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组卷基于海量职教高考试题库建立的在线组卷及学习系统
职教组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            肃:恭敬。

    B.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           堪:忍受

    D.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

    ①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②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③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④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曾公亮为翰林学士,未识公,而以台官荐,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京师号公铁面御史。其言常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排而绝之,后乃无患;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当保持爱惜,以成就其德。故言事虽切,而人不厌。

    ⑤吴充、鞠真卿发礼院吏代书事,吏以赎论,而充、真卿皆出知军。吕景初、马遵、吴中复弹奏梁适,适以罢相,而景初等随亦被逐。先是吕秦出守徐,蔡襄守泉,吴奎守寿,韩绛守河阳。已而欧阳修乞蔡,贾黯乞荆南。公皆力言其非是。公即上言:“近日正人贤士,纷纷引去,忧国之士,为之寒心,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皆欲请郡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耳。”修等由此不去,一时名臣赖之以安。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卒有杀人死者________           (2)纷纷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惠术民如郑子产(    )   A.纷乱     B.打扰     C.驯服    D.安抚

    (2)免死(    )     A.士兵     B.死亡    C.终于    D.突然

    3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B.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C.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D.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4翻译文中画线句。

    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5第⑤段,“公即上言”时的心情是(  )

    A.痛心疾首 B.忧心忡忡 C.愤恨不平 D.怒不可遏

    6皇上“以爱直名其碑”,赵抃的“爱”与“直”表现为□□,□□;□□,□□。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庵①梦忆序

    张岱

    ①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②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②饥饿之余,好弄笔墨。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③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注释)①胸庵:张岱,号陶庵,侨寓杭州。著有《陶庵梦忆》等。②駴駴(hài):惊骇。③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殷亡后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④王谢:王姓与谢姓自东晋王导与谢安后,便成为江南两大望族。⑤二王:指王羲之与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以 B.然 C.则 D.且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粉饰的话。

    B.我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饿死的,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

    C.我当初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只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成为粉饰后人的话。

    D.我当初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只是饿死的,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

    【3】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作者心情最恰当的是(  )

    A.反省忏悔 B.故国之思 C.欣然自喜 D.喜而实悲

    【4】分析第③段中写两个“痴人”旧事与作者的联系。

    【5】根据文意,概指“梦”的丰富含义。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恕,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太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太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踧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太宗以其忠,多从之。迁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五年,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

    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羸瘠。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贵。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咸平;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D.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也可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即是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恕为官清廉,精于吏治。他因自己家在洪州而辞去洪州通判之职,后改任澧州通判,到任后又揭发澧州官吏利用账簿欺上瞒下,投机图利的所有弊端。

    B.陈恕性格直爽,公忠体国。真宗曾责令他奏报国库情况,他因为担心陛下年轻,如知府库充实,会生奢侈之心而迟报,此举颇受真宗赞许。

    C.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未被批准。当母亲死后,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

    D.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时,就推荐当时被罢枢密使之职的寇准,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2)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③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⑧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⑨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⑩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下列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赂秦耶   率:全部              ②思先祖父   厥:代词,其

    霜露,斩荆棘    暴:bào 暴露    ④暴秦之欲无      厌:厌烦

    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⑥始祸焉    速:很快

    牧以谗诛  洎:jì   等到         ⑧与秦相较    当:应当

    ⑨或未量    易:轻易              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侵略

    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 C.③④⑥⑧⑩ D.②④⑥⑨⑩

    2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3翻译。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B.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C.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D.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披草而坐三人行,必有我师    B. 则施施吾尝终日思矣

    C.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行无过矣    D. 则凡数州土壤固一世雄也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 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 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C. 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之比较结束全文。

    D. 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居益少厉操行,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迁广平知府,擢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并在山西。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息。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 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B.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C.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D. 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人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子,从指同宗,堂房亲属,如从父、从弟等。从子在这里指外甥。

    B. 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指京城。

    C. 畿辅,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就是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 冠带,本义指帽子与腰带,这里代指封爵或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居益勇猛有谋略。敌将高文律派使者来请求得到钱款,南居益斩了来使,然后建起城堡,把敌人逼到风柜,敌人乘船逃走,官军活捉了高文律,海患至此平息。

    B. 南居益品性正直,深得民心。给事中黄承昊说南居益拉帮结派,靠钻营爬上了重要位置,于是南居益被罢免。福建人替他诉冤,皇帝不听,他们就为南居益立祠树碑。

    C. 南居益善恶分明,敢于进谏。试验大炮时发生了事故,郎中王守履遭到弹劾。朝廷调查后将王守履逮捕入狱。南居益上书营救王守履,皇帝认为南居益徇私,罢免他的官职。

    D. 南居益重視节操,宁死不屈。李自成企图诱降南居益和南居业,二人都不肯投降。虽被施以酷刑,他们始终不屈,最终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   ②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B.舞幽壑之潜蛟

    C.轻伯夷之义 D.侣鱼虾而友糜鹿

    【3】下列句子“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翻译下列句子。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5】节选的①②两段文字体现了“赋”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助这一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人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此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①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②。儒惭而去。中官过者③,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④”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

    ①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②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③中官:宦官。④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已知人矣           孰能讥之乎

    B.王翱荐               心一也

    C.继宗以菱芡、历书     至唐李渤始访其

    D.遇学官宾礼           夫夷近,则游者众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①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

    ②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③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

    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

    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⑥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了一种悯民爱民思想,与古代许多官吏的残酷苛刻、草菅人命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的“罚其父兄”的做法不很合理,但这一罚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

    C.杨继宗本来生性“刚廉孤峭”,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他作为地方长官能尊师重教也是当地“社学大兴”的原因之一。

    D.杨继宗廉洁清正不爱钱财,这正是他敢于公开批评御史孔儒明胡作非为,敢于抵制宦官敲诈勒索的力量来源,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批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2)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B.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C.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D.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帝王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夫人”,汉以前,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为喻,由此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有时太后死也称“崩”,历史上吕后、窦太后、慈禧等人史书上记载均为崩。

    D.“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 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留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B.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

    C.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

    D.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2)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