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选自《后汉书·鲍昱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B. 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C. 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D. 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指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中的“除”。
B. 儒,指读书人,学者,如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的是学问渊博的人。
C. 薨,古人讳言“死”,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去世的委婉说法不同,也有指死而复生,如“崩”指帝王或王后之死,“薨”都指诸侯之死。
D. 践天位,践,登上;天位,天子之位。践天位指皇帝登基,与“践阼”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昱为官有方,受到提拔。鲍昱担任沘阳长时,施行仁政,境内安定,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受到提拔。
B. 鲍昱家风良好,子孙敬老。鲍昱的儿子鲍德在南阳当太守时,尊敬赡养老人;孙子鲍昂,衣不解带服侍患病多年的祖父,鲍昱死后,他守孝三年,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C. 鲍昱敢于进言,得到采纳。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鲍昱如何消灾,他大胆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应当释放无辜的人,让生者死者各得其所,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 鲍昱关心民瘼,谨守职责。鲍昱在汝南任太守时,在汝南的河流上游修建水闸和石砌的水渠,使水量常年充足,百姓可灌溉更多的农田,生活也因此富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 ,建言:“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是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
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王后之废,瑗涕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不纳。明日复谏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宗庙其不血食乎!”帝大怒,诏引出。
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以顺众心。”帝曰:“遂良之情,朕知之矣。其孛戾好犯上,朕责之,讵有过邪?”瑗曰:“遂良,社稷臣。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帝愈不听。瑗忧愤,自表归田里,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奴。神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之“凤鸣朝阳”。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B.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瑷/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C.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D.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瑷/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
B. 刑部是我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掌管国家的执法和刑狱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C. 太子宾客,是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调护侍从规谏等。
D. 先帝,尊称已故的君主,也指远古的帝王,本文是前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瑗通晓吏治,屡受升迁 。贞观年间在兵部侍郎任上承袭了爵位。永徽年间,更是屡屡升迁,由黄门侍郎最后进职为侍中,兼任太子宾客。
B. 韩瑗多次受人诬陷,遭遇不幸。许敬宗等人诬陷他与褚遂良图谋不轨,因此被贬官;李义府等人又诬陷他和长孙无忌私通谋逆,以致他的官爵被剥夺,家被查抄。
C. 韩瑗公正耿直,敢于进谏。褚遂良因为遭受诽谤而被贬任潭州都督,韩瑗上书,为他辩解,希望高宗将其赦免。但皇帝并没有听从,最终,韩瑷请求辞职。
D. 韩瑷熟悉典章制度,精通律法。他曾经参与制定法律制度,主张保留前朝的《开皇律》中适合当下的律令;并且建议精减官员,以推崇宽厚简易的风气。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 推辱主帅 推:追究
C. 不痛绳之 绳:捆绑
D. 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 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 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 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 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 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 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5】从文章中找出并概括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②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nú):儿女。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有造竹所者 造:拜访
B. 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C. 逮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
D. 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更:更改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 若入前为寿
C. 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 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B. 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C. 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D. 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4】翻译:
(1)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2)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胜非去位 会:恰逢
B. 浚初求去 去:前往
C. 怅余生之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 天下闻而悲之 而:表顺承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他的母杀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B. 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C. 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改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D. 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前那样倔强。”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B. 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C. 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D. 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4】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你认为赵鼎的治国才能有哪些?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作简要阐释。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①。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乃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②,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③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斛,古代量具名,当时十斗为一斛。②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此处指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任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术甚奇之 奇:引以为奇,器重。
B. 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比:及,等到。
C. 策单骑出,卒与客遇 卒:最终。
D. 公等善相吾弟 相:辅佐,帮助。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已而更用陈纪 ∥ 寿春,术已据之
B. 策乃说术 ∥ 乃破虎等
C. 士民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 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D. 呼权佩以印绶 ∥ 举贤任能,以保江东
【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假如我袁术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B. 景退舍历阳
吴景败退下来,驻扎在历阳这个地方。
C. 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刘繇抛弃军队悄悄逃跑,各郡太守都争相把城邑捐献给孙策。
D. 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
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江边躲藏起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孙策派人到袁术的军营中杀死了逃匿的骑兵,但是袁术并没有公开责怪他。
B. 袁术先后两次食言,孙策大失所望,便借出兵历阳的机会与袁术公开决裂。
C. 攻破严白虎后,孙策趁势重新安排地方事务,借此取得了主政江东的优势。
D. 孙策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也有利于曹操实现对各派势力的牵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翠柳
(清)曹衍东
维扬汪本,以手谈①自诩。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棋汪”。由是一枰之上,方罫之间,闻汪生之风者,可以不战而先馁。
一日,游三楚,寓武昌。太守张公,高手也,癖于木野狐②。因与汪弈,三战三北,汪盛气临之。太守衔汪,因欲得一胜汪者以快意,而卒寥寥。
张于静夜灯前覆汪胜局,反覆凝思,计无所出。一婢名翠柳,慧而能。捧茗在张公侧久立,乃曰:“莲漏③三滴,犹抱石子不寐,夫人将不耐等矣。”张不答。翠柳指局曰:“但此间争一着先耳。”张恍然。遂命与弈,终局翠胜,张大喜,曰:“可儿,明日当与汪弈,为我一洗前辱。”
辰起,请汪及众宾至,复布局,曰:“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汪漫应焉。张公呼翠柳出,汪视之,垂髫丫髻儇婢也。立案前,入局即持白子曰:“棋让一先。先生请下黑子,可以前驱胜我也。”汪颔之。甫三四着,汪色变。翠曰:“先生面赧矣。”翠上下嬉顾,略不经意,而子落枰间,一座皆惊。翠又曰:“先生汗出矣。”汪赧颜沉思,下子愈迟。翠随手掷之,疾若鹘落。既而翠柳棋声乃与笑声丁丁格格相酬答;汪如木偶,子更无着处。翠以手自捏其凤翘④曰:“先生坐,亦知立者苦否?”众粲然。而汪神丧志沮,辙乱旗靡。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如方塘一鉴,白鹭数点而已。翠乃以长袖自掩其口,胡卢曰:“先生负矣!先生负矣!”零碎连步以入。汪目望洋,不知所为,是局固未终也。
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注释:①手谈,指下棋。②木野狐,围棋的别称。③莲漏,古代计时的工具。④凤翘,女性的凤形首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不战而先馁 馁:丧失勇气
B. 太守衔汪 衔:对……怀恨在心
C. 而卒寥寥 卒:(直至)死亡
D. 先生面赧矣 赧:羞惭脸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棋汪” 解冒,因求出关
B. 因欲得一胜汪者以快意 寺僧耕之以植桑麦
C. 一婢名翠柳,慧而能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
D. 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 乃号令于三军曰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
理解:曾经和北京、洛阳的一些达官贵人交往,并被吴桥的某大司马赏识。
B. 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
理解:今天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儿,希望得到先生的指点。
C. 汪目望洋,不知所为。
理解:汪本眼神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D. 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理解:汪本拖着疲惫的双腿踉踉跄跄返回了住所,第二天就走了。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就交代了汪本高超的棋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B. 翠柳边下棋边说笑体现了她的活泼轻松,这与汪本的心情形成了对比。
C. 翠柳说汪本坐着不知旁边人站着看棋的苦,是揶揄汪本犹豫不决,落子太慢。
D. 一个丫鬟在终局前就战胜一代围棋高手,说明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四段,“汪漫应焉”一句中,一个“漫”字写出了汪本随意应答的样子,也刻画了他_______的心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跪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泰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持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摘编自《史记·鸿门宴》,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B.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C.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D.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门,古代军营的大门,“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中的“军门”指军营大门之内。
B. 参乘,又叫“车右”,指陪乘并护主的人,樊哙作为一名武士,当时身份为沛公的保镖。
C.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即酒杯;“则与斗卮酒”中的“斗卮酒”,就是指一大杯酒。
D. 封侯,封拜侯爵,受封之后能世袭爵位,吃皇粮,所以封侯常常是古人的奋斗目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有责任感。他听到张良所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的军情后,感到情况急迫,立即请求入帐,准备与项王拼命。
B. 樊哙豪气十足。项王赐之卮酒彘肩,他“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显示出壮士“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的气量。
C. 樊哙机警善辩。他在鸿门宴上瞅准机会,借酒抒怀,慷慨陈辞,说出了沛公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语,最终使项王理屈词穷,羞愧难言。
D. 樊哙处事果断。他随沛公借如厕之机出帐后,分析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严峻形势,力劝沛公不辞而别,立即逃出虎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2)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 “臣”,最初指男性奴仆,后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C. “陛下”, 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D. “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B. 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独自一人进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C. 文章结尾部分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依附他人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D. 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易度:中档
年份:2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达,武威姑臧人也。父严,周朔州刺史。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
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诸贼轻之,号为段姥。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还京师,以公事坐免。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俄复拜左翊卫将军。高阳魏刀兒聚众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寇掠燕赵。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由是贼势日盛。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充僭尊号,以达为司徒。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
(选自《隋书列传卷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B.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C.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D. 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袭爵原指有爵位者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而其余继承人则减等袭爵。
B. 践阼即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有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有“登基”意。
C.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一般有自号和赠号,一人只能一生一号。
D. 籍没是对罪犯家产清查登记予以没收的制度,古代妻儿家眷等如同财物,在籍没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年的段达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深受高祖赏识而视为亲信,曾因率军平定高智惠、李积等的叛乱有功,受朝廷提拔赏赐。
B. 帝征伐辽东,百姓苦于役事而聚众为盗,攻陷城邑,段达受命征讨,始故意数为敌军所败,让对方心生轻敌,后一举将其打败。
C. 帝幸江都宫,李密纵兵侵掠至东都城下,情势危急,段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皇宫卫军出城应敌,并击退敌人。
D. 段达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颇多武功,屡有建树,隋朝灭亡后,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但最终没有善终,家人也因之受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
(2)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