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 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祜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祜为忻州刺史。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瞍赋矇诵,百工谏,谤,而后天子斟酌焉。 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B.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C.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D.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祐/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
    B.垂帘,指女后临朝听政。唐高宗时,在座后挂着帘子,武则天在里面参与决定政事。
    C.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兼管中书省各项事务。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在周代指下层国人,秦以后,指除奴婢外,无官爵之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嘉贞颇有才能,受到赏识。他曾受到侍御史张循宪推荐,受到武则天召见,获得提拔,又受到唐玄宗的重用。
    B.张嘉贞重视亲情,友爱兄弟。他从小与弟弟相依为命,他借着上京奏事之机,向皇帝奏请,希望把弟弟调到身边。
    C.张嘉贞待人宽厚,以德报怨。御史大夫王晙诬告张嘉贞,皇帝准备治王晙罪,张嘉贞反而向皇帝上奏免王晙之罪。
    D.张嘉贞为官清廉,不置田产。他久居要职,却不置办产业,有人劝他置办田产,张嘉贞严词拒绝,并解释了理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②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燕兵起,廷议讨之,诏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煊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注]①扆(yǐ):官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B.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C.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D.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总裁,文中指明清主持会试的官员。如“明修《永乐大典》,以武进布衣陈济为总裁”。
    B.檄文,用于征召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文中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社稷代指国家。
    D.降榻,意思是下榻,谓礼遇宾客,此处义不同于《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
    ②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才学?请任举两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义庆幼为武帝所知,年十三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袭封临川王。元嘉中为丹阳尹。有百姓黄初妻赵杀子妇遇赦,应避孙仇。义庆议以为“周礼父母之仇,避海外,盖莫大之冤,理不可夺。至于骨肉相残,当求之法外。礼有过失之宥,律无仇祖之文。况赵之纵暴,本由于酒,论心即实,。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仇,宜共天同域,无亏孝道”。六年,加尚书左仆射。八年,太白犯左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外镇。文帝诏谕之,以为“玄象茫昧,左执法尝有变,王光禄至今平安。日蚀三朝,天下之至忌,晋孝武初有此异。彼庸主耳,犹竟无他”。义庆固求仆射,许之。
    九年,出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荆州居上流之重,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故武帝诸子遍居之。义庆以宗室令美,故特有此授。性谦虚,始至及去镇,迎送物并不受。十二年,普使内外群臣举士,义庆表举前临沮令新野庾实、前征奉朝请武陵龚祈、处士南阳师觉授。义庆留心抚物,州统内官长亲老不随在官舍者,一年三吏饷家。先是,王弘为江州,亦有此制。在州八年,为西土所安。撰《徐州先贤传》十卷奏上之。又拟班固《典引》为《典叙》,以述皇代之美。
    改授江州,又迁南兖州刺史,并带都督。寻即本号加开府仪同三司。 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足为宗室之表。历任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沙门颇致费损。少善骑乘,及长,不复跨马。招聚才学之士,远近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谘议。其馀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有辞章之美,引为佐吏国臣。所著《世说》十卷,撰《集林》二百卷,并行世。文帝每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
    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寻擢为国侍郎,甚见知赏。迁秣陵令。文帝以为中书舍人。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及, 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败,为乱兵所杀。
    义庆在广陵有疾而白虹贯城野麕入府心甚恶之因陈求还文帝许解州以本号还朝。二十一年,薨于都下,追赠司空,谥曰康王。
    (节选自《南史•刘义庆》)【注释】①三朝:正月初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刘义庆自幼即为武帝所赞赏。十三岁那年,刘义庆袭封南郡公,后袭封临川王,先后担任丹阳尹、尚书左仆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等职。
    B.刘义庆为人谦虚、清廉。到荆州上任及离任时,他一概不接受因迎送而馈赠给他的物品,在该州任职八年,奠定了西部地区的安定局面。
    C.刘义庆很有创作才华,擅长古乐府,文辞刚健美丽,撰写《徐州先贤传》十卷,模拟《典引》写作《典叙》,著有《世说》《集林》等书。
    D.本文写鲍照的诗文才华,写他从最初不被刘义庆了解,到后来得到刘义庆赞赏重用,旨在表现刘义庆为人宽厚、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的一面。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义庆在广陵有疾而白虹贯城野麕入府心甚恶之因陈求还文帝许解州以本号还朝。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足为宗室之表。
    ②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成谓照才尽,实不然也。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______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未之有也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______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以乱易整,不武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也。祖寿,瀛州景城簿。父兖,沧州节度判官,累至检校右庶子。刘守光攻陷沧州,琦父兖被擒,族之。琦时年十五,为吏追摄,将就戮焉。有赵玉者,幽、蓟之义士也,久游于兖之门下,见琦临危,乃绐谓监者曰:“此子某之同气也,幸无滥焉。”监者信之,即引之俱去。行一舍,琦困于徒步,以足病告,玉负之而行,逾数百里,因变姓名,乞食于路,乃免其祸。年,以家门遇祸,邈无所依,乃励志勤学,多游于汾、晋。唐天祐中,庄宗方开霸府,翘伫贤士,墨制授琦代州军事判官,秩满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重琦器量,礼遇尤厚。天成初,拜琦殿中侍御史,迁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会河阳主藏吏盗所监物,狱吏尹训纳赂反其狱,其冤家诉于朝,诏命琦鞠之。琦连奏不已,训知其不免, 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其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高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幸怀州,赵德钧驻军于团柏谷, 末帝以琦尝在德钧幕下,因令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高祖入洛,亦弗之责,止改授秘书监而已。天福中,预修《唐书》,权掌选部,皆有能名焉。累迁礼部、刑部、、兵部侍郎,阶至金紫光禄大夫,至开国子。琦美凤仪,有器概,虽以刚直闻于时,而内实仁恕。初,高祖谋求辅相,时宰臣李崧力荐琦于高祖,云可大用。高祖数召琦于便殿,言及当世事,甚奇之,方将倚以为相,忽遇疾而逝,人皆惜之。赵玉仕至职方员外郎,琦事之如父,玉疾,亲尝药扶侍,及卒,为其家主办丧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吕琦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B 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C.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D.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主簿:职官名,为唐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B.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的机构。
    D.爵:即爵位,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例如官爵、爵禄。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吕琦幸躲大难。因受其父亲吕兖的牵连,其家族人被刘守光诛杀,吕琦被官吏追捕,即将被处斩,多亏赵玉机智相救,得以逃命。
    B.吕琦正直公正。河阳掌管钱库的官吏尹训盗窃钱财,主审此案的官员贪赃枉法,歪曲事实。吕琦受命查清事实,多次上奏请示,贪官得以伏法。
    C.吕琦官仕两朝。后唐时曾先后做代州军事判官、殿中侍御史、驾部员外郎等职。后晋时,曾做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等,封爵开国子。
    D.吕琦懂得感恩。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救命恩人赵玉,他曾经亲自尝药服侍。赵玉去世后,吕琦为他家主办丧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甚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
    ②末帝以琦尝在德钧幕下,因令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怀让,其先,徙居太原。少勇敢,喜战斗。后唐庄宗在镇,得隶帐下,累历军职。明宗时,改神武右厢都校,领奖州刺史。东川董璋遣怀让率本军从晋祖讨贼,贼平,绛州刺史。晋天福中,范延光叛于邺,以怀让为招牧使。及战,中流矢,诏赐汤药存问。杨光远反青州,召怀让至阙,赐袭衣、玉带,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以功改宿州团练使。会契丹南侵,少帝幸澶州,遣怀让与李守贞、皇甫遇、梁汉璋率兵万人缘河而下,以守汶阳。时契丹岁扰边陲,朝廷择骁将守要郡,命怀让为洺州团练使。会符彦卿北讨契丹,以怀让为马军左厢排阵使,又从杜重威为先锋都指挥使。契丹主北归,留麻答守镇州,麻答遣步健督洺州供运。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回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麻答遣副将杨安以八百骑攻怀让,又命刚铁将三百骑继之。怀让战不胜,退保本州。契丹大掠其封内。及麻答为镇军所逐,杨安亟遁,铎又纳款汉祖。 怀让乘其不虞,遣人绐铎云:“我奉诏袭契丹,请置顿于郡。”铎无拒心,辄开门迎之,怀让杀铎,夺其城。汉祖即授以安国军节度。夏阳富人张廷徽诬告赵隐等五人为盗杀人,且厚赂怀让子有光。怀让知之,即讽吏掠治隐等,强伏之,遣掌书记李炳、判官刘震等锻成其狱,隐等皆弃市。 家人诣阙诉冤,怀让亦自入朝,遽献钱百万,不内。俄捕获本贼,下御史台鞫问,怀让惧,献马十匹,复不内。有司请逮怀让系狱,周祖以宿将,释不问。五年,请老,拜太子太师。恭帝即位,封杞国公。建隆元年,,年六十九。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薛怀让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B.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C.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D.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戎人,即从军之人。“戎”多指兵器或军队,如“投笔从戎”“戎马生涯”。
    B.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迁谪”则指贬官或放逐远地。
    C.显德,指年号。帝王即位或遇大事常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D.卒,即死亡。古代天子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薛怀让戎马一生,屡历征伐。薛怀让年轻时十分勇敢,他曾跟随晋祖讨伐范延光,战斗中被箭射中,皇帝赐汤药表示慰问。
    B.薛怀让常受重用,奉命御敌。面对契丹侵扰,朝廷挑选骁勇战将守卫要塞,薛怀让名列其中,后来他又随符彦卿讨伐契丹。
    C.薛怀让徇私枉法,冤杀无辜。因为儿子收受了一位富豪的贿赂,薛怀让就用权势制造冤狱,斩杀了赵隐等五个无罪之人。
    D.薛怀让历事多朝,功过并存。薛怀让曾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个王朝,既立下过战功,也留下了一些劣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让乘其不虞,遣人绐铎云:“我奉诏袭契丹,请置顿于郡。”
    ②家人诣阙诉冤,怀让亦自入朝,遽献钱百万,不内。

    《旧五代史》记载,刘铎“为怀让所害,时人冤之”。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时人冤之”的原因。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莱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开诱后进。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毋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 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袤举刘毅、刘定、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宫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B.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泛指学校。
    C.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D.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郑袤德才兼备,仕途平顺。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高寿而终,赠谥号为“元”。
    B.郑袤施政有方,广受肯定。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核为各县之首;在济阴,他重视教化,礼贤兴教。
    C.郑袤为人贤德,深受器重。宣帝看重他贤士的身份,让他接任广平太守;景帝出征平叛,亲自向他问计,他的建议受到赞赏。
    D.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后人评价郑袤有“识人之明”,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起初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宁可投入大江,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出为豫章太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 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 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侯,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竞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蕃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注】①采女:宫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征,指中央的高级官员或地方官吏选用属吏,与皇帝直接选用名士为官的“辟”同为汉代选官制度。
    B.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一种祭祀活动。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受封者以赋税为俸禄。食邑大小多按户数计算。
    D.禁锢,指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或者参加政治活动,多因党争而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陈蕃反对讨贼,痛斥官吏暴虐。山贼作乱,公卿力主兴兵征讨,陈蕃上书驳斥,认为祸根是当地官吏贪婪暴虐,若挑选奉公爱民的官吏,山贼可不战而平。
    B.陈蕃直言规劝,指出桓帝过失。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指出桓帝在非祭祀时节游猎,实为恣纵放肆。但这些谏言都未被桓帝采纳。
    C.陈蕃不贪权位,一心尽忠国事。当陈蕃被晋封高阳乡侯、赏赐封地时,他一再上书推辞,最终没有受封;他和窦武任用贤士给天下之士带来国家太平的希望。
    D.陈蕃嫉恶如仇,事败壮烈赴死。陈蕃痛恨宦官与灵帝乳母勾结,谄媚太后,多行贪虐之事,与窦武密谋剪除他们;事败后,陈蕃仗剑闯宫,怒叱王甫,被害身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②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月考试卷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灌婴,得幸,因进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率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或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 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乃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
    B.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
    C.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
    D.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颍阴侯以颍阴为封地。
    B.二千石,汉代官员俸禄一半发谷,一半发钱,地方郡一级的政权长官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
    C.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的通称。《史记》中记载的蔺相如、战国四公子等都做过舍人。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高等级妃嫔、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为“薨”,称大夫的死为“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灌夫父子受到两代颍阴侯恩宠。灌夫的父亲因为得到颍阴侯家的恩幸而改姓灌,灌夫因为颍阴侯的推荐而为官。
    B.灌夫作战勇猛,视死如归。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身受十余处重伤,当伤好一些后,他又再次请求出战。
    C.灌夫刚强直爽蔑视权贵。他不喜欢阿谀奉承,甚至会凌辱地位高于自己的权贵;对贫贱的士人恭敬有加,还在公开场合推荐夸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因此而赞美他。
    D.灌夫为人粗鲁、任性、不拘小节。和窦太后的弟弟甫一起饮酒,喝醉后出手打死了窦甫,窦太后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调任做了燕相。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②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