皇帝断绝出行的念头。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他力阻皇帝出关,不惜违抗君命。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可见皇帝对他的忌惮和不信任。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三次忠谏的事迹在京城广泛流传。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他的罪,也有感念其忠心的缘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
    ②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丰乐亭记》)

    张钦为何极力阻止皇帝出关?请分点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倪元璐,字玉汝,上虞人。父冻,历知抚州、淮安、荆州、琼州四府,有当官称。天启二年,元璐成进士,改,授编修。册封德府,移疾归。还朝,出典江西。暨复命,则庄烈帝,魏忠贤已伏诛矣。元璐寻进侍讲。其年四月,请毁《三朝要典》,帝命礼部会词臣详议。议上,遂焚其板。侍讲孙之獬,忠贤党也,闻之,诣阁大哭,天下笑之。元璐历迁南京司业,右中允。四年,进右谕德,充日讲官,进右庶子。上制实八策,又上制虚入策。元璐雅负时望,位渐通显。先是,屡遣科臣出督四方租赋,元璐以为扰民无益,黑之,而专责抚按。户部侍郎庄祖诲督剿寇饷,忧为盗劫,远避之长沙、衡州。元璐请令督抚自催毋烦朝使自军兴以来正供之外有边饷有新饷有练饷款目多黠吏易为奸元璐请合为一帝皆报可时国用益诎,而灾伤蠲免又多。元璐计无所出,请开赎罪例,且令到官满岁者,得输赀给封诰。帝亦从之。有崇明人沈廷扬者献海运策,元璐奏闻。命试行,乃以庙湾船六艘听运进。月余,廷扬见元璐。元璐惊曰:“我已奏闻上,谓公去矣,何在此?”延扬曰:“已去复来矣,运已至。”元璐又惊喜闻上。上亦喜,命酌议。乃议岁粮艘,漕与海各相半行焉。十月,命兼摄吏部事。 陈演忌元璐,风魏藻德言于帝曰:“元璐书生,不习钱谷。”元璐亦数请解职。十七年二月,命以原官专直日讲。逾月,李自成陷京师,元璐整衣冠拜阅,大书几上曰:“南都尚可为。 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敛。暴我尸,聊志吾痛。”遂南向坐,取帛自缢而死。赠,吏部尚书,谥文正。
    (节选自《明史•倪元璐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璐请令督抚自催/毋烦朝使/自军兴以来正供/之外有边饷/有新饷/有练饷/款目多黠/吏易为奸/元璐请合为一/帝皆报可/
    B.元璐请令督抚自催/毋烦朝使/自军兴以来/正供之外/有边饷/有新饷/有练饷/款目多/黠吏易为奸/元璐请合为一/帝皆报可/
    C.元璐请令督抚自催/毋烦朝使/自军兴以来正供/之外有边饷/有新饷/有练饷/款目多/黠吏易为奸/元璐请合为一/帝皆报可/
    D.元璐请令督抚自催/毋烦朝使/自军兴以来/正供之外/有边饷/有新饷/有练饷/款目多黠/吏易为奸/元璐请合为一/帝皆报可/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朗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乡试,也称“秋闱”,一般在八月举行,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殿试。
    C.践阼,指封建帝王登上庙堂前的东阶来主持祭祀,文中用来指皇帝即位。
    D.少保是从一品的官职,是太保的副职,文中是朝廷赠子倪元璐的荣誉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倪元璐不断晋升,有所提议。他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屡次升迁;做侍讲时,请求销毁《三朝要典》,皇上命令礼部商议后决定焚烧。
    B.倪元璐关心百姓,丰富国库。他认为屡次派官员外出征收租赋骚扰百姓没有好处,需要专人负责;国家费用短缺,他建议可出钱赎罪,也可交钱给予封赠诰命。
    C.倪元璐重视国事,争取便利。他提出海运策略并上奏朝廷,皇上命令试行,海运进京去回只用了一个多月,于是决定每年从运河、海上各运粮一半。
    D.倪元璐临危不乱,慷慨赴死。李自成攻陷京师,他整顿衣冠朝皇宫跪拜,向南坐,取丝带上吊自杀,为保全君臣之义而付出生命,彰显气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演忌元璐,风魏藻德言于帝曰:“元璐书生,不习钱谷。”
    ②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敛。暴我尸,聊志吾痛。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咸淳,帝王年号。中国封建社会里明清皇帝每人只有一个年号,其他朝代皇帝有多个年号。
    D.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堪当重任。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担当天下的能力。
    C.文天祥守节不屈。崖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派遣使者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D.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曰:“赵 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栗腹将而攻鄢,卿秦攻代。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 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于鄢。乐乘破卿秦于代。乐间奔赵。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
    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应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 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B.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C.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D.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孝王元年”,文中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常见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纪年法等。
    B.“金”,文中指的是青铜。春秋时期的“金”,多数指青铜,当时黄金不太流行。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金”通常就是指真正的金子。
    C.“四战之国”,文中指的是古代的赵国。后来就用其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D.“乘”,文中指的是兵车。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用以计算车、马等,是四的代称。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燕王喜趁人之危。本来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结果听了栗版回国的报告后,却想攻打赵国。
    B.燕王喜不听劝谏。乐间认为赵国的百姓熟悉军事,于是劝诫燕王不要讨伐赵国,但燕王喜没采纳。
    C.燕王喜无识人之明。他先不听将渠劝谏,攻打赵国;后轻信剧辛的话,轻视赵国,导致兵败。燕王喜处死了剧辛。
    D.燕王喜软弱胆小。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燕王喜慑于秦王的威势,斩杀了太子丹,并把太子丹的头献给了秦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
    ②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

    王喜两次派兵攻打赵国而失败,除了燕王喜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请简要说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所,青州人。登进士第,历官为监察御史。高宗即位,遣所按视陵寝,还,上疏言:“河东、河北,天下之根本。昨者误用奸臣之谋,始割三镇,继割两河,其民怨入骨髓,至今无不扼腕。 若因而用之,则可藉以守;不则两河兵民,无所系望,陛下之事去矣。”且论还京师有五利,谓国之安危,在乎兵之强弱、将相之贤不肖,不在乎都之迁不迁。又条上两河利害。上欲以其事付所,会所言黄潜善奸邪不可用,恐害新政。乃,改郎中。寻责所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
    后李纲入相,欲荐所经略两河,以其尝言潜善故,难之。一日,与潜善从容言曰:“今河北未有人,独一张所可用,又以狂言抵罪。不得已拉拭用之,使为招抚,冒死立功以赎过,不亦善乎?”潜善许诺,乃借所直龙图阁,充河北招抚使。赐内府钱百万缗,给空名告千余道;以京西卒三千为卫,将佐官属,许自辟置,一切以便宜从事。所入见,条上利害。上赐五遣行,命直秘阁王圭为宣抚司参谋官佐之。
    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附黄潜善意奏所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抚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专以其事付帅司。李纲言:“张所今留京师,招集将佐,尚未及行,益谦何以知其扰?朝廷以河北民无所归,聚而为盗,故置司招抚,因其力而用之,岂由置司乃有盗贼乎?今京东、西群盗公行,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 时方艰危,朝廷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上乃命益谦分析,命下枢密院,汪伯彦犹用其奏诘责招抚司。李纲与伯彦争于上前,伯彦语塞。
    所方招来豪杰,以王彦为都统制,岳飞为准备将,而李纲已罢相。朝廷以王圭代之,所落直龙图阁,岭南安置。卒于贬所。子宗本,以岳飞奏补官。
    (节选自《宋史•张所传》)【注】①黄潜善:南宋初年宰相,奸臣。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附黄潜善/意奏所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抚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专以其事付帅司
    B.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附黄潜善意/奏所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抚/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专以其事付帅司
    C.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附黄潜善意/奏所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抚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专以其事付帅司
    D.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附黄潜善/意奏所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抚/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专以其事付帅司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罢,义同免、解、黜、贬、夺、革、褫等,指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B.御史,商周时史官,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监察性质的官职,延续到清朝。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D.品服,始于隋朝,古代官员品级不同,其衣服的颜色、形制、质地也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所审时察势,敢于奏事。他巡视陵寝后,上疏皇帝,阐明守卫两河的重要性。
    B.张所正直敢言,不惧权贵。他直言黄潜善是奸邪之人不可用,被免除御史官职。
    C.张所受李纲赏识,生再次被重用。他上疏条陈利害,被允许一切可以见机行事。
    D.张所知人善任,招集豪杰。他担任河北招抚使时,任用王彦、岳飞等军事人才。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因而用之,则可藉以守;不则两河兵民,无所系望,陛下之事去矣。
    ②时方艰危,朝廷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